「F1」紅牛新款RB16的隱藏技術祕訣大公開


「F1」紅牛新款RB16的隱藏技術秘訣大公開

F12020F賽季紅牛新款賽車RB16

在普通車迷看來,RB16可能看起來與去年RB15相十分相似,但進一步的細心發現,紅牛一直在努力創新,不僅完善了先前的設計概念,而且還從其他競爭對手那裡汲取了經驗,並進一步優化了RB16車輛設計。


由艾德里安·紐維領導的紅牛技術團隊,秉承紅牛賽車一直以來賽車基因,進而誕生出新一代氣動怪獸RB16。

吸引眼球的第一件事是激進的新鼻子解決方案,它從網格的各個角落汲取了設計靈感,並以似乎只能實現的規模進行組合...

「F1」紅牛新款RB16的隱藏技術秘訣大公開

紅牛新款RB16前鼻錐進氣口細節

這款開放式雙口鼻菸壺直接來自家RB系列賽車的設計,在過去的幾個賽季中使用了類似的設計。現在,這個更寬,更平整的突出部不再向上筆直地突出到主鼻樑,而是戴著尖頂帽,以在下面的前翼中立部分上投射更長的陰影。

現在更靠近前翼支柱的鼻尖通過氣動裝置連接,該裝置將捕獲沿賽車中心向下流動的氣流並將其集中到下游的空氣動力學裝置中。

主鼻上方是一個帶有兩個進氣口的較窄的傾斜部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進氣口將在何處離開,但可以說紅牛技術團隊設計人員將其捕獲的空氣重新用於改善賽車的氣流整體輸出。

前鼻翼本身也比以前窄了很多,使他們可以在結構的任何一側安裝較大的翼片。前翼翼片設計從梅賽德斯(Mercedes)設計中汲取靈感,向下傾斜的前導輪廓捕獲附近的氣流並將其向下輸送。

「F1」紅牛新款RB16的隱藏技術秘訣大公開

新款RB16重新設計通道管

鼻錐的縮小也使紅牛技術設計團隊騰出了重新使用攝像機吊艙的方法,使用杆將攝像機重新放置在空氣動力學更為審慎的位置。鼻翼管雖然經過了重塑,但仍在鼻翼上形成了納卡式導管,以便為從鼻樑上流出的S型導管提供額外的流量。

還值得注意的是,位於艙壁下方的進氣口是一種較舊的紅牛花招,似乎已經浮出水面,並且可能會通過傳統的S形內部管道提供更多的氣流。機頭/底盤的過渡在2020年也得到了緩解,可能是由於重新設計了下方的內側懸掛部件所引起的。

同時,上個賽季在日本首次見到的更窄的S型進氣道入口也得以保留,但具有進一步改進的功能,從出口處突出的一對尾巴伸到了底盤的頂部表面。

上個賽季引入的並放置在S型管道兩側的號角也回到RB16的車身上,因為團隊希望將鼻子/底盤過渡附近的氣流損失降到最低。

「F1」紅牛新款RB16的隱藏技術秘訣大公開

紅牛新款RB16

從設計概念的角度來看,導流板和導流板的區域相對不變,但是已經進行了一些必要的設計調整,以考慮到側腳架的體積越來越小和越來越緊。

「F1」紅牛新款RB16的隱藏技術秘訣大公開

紅牛新款RB16鰭裝在HALO周圍

同時,Marussia首次採用的一種技巧是在駕駛艙周圍的頂部放置一個小鰭,以便更好地控制側艙和引擎蓋上的氣流流出。

我們還可以找到另一個小翼,充分利用光HALO和車手頭盔和擾流板帶來的氣流對氣流進行疏導。

如果您認為RB16的前鼻工作是極端的,那麼現在我們來戳一下車隊的後懸架

「F1」紅牛新款RB16的隱藏技術秘訣大公開

紅牛新款RB16後懸架重新設計

下叉骨[1]的最前面的腿特別高,為更多的氣流提供了暢通的空間,使其進入“可樂瓶區域”,並進一步暴露了安裝在後制動導管下半部的小翼,因此使氣流更多得通過賽車外部和擴散器。

下叉骨幾乎與驅動軸位於同一高度,驅動軸本身被封閉在空氣動力學整流罩內[2],而這對現在在空氣動力學性能方面可能更緊密地工作。

上叉骨也安裝在較高位置,直立支架(3)的支撐位置比其前身更高。就像調整下叉骨位置一樣,這對空氣動力學也有影響,對重新設計的制動導管入口,小翼和圍欄提供了更清晰的視野。

「F1」紅牛新款RB16的隱藏技術秘訣大公開

紅牛新款RB16尾翼端板整理

賽車後部的冷卻出口似乎指向的位置也比我們以前看到的紅牛設計的賽車要低得多,儘管這可能是由於採用了超高角度的後懸架和通過與地面和賽車的擴散器的氣動連接來抽取氣流的願望。

在此之上,我們可以看到該團隊保留了米老鼠式的排氣和廢氣旁通管設計方案,並且廢氣旁通管對朝著尾翼向上傾斜。

有趣的是,車隊也已在2020年採用雙尾翼支柱佈局,因為也許我們會在測試過程中或賽季開始階段看到更加複雜的尾翼端板設計。

不知道各位車迷覺得RB16在這個縮水賽季競爭力如何嗎?

各位小夥伴也來發表一下你們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