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你《无声告白》!

一个年轻的孩子,迫切的想要离开一个熟悉且长大的地方,也许是因为这里的“爱”消受不起——

沉重、喘不过气!

——莉迪亚死了,他们还不知道……

我不想你《无声告白》!

与往日并没有太多不同的早晨,莉迪亚只是没有出现在餐桌前。

“人能哪里去呢?”——即便整个房子里都没有她的身影,“她会在的,以我对她的了解”,母亲玛丽琳心里一定在想!而哥哥内斯、妹妹汉娜也同样这么觉得。

玛丽琳翻遍房间,回忆令人骄傲的莉迪亚的童年趣事,她想,莉迪亚一定是在的。

直到报警,直到询问过一个个莉迪亚所“熟悉”的朋友们,而不得不接受:莉迪亚不见了!

父母毫无线索,而哥哥内斯和妹妹汉娜却似乎知道些什么。

那么莉迪亚,这个父母眼中最聪明、最乖巧,哥哥妹妹眼中最受父母恩宠的孩子,怎么就死了呢!

在找寻莉迪亚死因的过程中,我们才一步步看到这个貌似一团和谐的家庭:那一张张有着裂缝的真实画面:

我不想你《无声告白》!

种族的歧视为非白人的成长蒙上的一层剧痛!

被人异样对待的痛楚深深影响着这个家庭的三代人,那是足够烙印在心底的自卑,极有可能伴随着一生的可怕噩梦。

美利坚合众国延续至今的种族歧视无处不在,60年代更是华裔人在美难以生活的时代。

而詹姆斯·李(孩子们的父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带着黄种人的坚毅,通过自己的默默努力,走入了高等学府——哈佛,研究美国历史。看似成功的他,却有着少年成长的悲痛。幸运的是,他还是遇到了真爱——一个愿意为他牺牲学业的美国女孩:玛丽琳。但也注定了那场悲剧的发生。

因为詹姆斯·李留在心底底层的自卑和孩子们遗传来他的黄种人基因,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无法严明的伤害。

玛丽琳妈妈在女儿结婚时的一句劝言“你应该找一个跟像你的人”,成为全书最痛的话,也是最有预见的话。也是玛丽琳母亲与玛丽琳余生之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不想你《无声告白》!

所以,为何莉迪亚最受父母的宠爱——她有着深色头发,却有一双同母亲一样的蓝眼睛,因为她是最像美国人的黄种人!这也是我最不愿意承认的,最难过的地方!

莉迪亚的不同,引起父母的注意,而“爱”也一层一层的压在她的头上!

我想:玛丽琳、詹姆斯也在想:莉迪亚是希望……

我不想你《无声告白》!

理想的继承与孩子想要的总是南辕北辙。

追求女性地位平等,本该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这就是玛丽琳学生时代想成为医生,想要莉迪亚成为医生的动力,也许她自己也并不知道一直追求的“与众不同”有这样高的意义:

这是女性的崛起,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能够在社会上可拥有更多角色。

只是,现实与梦想总会羁绊!

收获爱情,成为母亲的玛丽琳,还是将成为医生的梦小心翼翼的装进心底,扮演着母亲的角色。

——不过,看似消失的东西积压成不甘心,总会在一个时间点或因为某个触动而突然爆发!

我不想你《无声告白》!

这个家的裂痕,随着玛丽琳母亲的去世而悄然现世。

因不想成为母亲样子的玛丽琳,梦想重现。

断然选择离家出走去继续学业的玛丽琳,不知道六岁的莉迪亚和哥哥内斯意识到没有了妈妈以后的内心的变化。

作为父亲的詹姆斯·李,亦不知道!只沉浸在玛丽琳出走的痛苦中。


我不想你《无声告白》!

在玛丽琳重拾梦想的近九个星期里,被宇航员吸引的内斯有了支撑,有了离开这里的念头,而莉迪亚许下的却是美好而致命的愿望!

像是奇迹发生,确认怀孕的玛丽琳,只能接受现实回归家庭。

许下答应妈妈所有愿望的莉迪亚,也同样被母亲选中,成为继承梦想的理想稻草……


我不想你《无声告白》!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远比父母对他们依赖多的多且充满讨好与敬畏!

害怕再次失去母亲的莉迪亚,努力满足母亲所有的要求:继承医生的鸿志,过着除了学习其他都不重要的机器生活!

另一边,竭力满足着父亲对朋友的渴望:一个朋友都没有的莉迪亚为了父亲开心,装作朋友无数,总是上演一人打电话的亲密戏码。她该多么孤独!

而汉娜与内斯,在这个家中如隐形人一般,渴望着父母亲:爱的垂怜!

我不想你《无声告白》!

得到爱的孩子沉重压抑,得不到爱的孩子坚韧挣扎!

玛丽琳与詹姆斯·李将所有的目光倾注与二女儿莉迪亚身上,虽然礼物总是书,虽然围绕着的总是看似鼓励宠爱的话语。

没有自己意愿,总是被母亲左右行动的莉迪亚,慢慢的有所察觉——她并不快乐,甚至是痛苦!

于是,不能反抗的她寻求着哥哥内斯的庇护。可是,内斯也是孩子,一个缺少父母之爱的孩子……

我不想你《无声告白》!

爱与恨的纠结.

莉迪亚的失踪,内斯清楚的知道与汉克有关,他没有质问。

<code>直到莉迪亚葬礼之后,他找汉斯寻找死因——即便他知道,汉克不是凶手。/<code>
<code>汉克是给过内斯温暖的朋友,即便内斯没有承认过,即便汉克没有说出那个秘密。/<code>

在母亲回来后他们的成长阶段中,与莉迪亚得到父母宠爱相差太多的内斯,敏觉的感受到这种不平等的爱。

但还是渴望父母的爱与关注,反复的原谅着他们,将一切怨恨投注到莉迪亚身上。以至于将莉迪亚的无数次救助,错误的理解为:炫耀!

他对莉迪亚的爱,被他对父母爱的所求而掩盖着!

我不想你《无声告白》!

所爱之人的逝世,才让我们警觉错过太多!

父母的爱,并没有错,只是错的是方式,错的是对孩子的了解。

但本就是不健全家庭长大的父母,又能懂得多少对爱的表达呢?

玛丽琳直到最后才知道女儿要的只是她的陪伴。詹姆斯通过汉娜才清楚莉迪亚要什么样的快乐!

而汉娜,她则是这个家的希望!

她隐约知道姐姐的不快乐,不怨恨任何一个人,看似只关心自己的小世界,却懂事的去努力的理解着每一个人。她的小小身体带来的温暖为玛丽琳与詹姆斯·李带来弥补的机会!尽管莉迪亚再也回不来了。

莉迪亚用她的死向家人做了最后的告白!

我不想你《无声告白》!

一家人在最后接受了莉迪亚的离开源于自杀。边舔着自己的伤口边缝补着家的裂缝。因为他们知道:莉迪亚希望这个家温馨快乐!


——后记:

读者寻找莉迪亚死因的大篇幅线索里,我感到无比的压抑与痛苦,不管是莉迪亚还是内斯,作为孩子他们承受的东西太多了。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是每一个孩子成长中或多或少的影子。

接着想起一次读书会的主题: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位朋友似乎更看重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可是社会环境怎么容易改变呢?看看内斯与莉迪亚的不同命运,是不是给我们以深思呢!

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大声告白,我不想你《无声告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