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未落,组织教师入户家访可行吗?

皮囊空空


疫情还没有结束,学校还没有正式开学,领导让老师们开展入户家访的活动,还要纳入学校评比中。我觉得非常不合理。

一、防控防疫工作还在进行中,要服从上级安排,科学研判、稳慎作出决定,既要科学有效防控,又要安全有序开学。

教育部指出,当前各地要强化省级统筹责任,认真听取疾控专家意见,要认真制订中小学错区域、错层次、错时开学工作方案,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

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开学?今年全国统一高考会不会延期?暑假会不会缩短?《新闻1+1》白岩松连线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有最新回应。一个地方是否具备开学的条件,教育部有三个原则性的要求:

1、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

2、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

3、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学。

我认为,作为学校领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一项决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要配合防疫部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依法依规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精准到校、精准到人、精准到事,及时化解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入户家访工作虽然是为开学工作做准备,但也是对老师、对学生、对家长安全工作的不负责任。

网上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做好“停课不停学”工作。作为学校决策层要认真总结前期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要规范教学行为,避免增加教师、学生、家长过重负担。

三、停课不停爱,可以开展“万师访万家”线上家访活动。

2020年的寒假生活与以往大为不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身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投笔从医,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但我们却时刻不忘身上的责任和使命。为了了解学生的居家生活,督促学生假期学习,确保每一名学生能够健康愉快地生活,我们学校开展了“万师访万家”线上家访活动。

老师们关注孩子们假期作业完成情况的同时,也为孩子们建立了线上辅导,电话,微信等多种多样的线上服务。

疫情阻断了我们相见的脚步,却阻不断我们心灵的沟通。老师们也通过自制的“防疫知识宣传”小视频来表达对孩子们的想念与牵挂。

通过小视频,科学教育指导孩子们在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心理防护,并提醒大家多锻炼身体,以健康的心态和体魄抗击疫情。

通过电话交流。老师们细心地询问孩子的假期生活安排情况,在特别时期,指导孩子制定特殊的学习计划。

长期居家生活,孩子们的心里难免产生低落和浮躁情绪。通过线上家访,老师和学生们真诚沟通,悉心交流,体贴入微的关心孩子们的心理状态,适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疏导不良情绪,让学生们心灵得到放松。

疫情隔开了我们的距离,却割不断我们之间的真情。别样的线上家访活动,开启了更多渠道互动互联的家访新格局,传达了老师对孩子们的深切关注。

特别的疫情,特别的假期,特别的成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陆续开展了“停课不停学”、“钉钉微课”、“防控知识宣传”等活动,同时向全校发出倡议,以“疫情防控”为契机,让同学们了解疫情,学习防控知识,感受生命的可贵,宣传疫情中的正能量,开展“童心研‘疫’ 尊重生命”主题学习活动。

结束语:活动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开展课外阅读,学会自主学习”。同学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增长健康防疫知识,感受生命的可贵与美好!

线上家访以特别的方式让全校师生更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学习,从来就没有停止;成长,一直在真实发生。


妍奇老师


不作为,很可怕。乱作为,更可怕。疫情未结束,就组织教师入户家访,应该就是乱作为了。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有200多个回答了,大V们也都来过了。不过,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一说。其实,我本来是不相信会有学校作出这种“无厘头”决定的。为此,我专门在头条上搜了一下“疫情期间学校家访”的情况。大多数的家访,都是采用线上或电话的形式,但居然也真有不少入户家访的。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报导,题目十分惊艳:停课不停爱,家访正当时。这稿子是用脚后跟写的吗?疫情未落,叫“正当时”?

1.入户家访,考虑过疫情防控政策吗?

总体上说,现在处于疫情扫尾的阶段,是最后攻坚的阶段。全国大部分省份,都不同程度的下调了应急响应级别。但下调不是取消,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警惕。

随着国外疫情的爆发,国内连续出现输入性病例,谁敢保证现在就是安全的?如果真的安全了,直接开学不是更好,还家访做什么?

作为普通人,仍需响应国家号召,尽量少出门、不出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学校此时安排老师入户家访,不是和疫情防控政策相背吗?

2.入户家访,考虑过师生和家长的安全吗?

让老师入户家访,考虑过老师的安全吗?老师的安全,在领导那里,真的是无所谓吗?还是领导不用去家访,就不用考虑安全问题了?让老师入户家访,考虑过学生和家长的安全吗?假如,只是假如,有一个老师出现问题,会不会传染给几十个学生和上百个家长?

病毒面前,是真正的人人平等。病毒不是因为你是老师、你是学生就躲着你。当然也有人会说,哪就那么邪门,会出现问题。那不妨问问领导们,哪个敢拍胸脯保证不会出一点问题?

3.入户家访,考虑过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命令吗?

我看到的入户家访的行为,都是县教育局或学校组织的,不知道有没有市教育局下这样的命令。这些级别的领导,不用听从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命令吗?疫情以来,教育部也好,各省教育厅也好,一直是谨小慎微,生怕走错一步、下错一个通知。到现在,高考是否延期未确定,大部分省份的开学时间未确定。为什么不敢确定?因为他们知道,要对几亿人负责。走错一步,可能是前功尽弃。

有人说,教育部门紧张过度了。我认为,在疫情面前,教育行业紧张一些,没有任何坏处。教育部明令禁止任何线下的聚集活动。要求入户家访的领导,明显属于对着干,就不怕挨处分吗?

4.入户家访,考虑过社会各界的反响吗?

上学期开学不久,我们这里就组织了全市范围的大家访活动,名曰“万名教师访万家”,时间刚好赶在中秋节前后。虽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但绝大多数家长、社会各界还是非常支持的。好多人都说,你们真不容易,大过节的还得家访。

疫情期间的入户家访,你让家长怎么看,让全社会怎么看?经过铺天盖地的宣传,谁不了解病毒知识,谁不知道疫情防控政策。这时组织入户家访,是求表扬还是求批评呢?

结语

疫情未落,学校组织教师入户家访,是不折不扣的乱作为,甚至是胡作非为。连开学这么大的事都可以延迟,家访就不能停一停?

话又说回来,领导们没考虑疫情防控政策,没考虑师生和家长的安全,没考虑教育部和省厅的命令,没考虑社会的反响,他们考虑的,究竟是什么?


三石学堂




皮囊空空


这个就扯了哈。谁能保证自己在行进的过程中没有"碰巧"接触到了病毒?万一被"中",教育囗是绝对的热点话题,那就热闹了。肯定里外不是人的。我们社会,教育,是最保守的行业,无论决策,社会绝大多数认可及接受的行为规范,都是"稳"字,不会往成功地引导理性向前多少,但,至少,平和无大错。你还能怎样?


Widerl


疫情毕竟没有结束,组织教师入户家访肯定不正确的,必须反对!!

第一:全国疫情刚刚好转,就派老师登门家访就是不负责任!

疫情发展一个多月了,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各地疫情都有了好转。近日武汉的确诊病例增加也保持在了个位数,这都是好的态势。

但是,而国外的疫情四起,境外输入病例严重影响我们的防疫成果。每天有大批的人员入境,防疫任务还很重。


例如陕西省,已经20多天清零了。但是,今天出现了首例境外输入病例。密切接触几十余人被隔离,形势突然又严峻起来。

这个时候你派老师去学生家家访,考虑到老师和学生的安全了没有?病毒又不会因为是老师和学生而远离他们。

第二:通讯手段发达,家访的形式不一定非得要登门拜访。

家访是家校沟通的一个方式。老师通过登门拜访,了解学生及家庭情况,从而增进老师和家学生家庭的联系。家访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疫情期间不聚堆,家访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比如可以用电话、QQ、微信,还可以通过视频通话。这些都能很好的达到家访的目的,并且方便快捷。

第三:即使已经制定了家访计划,也要适时调整。

放假前,我们学校就准备在寒假期间进行大家访。家长会上通知了家长,每个老师都分配了家访任务,并且对学生家庭地址也做了提前的摸排。

网课开始后。经常给家长打电话。询问学生在家学习状况及心理问题。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效果比登门拜访高效的多。



总而言之,疫情没有结束,老师登门家访就是违背了科学防疫的政策。如果学校硬性派老师登门家访,就是胡作为乱作为的表现,应该立即制止。

希望我们的教育部门科学决策,切实保护老师和学生的安全。


图片来自于网络


知足者常乐66


通知:各位科任教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请科任教师联合本班班主任(班主任协调好本班科任)在3月14、15、16、17日四天内,确保安全情况下,通过家访形式(如果学生在外地,路途较远,则可以通过电话访问等形式)了解每一位学生近期在线上学习情况,了解他有什么困难(比如设备、网络等等),存在困难的,班主任要记录好上报给学校教务处王主任处(上报格式为:年级、班别、姓名、监护人姓名、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存在问题),家访时要拍照一张照片发给班主任,班主任收集好本班数据再统一发上班主任群,教务处某某主任负责收集保存。此外,要督促和鼓励他们,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学习,外出要注意安全,多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做好疫情防范工作。请班主任和科任一定要与家长以及学生本人联系,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解决每一位学生在线上学习遇到的困难,是学校现阶段一项政治工作,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体现我们学校、老师对每位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关怀和指导的重大举措,请大家务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它做好。谢谢!

只能提供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通知一份,别的就不多说了。


午夜迷恋太阳1


我是aft秀,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要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存在,即合理就接受。二,存在不合理就要改变。

首先谈第一点存在即合理就接受。现在线上辍学情况特别严重,特别是农村一些家长是迫于生活压力急需挣钱,舍孩子求生计;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学生的家庭贫困不具备线上听课的条件,也有极端事件发生。比较严重的是有的学生处于失联状态,这就需要入户家访。

这个家访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应该是所属村的干部,给予孩子各方面的关注和关怀,所以在疫情的下行期,老师在保证个人安全的情况下逆行而上,亲自了解一下学生家庭情况及学习生活很有必要,虽然这场战争不需要无谓的牺牲、廉价的哗众取宠,但是还需要发扬人道主义人文关怀,大灾有大爱,上不了前线,力所能及的献爱心还是必须的。

其次,存在不合理的就要改变,从其提供的信息推测,教师家访要纳入学校评比。这不排除是在完成上级任务的作秀。如果线上电话微信视频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非要老师出镜做噱头呢?更可笑的是还要和去防的学生家庭拍照“到此一游”,这种“摆谱”有必要吗?疫情之战,评价学校的安全防护是第一。还要把老师出镜率放在第一,如果整个辖区学校具备轰轰烈烈的搞家访的条件,为啥不直接开学呢?

再者,教育部门总喜欢整一些一厢情愿的事:家长学生社会乐于你这种善意的拜访吗?你的拜访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吗?所以还是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我们学校是针对贫困生线上听课信息要求落实班主任到位,谁出问题追究谁的责任,针对全校线上学习,多次召开班级视频会议,把学生听课考勤学习状态及家校互动落实到位。

量化评比已经风靡整个教育行业了,动不动拿分说事。只“管”不教不育,上级部门对学校、学校对老师、老师对学生都是如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总之,期待教育行业少些形式,多些内容,少些量化,多谢大智慧的人文关怀,让教育返璞归真,让疫情这场战争结束的快点。


aft秀


对于这件事情,我的观点是,学校做得很不靠谱,这件事情很不合理。

同时也建议你做好个人防护,毕竟上级安排的事情,有怨言也只能先完成,还有就是建议你要主要今后不要发这样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可能会给学校带来麻烦,最终也会给你自己带来麻烦。

疫情没有结束,老师家访可能会增加疫情传播的可能

  1. 目前来看,疫情还没有结束,不论是老师还是普通的公民,我们都应该继续坚持宅在家,勤洗手,做好个人的防护,不给防疫工作增加麻烦。

  2. 要了解学生的网课学习情况,可以采取其他的措施,没有必要采用入户的方式。

怎么做更合理

  1. 委婉的建议学校,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电话,视频等,尽量减少感染自己和学生感染的可能。

  2. 如果没有建议的可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

  3. 与家长和学生见面之前,电话提醒他们也做好防护工作,不能因为老师的家访给学生带来危险。

总之,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关键时刻,学校做出的任何一项决定都要经过慎重的思考。像这样的家访,不知道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准没有?


雷鸣地理


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都是为了作秀而家访,当前家访更是蹭热度。谁提出这样的要求,被要求的人可以提出质疑:

家访的目的是就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思想、家庭情况、在家表现等和家长沟通,找到出问题的原因,前提是电话里说不清楚。

满足另一个前提也行,那就是家长没有电话、不会使用微信。

当前线上上课,孩子只要能完成作业,其余的都要靠家长监护,老师就不要去凑热闹了,家长也不喜欢。

特殊情况,比如说留守儿童,孤儿啥的,那需要学校和社区,村委沟通,那些基层干部做工作很踏实,只要学校提出要求,一般都会帮着了解情况的!

我们学校之前要调查线上学习工具准备情况,以及每天测量体温的事,在班主任做完沟通之后,全校只剩下三五个打不通电话,学校和相关社区村委一联系,什么都解决了,根本不需要上门家访!


樟树病人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我们来认识家访:家访是协调各种教育关系。从正面对学生发展产生正向激励的一种方法。

首先,家访是有必要的。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协调。共同维持学校秩序,保持学生良好发展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目的在于老师与学生家长正面沟通交流意见增进互信,共同为学生发展而协调配合。

但是,家访具有多样性。

在现有条件下家访并不拘泥于老师到学生家里去。可以通过电话、微信、钉钉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访问和沟通。

而且,疫情具有复杂性。

目前的疫情情况是国内形势相对较好,而国外却有较大的发展,切成蔓延的态势。外方输入成为1000期间,我们国家保持1000。时间稳定的重要手段。对国家如此,对家庭也是如此。避免不重要的交流和不必要的会面是必须的。采取灵活的方式也是可以的。

所以,鉴于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教师不应该参与直接家访。更不应该组织教师进行家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