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修谱?修谱是不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海归在县城


家谱是和祠堂、宗族、宗法制、封建社会紧密相连的。今天一些家族续修家谱,不过只是传统被破灭之后的遗留。

过去时代,地方的自治程度比现在要高。生产力低下,人的独立性比现在低。一户人家想要兴旺发达,男性劳动力越多,人口繁衍一代比一代兴旺最为重要。

基层百姓按血缘关系,在自己的大家族中生活。家族中的大家长们主导维持秩序。

家族成员互相提携,没有儿子的,从近亲戚那里抱养;出人头地的,不能不接济提携穷亲戚;出门在外,同族之间互相提供钱物、住处等帮助。

家族内部处理各类纠纷,平息争端。不同家族之间自行解决各类事务。

祠堂是举行仪式典礼、议事断案的地方。家族内部秩序最为要紧的一项是辈分,以此分别长幼,确立地位。人口众多、枝蔓繁杂的大家族修家谱,实用功能就在此处。

宗族自治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美好。在过去,女性因为要出嫁,她们的名字不会出现在家谱上。嫁过来的女性也被视作外人,有些家族的男性成员早逝,孀妻带着年幼的子女,常常会被其他家族成员掠去一切财产。

家族内部处理纠纷,有的徇私枉法,甚至动私刑处决相关的人。家族之间有了纷争,往往酿成械斗。地方政府也难以直接对社会最基层发挥作用。

今天一些家族续修家谱,追溯名留青史的先祖,感受自己所属大家庭如今的人丁兴旺,能增进家族成员的荣誉感。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联谊会,凝聚人心,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联络,在今天很多人与家庭社会过分疏离的背景下,是有意义的。

同时,家谱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同时,也为历史提供了人口繁衍生息、流动迁徙的民间资料。


扯葫芦瓢


我先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这几天一直在翻家里的族谱。家谱是记载一个姓氏家族传承的书,能够区分血缘关系亲疏的作用。

一、修续族谱(家谱)的意义

古代重视族谱(家谱)的延续,将修续族谱(家谱)的重要性概括为“敬宗收族”。“敬宗”,顾名思义,就是尊重敬仰祖宗。“收族”的意思含有不遗漏每一个族人,更重要的含义是通过修续家谱,增强全体族人的家族观念,形成向心力,同时也是动员家族全体一起参与,共同完成。

修谱,是一项系统工程。修好一次族谱,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组织、经费、编辑。修谱的最终成果是编纂出族谱。所以,组织者最关注的莫过于编辑。

二、修谱的过程

首先,成立组织。

组成本家族家谱编纂委员会,人员由各支房负责人组成,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和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成立编辑班子,主编对整谱构思一个整体思路,然后进行分工,大家共同努力编纂好家谱。

其次,广泛宣传。

1. 起草一份致全体族人一封信,内容有:编修家谱的意义和目的;编修家谱的内容和重点;编修家谱的时间、步骤和方法;对族人的希望和期待。

2. 起草一份征集资料提纲,内容有:①本家族世系人物资料,家族每个人的谱名、字号、出生年月日时、学历、职业、职务、职称、事迹、婚娶,配偶姓名、岳父名字、属几女、生几男几女、子女名字、住址。已故的人,卒殁年月日时、享年、葬址。②世录、传记:活人为录,死人为传。无论是从政、从军、从商、从企、从文、从医以及其他行业,成绩突出者,先进、优秀、模范、英雄等称号获得者都应以传或录入谱。③本家族的文史资料、如老家谱、碑文、墓志、牌匾、祖茔、牌坊、人物传记、家族传说、老契约书、老房地照、老照片、褒奖证函、以及文物等的原件、影印件。④族人的书法绘画、题词、诗文等资料。

3. 印制一份族人登记表,内容包括:谱名、字号、学历、职业、职务、职称、事迹、生庚、婚娶,配偶、子女、住址等。

第三,收集资料。

按上述要求,各支房派人入户,宣传,释疑。同时,分支房召开族人座谈会,个别走访,进一步加强宣传、收集资料。

第四,撰写家谱。

1.整理老谱内容。先确定老谱内容的取舍范围,再将保留的文章进行整理:繁变简,加注标点符号,改正错别字、异体字。2.各支房整理普查资料。根据征集的资料和族人登记表,撰写每一位族人的简历和以传或录入谱的优秀人物事迹文稿。3.根据老谱所载源流,搜集和参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尽量将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证详细和清楚,撰写序言、源流考。

4.编定所有内容,初成谱稿。编排内容大致如下:序言,凡例,历次修谱序言,历次修谱人员名单、捐款人名单,姓氏源流,字辈,世系,传记,文献资料,后记。

第五,编委审稿。

首先,对全稿逐篇阅读、研讨;其次,进行重点审议、讨论。然后,请语文水平较高的人从语言文字等方面进行把关。最后,主编审定、统稿。

第六,付印分发。

定稿后送印刷厂付印。成书后,按支房、按名单分发谱书。谱书发放后,还有些后续工作:如成立家族联谊会,建立族史馆,开展家族联谊活动等。

综上,修谱是一件值得做的事,就算因为一些琐事让自己费力不讨好,但想着这是在传承一个家族的文化传统,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冷眼看客


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族谱,才会明白修谱的意义。

族谱,又称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族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族谱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在中国,家谱有约3000年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孩童时代,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而成人懂事之后,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聚力,修谱建谱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径。

下面我再列举部分修订族谱的规范,是不是费力不讨好可见一斑,仅供参考。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

1.谱名。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

11.世系考。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

(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南宋人的产品。

(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yíng)。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长生普、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综上可见修族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青芒果小视频


国家有国史,家族有家史。家谱就是家族的历史变迁的记载史,是你在这个世界的印迹笔记,是亲属关系的脉落结构图,是寻根问祖的依据,是文化传承的工具。源此,修家谱很有必要。

文革期间曾将家谱列为四旧,必毁之而后快,造成了很多有价值的书谱被销毁,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很多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一场文化的浩劫,值得大家去反思。

我姓朱,朱姓在中华大家庭里是大姓,是明朝的皇姓,诞生了16个皇帝,和许许多多的大人物,有文化大儒,有开国总司令,有国家总理……朱姓成了家族的骄傲。我族原谱毁于文革,现如今家族之源成了谜。

前年清明,在我和族长倡议下,重新修订了朱氏北门家谱,修订整理的过程纷繁复杂,探来源,寻族系,问生平,理排序……牵扯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去年家族祭祖分发新族谱时,看到每一个族员开心的表情,快乐的神采,我油然而生起成功的喜悦。

期间我承担了家谱修订的全部费用,并亲自用电脑编排家谱内容,同时以镀金牌位替换了原来的老旧祭祀品,此举吸引了大批的他族来参观、学习、交流。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对家族的凝聚力,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在参与修订家谱的过程中,我觉得其只是停留在文献层面,如何从家谱引伸出去,产生更大的效应,迸发出更大的能量,使大家更有兴趣,更愿意参加,更有利于家族的未来发展呢?

家族祭祖基本停留在看家谱,聊家事,喝大酒,道家常的平泛层面,如果把家族会改成家族助学基金会,对考上不同等级学校的家族学子进行不同的奖励,对家庭有困难的学子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形成整个家族积极向上的互助氛围,这样就能使家族的向心力大为提升。

每年的祭祖活动化身家族人才推介会。成功的族人汇报解剖成功的过程,总结失败的经验,对年轻人提出希望,减少他们工作、创业的弯路,并让成功者成为他们发展的坚强后盾,这样的家族谁不想参加,这样的活动谁会不到场?

家族做出个五年规划。对人才培养,事业进取,公益活动等做出可行的长期方案,每年祭祖以此为主题进行交流落实,这样就能让祭祖成为一个大家族的真正的盛事,真正的团结友爱的盛会,成为大家学习参考的良好时机。

家谱是文明的象征,是文化传承的接力棒,是社会和平的润滑剂。应该成为集中力量办好事的典范,成为尊纪守法的好范本,切不可成为独霸一方的势力,成为民族团结的绊脚石,应该为民族团结,国家兴旺,民族传承助力。




新华弘一策划


从我们家族修谱这件事来说,就是一个分支的辈字取完了,要续辈字。而分支找到祠堂要求修谱,于是祠堂长辈主持,把各个分支都召到一起商议,各分支再分头寻找自己失散的族人。目的是把家族团结起来,并继承下去,发扬始祖之创伟业精神,教育下辈团结进取。修谱不是出力不讨好,而是让人敬重。我的族叔出钱最多并领头,把失散的族人找到了,他们回到祠堂都说这是回老家就像游子回家一样。


伯龙三斧完胜


长久以来,客家人有编纂谱牒的习俗。民间称为"修谱"。谱牒,旧称家乘、家谱。它是以记载一姓或族、一房世系为中心内容的表册文书。蕴藏着丰富的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地名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及地方史资料。是珍贵的客家文化遗产。修谱对后人有利,可以传承是好事。


红利6868


如果有老谱或者能找得到根源材料的情况下,可以续谱可以修谱,并且在一个家族人员较多的情况下,还是很好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找得到确切根源的时候,并且族群人数较少,也就不要费神费力了,这样的修编誊撰还是很费功夫的。




墨缘01


修谱一方面是续谱,另一方面是传承文化,教人为善。修谱过程虽然艰辛,其过程的意义重大!有兴趣的或者有需求的可以找我!我业余时间参与过修谱。



suyinkevin


修谱是家族的历史记载,它虽然范围小,子孙能知道其先祖做了什么事,什么名,是否当过官,形式和国史一样,不过大小区别,我族谱告诉我,在宋朝1227年吕廷彦是一甲进士点为状元,后为奸臣所害,所民俗会重视修谱。


空山鸟语168


为什么要修谱原因,一,是家族中有很多新生命出现, 二,是家族中有人过世或者夫妻离婚的。三是家族中有取得重大成就的人。还有其他原因

修谱是每个族长要做的事,他关系的家族的列祖列宗,关系到以后这个家族的子子孙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