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吼孩子不对,却总忍不住?”其实,这才是家长吼孩子的真相

在《爸爸去哪儿6》中,杨烁带着儿子参加了节目,却因为吼儿子上了热搜。在节目中,杨烁对孩子非常严厉,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吼孩子,他这种育儿方式被网友们戏称为“杨烁式育儿”。

吼孩子的不只有杨烁,湖南某小学,曾留过一个让全班44名学生和家长挑战“21天不生气”的暑假作业,结果完成作业的只有一对双胞胎和他们的父母。

由此可见,吼孩子并不是个例,它在很多家庭中都是非常普遍的存在。

“明知吼孩子不对,却总忍不住?”其实,这才是家长吼孩子的真相

家长为什么会吼孩子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家长可能会说:“还不是因为怎么说他都听不进去吗?你看看这孩子,不吼能行么?太气人了。都是为了他好。

我们不否认家长对孩子的爱,可答案只是这样吗?家长吼孩子的真相还有这些:

1.管教孩子失败后的无能为力

有妈妈说:“我自己也觉得吼孩子不对,可是他做个作业一会儿趴着写,一会儿边玩边写,吃饭叫了一次又一次,就是不过来……我该怎么办?都说不能吼孩子,可耐心地说他又不会听,不吼能怎么办?”

短短几句话中,妈妈几次提到了怎么办,可见是真没办法了。

很多家长都知道教育孩子要春风化雨,但谈过心、提过醒、讲过道理后,孩子依然“冥顽不灵”时,家长就会感到无能为力,那种语重心长却不能被理解的挫败和委屈一旦遇上了孩子的我行我素,就会化作怒火,冲着孩子吼了出来。

“明知吼孩子不对,却总忍不住?”其实,这才是家长吼孩子的真相

2.家长权威被挑衅后的愤怒

女儿吃完香蕉后,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爸爸命令道:“把它捡起来。”女儿回答:“不捡。“爸爸说:“在你把它捡起来之前,什么都不要玩。”女孩儿去看电视,爸爸把电视关了;女孩儿去看书,爸爸把书收了起来;女孩儿拿了一个苹果递给爸爸,她回避那个捡香蕉皮的事情,却希望能和爸爸缓和关系。爸爸拂开女儿的手,对着女儿大吼:“你今天不把香蕉皮捡起来咱没完。”看到爸爸的反应,女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在这个故事中,其实爸爸教育孩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因为,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出于自尊,孩子不愿意按爸爸说的去做。

可是爸爸却因为自己发出的命令,女儿没有执行,感到作为家长的权威受到了挑衅,所以对着女儿大吼,把孩子吼哭了。

“明知吼孩子不对,却总忍不住?”其实,这才是家长吼孩子的真相

3.在孩子面前不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家长将吼孩子的原因归结为太生气了,控制不住情绪。

生活中,除了孩子还会有很多的事情会惹怒我们,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能很好地控制情绪,理智地处理问题。因为没有人会容忍我们的坏情绪,一次发火一时爽,却得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拾烂摊子。

在孩子面前就控制不住情绪的真相是没想控制。因为即使你对着孩子吼,孩子依然爱你、依赖你。

“明知吼孩子不对,却总忍不住?”其实,这才是家长吼孩子的真相

​吼孩子的后果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大声吼完孩子后,家长怎么做可以完美收尾?

我想答案应该是:吼完孩子以后无论家长怎么做都不会有完美的结局。吼完孩子,虽然家长可以用给孩子道歉、向孩子解释原因等方法进行一定的弥补,但给孩子造成的伤害还是难以抚平。

1.伤害孩子的自尊自信

妈妈带着5岁的小驰上课外班,老师点名的时候,小驰没喊到,因为他没听清,妈妈从后面推了推他,希望他能够举手向老师说明,结果等到下课了,小驰的小手都没敢举起来。

幼儿园午休的时候,小驰想上厕所,可是因为害怕,他不敢告诉老师,直到尿了裤子。回家后,妈妈生气地对着孩子大吼:“你怎么这么怂呢?就不能勇敢一些吗?”

妈妈没有意识到小驰的“怂”正是她经常大吼造成的,她对着孩子大吼,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好,让孩子失去了自尊自信,变得唯唯诺诺。

“明知吼孩子不对,却总忍不住?”其实,这才是家长吼孩子的真相

2.影响亲子关系

在一期节目中,小陶虹讲了她吼孩子的一件事:

出门前,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过去对着女儿大吼:“你怎么回事啊?”女儿被她一吼,吓得一哆嗦,手中的牛奶也掉在了地上,瞪着惊恐的眼睛望着她,都忘了哭。她看见女儿的样子,意识到自己错了,连忙抱住了孩子,这时,孩子才“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父母对着孩子大吼,会让孩子感到害怕恐惧。孩子无法对一个可怕的人感到亲近,经常这样,就会失去与孩子的亲密关系,甚至到了成年以后都无法修补。

怎样才能做到不吼孩子

“明知吼孩子不对,却总忍不住?”其实,这才是家长吼孩子的真相

1.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家长总希望孩子是自己心中完美的样子。

正如电影《囧妈》中伊万对妈妈说那样:“在你心里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脸上的肉该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他的膀胱该几点钟排水?都要按母亲的意愿来。其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伊万妈妈”了。

在我一篇文章后有两个类似留言“屡次不充马桶怎么解决?10岁了。”而且这位家长的留言还收获了很多个“赞”,由此可见,这件事是很多父母的“痛点”。

父母无法接受一个有“不冲马桶”的缺点的孩子,觉得这是孩子的一个坏习惯,必须得把他掰过来,然而孩子又“屡教不改”,于是,这件事就成为了父母的痛点。

“不冲马桶”确实不是一个好习惯,大多数时候是因为孩子忘了,不长记性,能改是最好的,如果实在掰不过来,那父母也应该尝试接受孩子身上的这一个缺点,因为它并不涉及大的原则性的问题。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每个人的身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果都不被接受会怎样?

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的孩子90%将成为一个平庸的人。”这是一句大实话,在理智上很多父母都可以接受,但情感上我们却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完美、有缺点,一定要把它改造过来。

“明知吼孩子不对,却总忍不住?”其实,这才是家长吼孩子的真相

2.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父母要尊重孩子,把他当做一个和父母平等的对象。

不可否认孩子是父母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但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思想。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妈妈宋倩,为了能随时监视女儿英子的学习情况,在英子的书桌前装上了一面透明的墙。我们毫不怀疑宋倩是为了女儿能够考上名牌的大学,能有更好的未来,但宋倩一定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英子终于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出逃了,爸爸妈妈追了上来,宋倩哭着对女儿喊:“我是为了你好啊!”这时,积压了许久的英子也崩溃地对着妈妈吼道:“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有关孩子的事情,特别是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思想独立,都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做着违背孩子意愿的事情。

“明知吼孩子不对,却总忍不住?”其实,这才是家长吼孩子的真相

3.多种方法引导孩子

有人问我:“孩子坐姿不正确,眼睛离书太近,怎么办?”

这种情况很多父母都知道要提醒孩子注意坐姿,要保护眼睛,可实际上,光提醒在很多孩子那儿是不管用的,提醒的次数多了,孩子还是老样子,很多家长的火就上来了。其实这时候,更需要家长花些心思,尝试多种引导方法:

  • 可以把孩子的座椅调整到合适的高度, 也许孩子坐得舒服了就会有改善。
  • 让孩子画保护眼睛的科普画、给自己制定保护眼睛的方案,以加深孩子对近视以及保护眼睛知识的理解。
  • 让孩子体验一天眼睛看不清的辛苦,知道一双明亮的眼睛有多宝贵……

当孩子在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是父母的责任。人常说“千人千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引导孩子的时候,父母要了解孩子,花些心思,多尝试几种办法,用心找出孩子能接受的方法。

“明知吼孩子不对,却总忍不住?”其实,这才是家长吼孩子的真相

家庭教育是一件复杂又系统的事情,没有哪种方法在教育孩子上能做到药到病除,立竿见影。只有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用心、细心、耐心地陪伴,才是家庭教育的不二法门。

关注「蜗牛默默说育儿」,与您分享育儿过程中的喜乐、感悟,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给蜗牛默默点赞并分享给身边的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