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2020年新冠狀病毒的爆發,我在5年前就預測到了

最近,我收到很多小夥伴的私信:

“陳老師,最近經常刷微博刷到情緒崩潰,該怎麼辦?”

“在家辦公好不習慣,好像趕快回公司上班”

危機面前,大家都躲不過一個情緒陷阱:焦慮。

一開始我也是焦躁不安,幹什麼事情都上不了心。後來,我嘗試讓自己冷靜下來,並且開始思考:與其陷在負能量的漩渦裡,我們還可以怎麼辦?

我經常用到的一個方法:去了解事實。

而當前,我越是瞭解新型冠狀病毒,我的焦慮越能消除。

最近,我發現了比爾·蓋茨的一個TED演講視頻,非常贊,推薦給大家。

(視頻鏈接:https://m.v.qq.com/play.html?vid=z3056185isw)

最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早在2015年,比爾·蓋茨就已經預見到了今日的局面,並且他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解決的思路。

下面,我們還是用優秀演講者的“五大能力”模型,來分析比爾·蓋茨的演講。

比爾·蓋茨:2020年新冠狀病毒的爆發,我在5年前就預測到了

1 專業知識

在五大能力中,“專業能力”是你吃飯的本事。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講到的張文宏教授是一個病毒專家,他有著紮實的專業知識。

在今天的視頻中,主題是《面對病毒爆發,全世界都沒準備好》,再看比爾·蓋茨,他不是醫學出身,也不是跨界的病毒專家。

但是,他卻在5年前就說了這麼一句話:

如果有什麼東西在未來幾十年裡可以殺掉上千萬人,那更可能是個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戰爭。不是導彈,而是微生物。

比爾·蓋茨:2020年新冠狀病毒的爆發,我在5年前就預測到了

並且,他下了判斷:

“我們還沒有準備好預防下一場大疫情的發生。”

比爾·蓋茨:2020年新冠狀病毒的爆發,我在5年前就預測到了

那麼,比爾·蓋茨的發聲有人聽嗎?他夠專業嗎?

2019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比爾·蓋茨以1088億美元的身價位居第三。

儘管不再是首富,比爾·蓋茨立志成為一個為全人類憂慮的人。

比爾蓋茨投入了大量財力精力在世界範圍內的疾病的防控和治療上。

他的基金會會和其他關注於醫療方面的基金會、慈善組織合作,因為規模大,資金充足,也會和各國的政府合作。

近年來,中國在結核病治療上的創新,讓他去年11月再次來到中國,啟動了和我們國家衛生部合作的結核病防治項目。

比爾·蓋茨還十分關心阿爾茨海默病。

2019年11月15日,比爾·蓋茨發了一條微博:

“我越多瞭解阿爾茨海默病,就越欽佩參與臨床試驗的志願者老人,以及照顧他們的人。”

儘管比爾·蓋茨不是病毒專家出身,但他長時間致力於慈善工作,並且具有常人沒有的前瞻性思維。傳染病這一關乎全人類健康的問題,也是他不得不關注的。

所以,我們可以回答一個問題:演講可以選專業以外的選題嗎?

乍一想,比爾蓋茨的專業,不是IT男嗎?可是,“專業”一說,並非只指我們所學的專業。

只要你長期致力於某一領域,並且擁有足夠的經驗與思考,你就是“專家”。

比爾蓋茨長期致力於人類健康的發展和研究,關注傳染病,所以,他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擁有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

而他在TED演講上,5年前的預言,今天一一驗證了。不得不說,他的“專業知識”,賦予了他如此精準的判斷。

2 呈現技巧

再來說說呈現技巧。

在演講的一開始,比爾蓋茨就用了一個道具:身穿粉色針織衫的比爾·蓋茨,推著一個小車,上面放著一個墨綠色大桶,微笑著走上舞臺。

這個桶是幹什麼用的呢?

他說:

“當我還是小孩時,我們最擔心的災害是核戰爭。所以我們在地下室有個這樣的筒子,裝滿了罐頭食物和水。當核戰爭爆發時,我們就要躲到地下室去,蹲低身子並靠那個桶維生。”

臺下發出了笑聲。

這是此次演講的一大亮點,原因就是比爾·蓋茨藉助了一個道具。

這不是比爾·蓋茨第一次藉助道具,早在2009年2月的一次關於“瘧疾”的TED演講中,比爾·蓋茨就用了這招。

比爾·蓋茨當時是怎麼做的呢?

“瘧疾是由蚊子傳播的。”他邊說邊打開一個罐子,“我帶來了一些蚊子,我將讓它們四處飛行,沒有理由只讓窮人感染瘧疾。”

比爾·蓋茨的這番話將不少在場觀眾嚇得不輕。

eBay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皮埃爾·奧米迪亞爾在網上開玩笑地抱怨:“我再也不會坐在前排了。”

所以,如果你想為你的演講增添一些色彩,就可以選擇利用與主題具有高相關性的道具,讓聽眾迅速置身於場景中。

之前很多小夥伴問我說:演講的時候,手不知道放在哪裡。

這次演講,我們可以直接觀察比爾·蓋茨的手勢。

他經常是保持打開的狀態:

比爾·蓋茨:2020年新冠狀病毒的爆發,我在5年前就預測到了

跟隨著演講的節奏,雙手在胸前自然打開,開放的手勢給人熱情和親切感。

如果你不知道手往哪放的時候,就可以試試“開放式”手勢,讓雙手自然在胸前打開。

3 內容設計

比爾·蓋茨關於這次演講,其實是對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發的一次反思。

因此,他的演講結構,用了“時間順序”的方式:過去的經驗/當下要做的事情/未來如何應對。

他對於未來的警示和應對策略,恰好可以用到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

整場演講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一、埃博拉病毒映射的明顯不足

二、回顧埃博拉沉痛歷史,試想下一次我們該怎麼辦

三、未來我們可以怎麼完善

在第一個部分,比爾·蓋茨從兒時對“核戰爭”的恐懼開始說起。

現在,情況變了。

比起核戰爭,我們更加招架不住的災難,實際上是傳染病。

我們有太多太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比如,真正的流行病學專家太少,信息上傳慢、不準確,找不到訓練有素的醫護小組,沒有一套讓人們嚴陣以待的方法等等。

在看此次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爆發過程,這些“雷區”我們基本都遇到了。

我們的確沒有準備好應對新的傳染疾病。

第二個部分,比爾·蓋茨帶我們回顧了埃博拉病毒帶來的沉痛。

一萬人死亡,所有的死者都在西非的三個國家裡。

埃博拉後來沒有廣泛傳播,比爾·蓋茨沒有把背後的原因歸為人類的偉大,他說:“是我們運氣好。”

就像2003年SARS消失後,有這樣一個說法:不是我們戰勝了SARS,而是它放過了我們。

下一次,我們不一定會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最後一部分,比爾·蓋茨也給我們提出一些應對策略。

第一步,就是建立一個很好的反應系統。

比爾·蓋茨說:“我們可以利用所有發展至今的科技和科學,我們可以用手機來收集信息和發佈信息,我們有衛星地圖可以看到人們在哪裡和往哪移動。生物學上,在很短的時間裡找出解藥和疫苗。”

所以,我們是有工具的,但這些工具必須統合在一個全球健康系統下。

第二步,像備戰一樣做好準備。

在演講中,比爾·蓋茨多次用到類比的方法,應對傳染病就像戰爭一樣。完善的系統、充足的後背部隊、情景演練演習缺一不可。

比爾·蓋茨提出的策略雖然含有理想化的成分,但每一步,都值得我們未來去做。

除了內容邏輯非常清晰外,在素材的處理上,比爾蓋茨用了電影案例+數據切入:

在論證“目前流行病學專家太少”這個觀點時,他引用了一部好萊塢電影《傳染病》作為論據:(個人牆裂推薦可以看一下這部電影,簡直又是一部預言片)

比爾·蓋茨:2020年新冠狀病毒的爆發,我在5年前就預測到了

說電影裡有一群很英俊的流行病學家準備就緒,他們到了疫區拯救了大家,可惜這只是好萊塢情節。現實中,我們仍然缺乏專業的流行病學家。

而在說到埃博拉病毒涉及到的死亡人數時,他用了“數據動圖”來顯示,非常直觀明瞭:

比爾·蓋茨:2020年新冠狀病毒的爆發,我在5年前就預測到了

電影案例+數據展示,充實了他的演講內容。

4 互動控場

在互動控場方面,比爾·蓋茨做得最好的,就是情緒的把握。

一開始,比爾·蓋茨的開場很輕鬆,大家都被那個墨綠色的大油桶逗笑了。

但接下來,他開始變得嚴肅,眉頭緊皺,讓人一看就感覺事情很嚴重。

“我們還沒有準備好預防下一場大疫情的發生。”

“問題不在於我們沒有一套可以使用的系統,而是我們根本沒有任何系統。”

他甚至沒有給人類找一些“藉口”,直接一針見血不留情面地指出問題。

但比爾·蓋茨是不是讓演講的氛圍一直這麼沉重呢?

他有時候也會來點冷幽默。

比如,他說到好萊塢大片《傳染病》時,狀態就很輕鬆,大家也都笑了。

在不同的情緒中間自如切換,比爾蓋茨確實是一個演講高手。

5 自信魅力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說到張文宏教授,他的自信力來源於他的專業和職業職責。

那麼,比爾·蓋茨的自信來自於哪裡呢?

一、比爾·蓋茨對全人類的關懷。

他說:“目前病菌得一分人類零分。”

在這裡,他沒有說自己是一個美國人,而是代表全人類發聲,面對傳染病這個共同的敵人,我們到底可以做些什麼。

二、優秀演講者的意義傳達。

克里斯·安德森說過一句話:“作為演講者,最崇高的使命就是把對自己來說非常重要的東西植入聽眾的內心。

我們稱之為思想,即一種精神建構,聽眾能堅守它、傳播它、珍視它,在某種意義上還能被其改變。”

一個優秀的演講者,不是來炫技和說教,而是來分享一種有價值的思想。

三、深耕領域獲得的前瞻性思維。

比爾·蓋茨預測:“我目前沒有明確的預算這到底需要多少錢,但是我確信跟損失比起來是非常便宜的。”

與其等到疫情爆發後,造成大量的人員和經濟損失,不如現在先投入對疫情的預防中。

能從宏觀上進行前瞻性判斷與預測,是我們一般人做不到的。

6

展望未來,比爾·蓋茨給出了“反雞湯”的理性思考。

正如比爾·蓋茨在演講的結尾說到的:

我覺得這非常重要,刻不容緩,不需要驚慌。我們不需要囤積麵粉罐頭或是躲到地下室去,但是我們必須急起直追,因為時間有限。

看了比爾·蓋茨的演講,興許我們可以少一些焦慮和恐慌,多一些警醒與信心。

“如果即刻開始準備,在下一場疫情來臨前我們是可以準備好的。”

當我們準備好的那一天,我們將不會再這麼手忙腳亂,而是有條不紊地渡過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