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動汽車會代替燃油汽車嗎?

小坤微視


會的,自從我用了電動車,兩年了,十多萬公里了。我的油車只剩下放在小區佔車位的作用了。連發動一下也都懶得去了。我的電車是二十多萬的,續航410實際不低於三百,冬天夏天也開過來了,空調的暖風冷風都很舒服。別告訴我電池會衰減,換電池貴,這都是在充分了解的情況下買的車。也別告訴我不能長途,一千公里跑過,浪費點充電時間省好幾百油錢,值得!現在經常跑往返二百公里的高速,再遠的我就不開車了。有保養無費用,故障至今沒有,從沒壞過。智能化輔助駕駛系統,4G多媒體導航系統,除駕駛單元外,全車語音識別控制等,讓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步入了汽車工業的大變革。還有很多人說火電不環保,廢電池汙染,騙補等,其實是想多了,這與我們家庭用車有什麼關係呢。


LIUJIE


我的答案是肯定被取代!

通過以下幾條說明!

第一: 國家政策方面。全世界的發達國家已經制定了全面推行新能源汽車的時間表,並且也制定了停售燃油車時間表,比如英國計劃2040年停售燃油車。我們國家也制定了相關時間表!

第二: 能源再生問題!內燃機常見燃料來自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用一年少一年,而且燃燒對大氣有很大汙染,所以應減少使用!!!


第三:汽車技術的發展!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汽車有著非常複雜的機械裝置,加之發動機本身有著效率底下,扭矩區域窄等缺點!再有隨著電機及控制技術的發展,以電機為動力的革命正在慢慢登上技術舞臺。它有著內燃機無法比擬的高效率,高扭矩,高轉速,輕量化,低成本等等很多優點!雖然目前續航,電池成本,充電問題等阻礙著發展,但瑕不掩瑜,優秀的加速,NVH都是人們不能抗拒,相信隨著電動車技術的發展,大規模普及指日可待,到那時超跑的加速還是奢望嗎!!!


車理學


最近,電動汽車成為了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種車型,但是,就目前來說,大街上跑的還是汽油車為主,偶爾也會遇到幾輛,汽車從剛開始的汽油車,到油電混合,再到純電動,會經歷一個過程,相信這個過程不會很久,拿豐田來說,卡羅拉的油電混合,市場表現很不錯,動力十足,本田的雅閣混動版,一箱油可以從青島跑到新疆。
目前上司名爵也有了自己的混動車型
很多消費者都會問,車開著開著沒電了怎麼辦,油電混合,很好的回答了這個疑問,這也是油電混合發展的這麼好的原因,純電動汽車,目前雷軍和劉強東投資了一個純電動汽車項目



這個車外觀是一種城市越野,純電動的,ES8,那麼問題來了,純電動汽車需要充電,但是中國目前加油站多,電動車充電怎麼辦,光建充電站就需要一段時間,好的是電動汽車的好處不勝枚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這種理念,前景一片大好,只是時間問題。


青島港初曉


謝悟空!

這個問題已經麻木了,太多太多的提問。我想是不是相關產業的人在炒作這個話題。

雖說國家近幾年大力推展純電動汽車。看來效果不佳。除政府採購公交車外,純電動車少之又少,要不就是限購城市有純電動車較多,因為不需搖號。

實際上,節能減排,純電動車並不是理想產品。它應該是過渡產品。由於純電動車許多瓶頸仍未解決,大家都在觀望。至少目前很難發展起來。

未來汽車發展方向肯定不是純電動車。應該會有其它能源所代替。如果近兩年純電動車續航里程達500公里以上,充電在10分鐘以下,估計購買的會增加。但是,還要考慮後期維護成本。

新鮮事物的發展肯定有個過程。在下認為,純電動車代替燃油車估計有點難,最多是與燃油車共存。雖然地球資源有限,但石油能開採多少年,誰也說不清楚。

如果想取代燃油車。那只有政府幹預,採取一刀切形式,只有這樣才能讓純電動車取代燃油車。試想一下,可能嗎?必競目前仍然是燃油車占主導地位。如果氫能源技術成熟,那純電動車也會淘汰的。

當然,燃油車遲早會淘汰的。至於被哪種燃料淘汰不得而知。但我可以預言,不會是純電動車。

五年?十年?二十年?我們拭目以待!


汽車機械事故鑑定


長期來看,電動汽車會全面取代燃油汽車嗎?筆者認為這一問題可分別從兩個時間段進行分析:

短期來看,電動汽車至少在十年內無法全面取代燃油汽車。首先,動力電池的技術發展速度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快;其次,就算電池技術在十年內得以突破,考慮到工程化等多種因素,電動汽車也難以全面取代燃油汽車。

長期來看,電動汽車將會作為汽車領域的主要補充,特別是在第二輛車、園區內用車、共享交通等領域內將佔較高比例,這是由目前電池、電網等行業發展的現狀決定的。

需要強調的是,電池技術是核心,若電池技術不突破,電動汽車也很難得到進一步突破,100%取代燃油汽車就更困難了。依筆者看,電動汽車未來將會以一定比例取代燃油汽車,兩者互為補充。

地殼中各元素儲量

為什麼十年之內做不到“全面取代”?

僅就電池技術適應性這一點來看就可以知道,“全面取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目前動力電池PACK能量密度普遍在100Wh/kg以上。假設十年後,經過技術進步,動力電池PACK能量密度達到了300Wh/kg,這意味著屆時普通電動汽車續航是現在的2.5倍左右——200km變500km,確實可以滿足大部分家庭的一般需求。

但不容忽視的是,在一些特殊領域,例如在我國西部、北部等偏遠地區的極寒條件下,在低於常壓的氣體壓力狀態下,電動汽車的電池就很難吃得消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藏區藏民喜歡開陸巡呢?因為這款汽車更能勝任極端條件。那些喊著要開電動汽車去西藏的人,雖然精神可嘉,但完全沒有正視電動汽車存在的問題。

更何況筆者上述提出的假設條件——技術能使PACK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在業內也是公認難度極大的數字。需要強調的是,電池研發的困難更是超過很多業外人士的想象。此外,筆者還沒有加入電網、原材料供應等其它因素場景的分析。可想而知,十年之內就想全面取代燃油汽車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未來30-50年,“全面取代”可能性多大?

上文中已提到純電動汽車技術路線受制於電池本身的性能,對於極端偏遠條件下的服役適應力很低,且在長期內也很難得到根本性解決。在此我們先刨除這一因素,談談為什麼電動汽車僅僅想做到高比例取代燃油汽車也很困難:

電池技術層面

在家用領域,當電動汽車可達到大部分家庭的出行需求時,即續航里程達到500km、電池PACK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這一情況所對應的單體能量密度至少要達到350Wh/kg,而這已經是鋰電的能量極限了,想要實現這一極限目標至少要從全固態甚至是鋰硫鋰空領域找到突破才有可能實現。

儘管外界喊得熱鬧,但只有業內人士才知道鋰電研發到底有多難。不得不吐槽一句,那些以為加上石墨烯電池就能進外太空的想法,真是要多不靠譜有多不靠譜。

總而言之,想把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做到350Wh/kg肯定不容易。筆者也很希望未來電池研發能夠實現技術突破,但是電池從業者應該都知道實現這一目標是極其困難的。

鋰原料供應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資源勘探會不斷有新的進展,所以用靜止的能源耗盡觀點來看資源供應似乎不太科學,比如近年來的頁岩氣革命就使得化石能源一下子寬裕了不少。

然而,我們首先要知道,鋰電池重點材料的地殼內儲量(如右圖):Li(鋰)、Co(鈷)的地殼相對含量都處於較低水平。

此外,近兩年內的鈷、鋰礦漲價事件告訴我們,鋰電池產量擴張將會帶來各種行業的劇烈變化。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79億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8.32萬輛,可以得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替代率為0.2%。替代率從0%到0.2%,這對於動力電池上下游行業的影響已經很大,試想這一數字變成80%的時候,必定會帶來原材料資源等產業鏈各方面的衝擊。

這並不是說“全面取代”不能做到,而是說短期內(10~20年)如此之大的變革是否有些血雨腥風?

電網負荷問題

電網是個大系統。簡單來講,電網需要發電與用電功率隨時平衡,才能使得整個系統穩定運行。所以,電網非常害怕各種負荷不規律的電源接入,以及在用電高峰期的集中使用。

在這裡,筆者不想用過於複雜的計算來解釋,只想用一個比較簡單的估計來計算:

據報道,北京的用電負荷峰值為2000萬kW,即20GW。北京2016年機動車保有量為548萬輛,如果其中近80%,即400萬輛是電動汽車。若拉出其中100萬輛同一時間進行7kW慢充,則此時帶來的電網整體負荷上升將是7GW,對於電網系統峰值20GW的影響是非常可觀的,而且此時還沒算上快充情景。

儘管上述估算略顯粗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大規模使用電動汽車,必然會給電網造成巨大沖擊,以上還僅僅是對於全電網的整體影響。相比之下,局部配電網的壓力才是電動汽車大規模推廣的實質性阻礙。

在小區配電網中,一輛汽車充電就可以與若干戶家庭的用電量相當,一旦電動汽車普及開來,對小區配電網的壓力極大。所以想要在北京的老舊小區大量推廣電動汽車,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如果想要在小區建成集中式的充電站對電網的挑戰更是不小。

此外,電動汽車充電的安全性,不論是電池本體、汽車,還是電網配電系統,都是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

筆者認為,若能對能源網絡進行改革,引導有序充電,例如引導電動汽車都在晚上充電等相關措施也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這也可以作為技術發展與電力體制改革的重點方向。但不容忽視的是,這樣的改革難度也非常大,不僅涉及多方的技術難題,且還涉及到我國能源體制的改革。

中低比例的取代是較為可行的選擇

長期內,純電動汽車高比例取代燃油車仍較為困難,但中低比例取代的可能性則較大一些。首先,畢竟目前在家用第二輛車、園區內用車、共享汽車等領域進行電氣化取代條件已趨於成熟。

其次,技術研發需要時間,需要不斷的積累。材料行業的進步就是這樣,一口吃不成個胖子,我們需要多給新技術一點耐心,這樣它會走得更穩、更好。

而且不要忘了,哪怕電動汽車僅取代傳統汽車的20%,也將是一塊很大的市場。所以踏踏實實做好目前能達成的目標,比好高騖遠要實際一些,畢竟現在替代率僅為0.2%。

最後,鋰電池也不見得是能源的最終解決技術,我們沒有必要只看鋰電池,其它電池或氫能源等技術路線都有希望。東方不亮西方亮,假以時日,其它技術可能也會有令人驚喜的進步,但前提是一定要真正重視工程技術研發。一方面過度重視過於花哨的、所謂的前沿技術,另一方面對工程技術人員沒有提供太好的待遇,恐怕也是阻礙我國電池技術進步的重要原因。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確實已有些過熱,沸沸揚揚的“騙補”和原料漲價事件就已經說明了一切。政府補貼從今年開始將逐漸退坡,潮水慢慢退去,哪些人是在投機、哪些人技術過硬,不久就會有結果。技術進步是曲折中前進的,趕英超美的大躍進思維不會讓我國的電池技術騰飛。

綜上所述,筆者的結論是,電動汽車十年內全面取代燃油汽車?沒有任何可能。那從更長的時間內來看呢?也很困難,難到可能性極低。

(作者系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

延伸閱讀:

大咖怎麼看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 王傳福 :到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大巴和出租車會實現全面的電動化;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專用車、物流車將進入黃金的發展期,在2025年會全面電動化;2030年,“十五五”收官之年,私家車應該會實現全面的電動化。

特斯拉電動車(Tesla)CEO Elon Musk :2030年美國銷售的私家車應該只有電動車,燃油車將退出競爭的行列。到2050年,美國陸上交通工具都應該已經完全實現電動化了。

國家電網電動汽車服務公司副總經理 江冰 :我積極地認為2050年可完成新能源汽車對傳統汽車的基本替代,最快2040年一些主要國家主要城市就能基本完成替代。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 姜克雋: 根據目前國家發改委調研情況分析,未來幾年內,純電動汽車所亟需的技術都會得到突破,到2025年,國內銷售的增量新車中,將沒有內燃機作為動力的傳統汽車,取而代之的則是以純電為動力的新能源汽車。


汽車自媒體2019


電動車作為新能源汽車中普及最廣的一種,發展潛力無限,能夠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取代汽油車,且在我國汽車行業要突破超越西方國家只能是新能源汽車。我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一,傳統的汽車已經發展很成熟,能夠創新,改變這種汽車結構已經不可能了。要想使汽車減排,節約能源,超越,只得從汽車的動力源入手,其他的結構部件的創新都是電子技術的發展。


二,新能源汽車,有電能,氫動力,燃料電池,天然氣等。從目前發展的較好的動力源主要集中在電能,天然氣。電能為主的能解決充電樁,電池回收技術,充電時間,我認為發展會比天然氣更快更好,已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方向。電動汽車技術主要集中在電池技術,電子控制技術。


三,電池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目前中國在大力發展,如比亞迪汽車研究的動力電池都用於汽車產品上,電子控制技術在我國發展很快。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能夠趕上西方的國家甚至會超過西方國家。而傳統的汽車不管從動力,變速器,車身結構,電控液壓等技術上都無法超越其他國家。

從以上幾點來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在一定的時間內能夠超越傳統的汽車,且未來我國汽車行業要趕超英法德日美等西方國家,只有新能源汽車。因此,要支持新能源汽車,投生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烽火相約


日前,西方歐洲有些國家已經發布信息,在2030~2050年左右將停止銷售傳統燃油動力機動車,為保護環境節能減排,雖然說是停止銷售了但是並未明確停止使用。



這則消息發佈以後,各大媒體紛紛報道,新能源汽車時代到了,電動汽車將統領未來的新聞。首先,傳統燃油汽車肯定是會慢慢的淘汰掉的,這是必須的,因為地球上所儲存的石油就這麼多,用一點少一點,就算再節約那也是在消耗,早晚會消耗殆盡的。


電動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的一種,也是現如今大家比較熟悉的一種能源:電力,電池板。電動汽車的優勢在於①節能減排,保護環境。②購買時享受國家補貼。③後期使用成本低。但是電動汽車的劣式個人覺得還是蠻大、蠻多的。第一充電問題,純電動汽車依靠電力轉化動能驅動,電量耗盡,充電可是讓車主比較有爭議的一件事,電動汽車有快充、慢充兩種模式,快充依靠專業充電樁,有充電速度快、充電時間短的優點,但是充電樁不是每個人都能裝的起的,公共充電樁收費也是比較貴的。慢充則是使用家用電,充電時長且慢,很多時候影響出行。 第二:續航里程,純電動汽車一般的續航里程在150~350公里(特斯拉和比亞迪純動除外),有人調侃說:電動汽車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充電的路上,這種說法雖然誇大,但是也反映出了電動汽車所存在的問題,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的問題。第三價格問題,雖然享受國家補助,但是純電動汽車的售價比傳統汽車的售價要高出一大截,比如比亞迪的元、宋純電動的最低售價都在20萬以上,價格也是純電動汽車的硬傷。



現在傳統燃油汽車還是站著主導地位,未來電動汽車能否代替燃油汽車還不能確定,因為電動汽車的種種缺陷,限制了電動汽車的發展,如果電動汽車能夠長時間,高里程的續航且充電快速方便的話是有可能代替燃油汽車的。如果解決不了純電動汽車的缺陷問題,新能源的道路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那???乙醇?氫氣?還是電池?


飛燕春回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動汽車是代替不了燃油車的,汽車的發展應該會向清潔能源、低排放及低油耗方面發展,為什麼這麼說,有以下幾個觀點:

1.電動汽車的動力性能最多隻是一般家用和一些輕載重使用,那些載重汽車,那些幾十米長的拖掛汽車,使用電機拖動不靠譜吧。這些還是需要大動力汽油機或者柴油機才能帶動吧;

2.現在大多的電能都來自火力發電,風能、水能或者太陽能發電也只是作為補給使用。再加上現在電氣化時代,一到用電高峰時期,很多地方就連工業用電和家庭用電都不能滿足,還要限制使用。如果以後電動汽車代替了燃油車,那這麼多電動汽車的需要消耗多少電能,這些電能又通過什麼渠道獲得,這也是個需要解決的難題,難道還是大規模採用火力發電來供給電動汽車嗎?這樣同樣也會造成環境汙染吧;



3.電動汽車上的電池原本就是一個汙染源,及時電池容量問題解決了,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提升了。但是,電池是一個消耗部件,始終會存在虧損,一輛電池的使用年限能有現在燃油車的發動機耐用嗎?那麼電池需要定期更換,那這麼多換下來的廢舊電池的回收和處理又是很大一難題。處理不好也會造成環境汙染;



4.電動汽車的安全保證比燃油車更難,電動汽車可以說整個底盤都是電池組用一些線束連接起來,放到一個密閉的底座裡面,如果哪線路故障或者電池進水,這個安全問題就嚴重了。

5.電動汽車充電時間長這個問題也是很難解決,電池充電是一個化學反應過程,如果要實現像燃油車加油那樣幾分鐘就加滿油,電動汽車幾分鐘也能充滿電,這個恐怕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去研究吧,畢竟電動車裡面有太多的電池包需要充電。



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對環境的保護,我們未來的汽車只能是偏向電動化或者清潔能源方面發展。同時,發動機方面也會有一個提高燃燒,降低排放的過渡時期。電動汽車是不會代替燃油車的,可以說電動車會代替傳統燃油車,只有說會有比汽油或者柴油更清潔的能源汽車代替燃油車。


車迷小唐


電氣化是汽車發展的方向,不過電氣化短期內不是純電動化。

汽車不論使用純電、增程油電還是氫燃料增程,最終要實現的目標是大幅降低燃油消耗直到最終擺脫燃油,這一過程會有相當長的時間但發展方向應不會再變,因石油以目前的技術無法以人工技術合成提煉,但儲能是在逐漸減少的。

而能取代燃油為車輛提供足夠強勁的牽引力、保證續航能力、梯次利用補充清潔電力儲能的汽車總離不開電,用消耗電的汽車去促進清潔電力的發展,這種良性循環可以理解為最終目標。

不過電動汽車儲能的技術發展速度並不算很快,或者說發展速度與人們預期的速度不同,套用摩爾定律也要一年半的時間才能升級一倍,但大多數人希望一夜之間就能出現顛覆性的增長。這種心態可以理解為燃油車排放愈發嚴格導致的用車購車壓力,但看待技術還是要客觀一些。

預測:純電動汽車取代燃油車是最終的目標,但實現這一目的至少還需要6~10年的技術儲備;期間替代燃油動力汽車的車型會是-仍不能擺脫、但可以倍數級降低消耗量的增程油電。

純電動汽車的難點在於續航里程無法在現有價格結構內有效提升,解決續航問題只能退而求次將固定的充電樁搬到車上,把電網電力轉移到車輛的發電增程器即時發電,這種結構叫做【增程式電動汽車】。

原理說白了是很簡單的,只是在電動汽車的基礎上安全一套由發動機、發電機和控制系統組成的車載發電系統,這一結構類似於船舶艦艇使用的柴電系統,利用發電機組發電最終驅動仍靠電機。

與船舶不同、汽車畢竟是小型化的交通工具,使用同樣的動力系統也可以小型化、小功率化,普通的A/B/C級增程式電動汽車可以使用1.0~1.5L之間的發動機作為機組的動力源,恆定功率運轉且符合只是一臺發電機,其能耗會遠遠低於驅動噸級的汽車行駛,油耗理論值可以控制在同級燃油動力汽車的1/6~1/5左右,實際某些有增程式功能的量產車可以控制在1/5~1/4之間,這一結果已經非常理想了。

因為10L/100km油耗的汽車以2~3L既可以行駛同樣的里程,且這類車仍會保留接近100公里通過插電獲取的純電續航,絕大部分時間不需要使用燃油、增程式駕駛油耗又極低,所以短期內以更低的技術轉型成本實現增程式汽車才是發展的方向,大部分車如被增程式電動汽車取代石油消耗壓力也會大大減輕。


電動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讓現有技術最大利用才是應該考慮的實際問題;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天和Auto


不是會而是已經開始了替代的過程了!

看看最近燃油車市場的疲軟與下滑已經與新能源車的逆市上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說明新能源車替代燃油車的趨勢已經開始並且不可逆轉了!

雖然現在新能源車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還剛剛開始發展還很稚嫩很弱小,還需要政府的補貼與呵護。但是從它的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幅度,以及市場接受度都可以看出假以時日的發展它必然會最終完美替代燃油車的!

燃油車的被替代是它的汙染性和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註定了的。由於燃油車巨大汙染排放已經開始讓我們的地球環境無法承載,加上它的一次性化石燃料即將耗盡。我們不尋找替代怎麼辦呢?

還好現在純電動與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已經開始慢慢成熟慢慢可以逐步替代燃油車了!我相信假以時日,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進步,以及規模化成本的下降一定會讓氫燃料電池車或純電動汽車,再或者兩者完美結合的電-電混合動力車完全替代燃油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