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广义相对论》

《辅导员广义相对论》

序:本来想写一篇辅导员关于大学之怪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简称《辅导员狭义相对论》,写着写着,竟先写成了《辅导员广义相对论》。本文萃取了10000篇文章的精华,字数3411,耗时约8分钟。

《辅导员广义相对论》


“人类从灾难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永远不可能在灾难中得到教训。”

——这句话不全对,虽然,遗忘是人的本能。

太阳终究要燃烧殆尽

地球的资源早晚用光

尽管这是N年以后的悲悲悲剧

却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地球46亿年的生命中,经历了无数浩劫。

不论是流星撞击,地震海啸

或者是冰河病毒,火山火灾

每一场灾难后

地球仍是地球

我们已非我们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于1798年出版的《人口论》中指出,瘟疫是自然界用以达成人口与食物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三个主要观点,即“两个公理”,“两个级数”和“两种抑制”。

两个公理

第一是“食物是人类生活所必须的”;

第二是“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在将来也是如此。”

两个级数:

“人口在没有阻碍的条件下是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

“根据自然规律,食物是生活所必须的,这两个不相等的量就必须保持平衡。”

两种抑制:

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二者出现不平衡时,自然规律就强使二者平衡。恢复平衡的手段,一种是战争、灾荒、瘟疫等,这是“积极抑制”;另一种是要那些无力赡养子女的人不要结婚,这是“道德抑制”。

人人生而平等

人人追求自由

人人向往美好的生活

美好的生活需要占有/消耗一定的资源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10年的报告中表示:

对地球影响最大的生存方式是阿联酋的生存方式。如果地球上所有人都按照该国的生活方式来消耗,则需要5.7个地球才能满足所有地球人的需要。美国排名第二,需要5个地球的资源和能源。

像美国人一样生活?

这不现实。

社会学家费正清曾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主要任务就是谋生。

没有几个人生下来就是王思聪,多数人拼尽全力,也不过“谋生”二字。

这很现实。

谋生,就是找工作。

工作,是指劳动者通过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将生产资料转换为生活资料以满足人们生存和继续社会发展事业的过程。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社会分工不同。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劳动者的工作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绝大多数劳动者不得不通过“大学”这一途径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而满足社会的需要。

这是大学生读大学的主要目的。

人类的认知有过两个跨越:

第一个,出现了语言;

第二个,出现了文字;

第三个,出现了网络(涛哥说的)。

科学知识更易得,只要你勤奋;

名师名课更普及,只要你虚心;

读研创业更多样,只要你用功。

15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智人”进化出现。

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处在生物链的顶端。

那个时候,我们祖先生活的目的就是吃饱肚子和繁衍后代,还有避免各种野兽以及同类的袭击。

在食物匮乏的时候,我们尽量减少运动,避免带来体能的消耗。我们的大脑没那么多追求,也没有什么自制力——简直是随心所欲。

就这样渡过了漫长的150万年——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文字,让人类可以传承经验、知识和信息;

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印刷术,加速了文字的传播;

几十年前,互联网才出现在了我们的世界;

几年前,智能手机才普及,信息爆炸的世界开始来临。

我们的“理智”和我们的“本能”年代相比,就是时间长河里无比微小的一个瞬间;

所以说,拖延不是病,是我们的本能。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thinking)

第一性原理又称“第一原理”,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术语:“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

这个名词被众所周知得益于“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特斯拉汽车CEO)。他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特别推崇“第一原理”思考法:“通过第一原理,我把事情升华到最根本的真理,然后从最核心处开始推理……”

“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说要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这是他眼中的“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型”——回溯事物的本质,重新思考怎么做。

了解拖延的原理就了解了人类很多不合理现象存在的原因。

了解熵增定律,就可以很好地了解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懒散、拖延,爱迟到逃课旷课睡懒觉打游戏,不注意卫生,不爱学习。。。

十一

熵增定律:在一个孤立系统里,若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

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说: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爱丁顿爵士也说:“我认为,熵增原则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无上的”。

为什么熵增定律让好多人一下子顿悟了?

因为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终极规律。

这个规律包括我们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规律,生命里又包含着个人和群体的演化规律。

非生命:比如物质总是向着熵增演化,屋子不收拾会变乱,手机会越来越卡,耳机线会凌乱,热水会慢慢变凉,太阳会不断燃烧衰变……直到宇宙的尽头——热寂。

生命与个人:比如自律总是比懒散痛苦,放弃总是比坚持轻松,变坏总是比变好容易。只有少部分意志坚定的人能做到自我管理,大多数人都是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学习不规律。。。

生命与群体:比如大公司的组织架构会变得臃肿,员工会变得官僚化,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也会下降,封闭的国家会被世界淘汰。

这些现象都可以用熵增定律来解释。

因为事物总是向着熵增的方向发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适,比如懒散、拖延。。。

十二

人的大脑里有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传导物质,当人被外界刺激的愉悦时,多巴胺会大量爆发出来,比如一个拥抱、一句赞扬的话,都会引起多巴胺的升高,当外界的刺激够强烈,人的身体就会进入到一种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的感官体验,即涌起一阵阵“快感”,感到很“爽”。

“爽”的浅层次的体验有笑话、美食、挑逗、赞美、看热闹,甚至惊恐(不少女孩喜欢看恐怖片就是这个原因);中等层次的体验有抽烟、游戏、整容;深层次体验有性爱、鸦片、豪du、Du品。。。

对比这三者,如果说sex最能让多巴胺含量提升100%,可卡因让多巴胺上升了350%,冰du带来的是接近1200%,所以DU品的致瘾是很难戒掉的……

现在世界越来越自由开放,人们时刻都在互联网上追求“爽”的各种体验,约会/娱乐/游戏/八卦等等,于是人越来越沉迷于这种短暂的上瘾体验。

十三

国家出现之前,人类社会处于原始社会状态。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原始社会,生产发展到社会第一次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时,就已经有奴隶出现,而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手工业分离)时,奴隶已成为农业、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家庭私有制的出现和奴隶阶级的形成是国家产生的前提。只有阶级形成,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

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生产(衣、食、住及生产工具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人种的繁衍及婚姻家庭形式的发展)。社会制度受这两种生产的制约。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当共产主义彻底实现时,国家就会消失。因为在这样的生产力之上,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不存在贫富差距,也不存在阶级,也就不需要“国家”来维护一个地区、民族的安全和利益,全世界将在这种生产力基础之上融为一体。

国家消亡理论告诉我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终将实现,私有制必定会被打破,阶级一定会消亡.我们应当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同时打破阶级之分,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

这就是我们大学生为什么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原因,

——fight for freedom!

十四

一个人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

一个人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

每天每个人的可用时间是相对固定的,

但每个人的精力管理模式却千差万别。

理论上,绝大多数人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现实中,很多人无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俗称平凡。

不平凡的人们从身体能量、情绪能量、意志能量三个方面管理精力:

养成运动、科学睡眠、合理饮食的习惯;

学会激发积极情绪,掌控好一天24小时;

找到生活的意义或者目标,激发原动力;

因为,良好的行为可以发展成良好习惯。

活着为了什么?——这不是一个问题。

今天你做什么了?

明天你要怎么做?——这是一个问题。

十五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但是办法却总比困难多

有心人,

事竟成。

奋斗吧!青年

再次感谢所有我拜读过的文章作者

再次感谢这个时代所赐予我的一切

《辅导员狭义相对论》,择日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