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中年人想自学中医,有哪些启蒙书籍推荐?

花牛机器人


自古以来学习中医大致的流程是分为两种:从源到流和从流到源。

1.从源到流。这种适合有一定古文基础的,如果你有这种基础,就可以从《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脉经》《针灸甲乙经》开始看,构建中医对于人体和宇宙的大框架。框架构建好之后,就可以读一些后世医书,金元四大家的,温病学的,都可以酌情去看,越多越好。

2.从流到源。这种适合没太有古文基础的,先从简单的看,比如《药性赋》《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之类的,这种是把中医学改编成歌诀的形式,郎朗上口,易学易懂,等学会了这个,稍微知道中医怎么回事了,再去看高深的《黄帝内经》《伤寒论》之类的。有点像古代小孩读书,先看《百家姓》《三字经》之类的易懂的,再去看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著作。

作为你这个年龄,学习中医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你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很容易让你对中医经典加深理解,因为中医不仅是医学,更是融合了社会、天文、历法、兵法等各行各业的学问,你的生活阅历是你理解它的一大优势。而你的劣势也很明显,人到中年,没有大量的时间主攻在上面,而且记忆力下降,对一些需要硬性记忆的方面(比如方剂组成,穴位定位)肯定不如年轻人,这方面需要你投入更多时间。所以想学好中医,就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酸枣仁的仁


作为曾经的医学生,有幸接识一些中医老师,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作为和临床实践紧密相连的医学,真不是想学就能学的,尤其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医学。从最基础的《中医三字经》、《药性歌诀》、《汤头歌赋》等的记诵;到四大中医典籍的研读和领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四大经典,都是古代汉语著述,即文言文写作,扪心自问,咱的古代汉语水平如何?);再到金元四大家各家各派理论的领会和揣摩;然后到中医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辩证论治的建立;接着中医认知与思维方法(司外揣内、援物类比、心法和顿悟、试探和反证)构建。这些庞大的内容,真不是自己看上几本书,就能融会贯通的,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来促使自己反思所学习的、所思考的、所领悟的中医理论是否正确。那么咱的学习还是仅仅停留在一个理论阶段。

还有一个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问题,可能有一次偶然解决了某一个问题,然后就继续按着这个方法去解决类似的问题,照猫画虎,这就很有可能惹出麻烦。因为很多不同的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极为相似,需要进行极为小心、仔细的鉴别,临床实践中,负责任的医家,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要具备这种鉴别的能力,没有相当数量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那是根本不可能拥有的。所谓必然性,那还是要通过大量的、反复的临床实践,最终得出的中医称之为脉案,西医(即临床医学)所提出的循证医学概念,最好是经过大样本的、随机的、多中心的、双盲的、对照试验证明确实临床治疗效果大于诊疗方案或药物的副作用的临床真实记录报告,这样的诊疗内容才可以传承。

所以,没有医学基础常识的普通人,最好别轻易发宏愿立大志去学习医学,尤其是中医学。因为对于医学生而言,学习医学,不管是我曾经学习过的临床医学还是源远流传,博大精深的中医学,都得首先必正心诚意,修慈悲心肠。要能坐冷板凳,要能下苦功夫、开动动脑筋,终生学习、不断实践,刻苦钻研,毕其一生,才有可能一窥中医之门径!

这门学科,真不是看上几本中医学书籍,就能开方抓药、妄谈养生、治病救人、论人生死的!


尘世中一小书虫


中医本身是身体哲学,也是最高的人体科学系统,绝对不是几副中药而已,人只要掌握哲学就不会生病,大多数人都去研究西医,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丢了,这是我们的宝库,国家早点用中医,武汉不会死那么多人,黑中医的要负责,那些黑中医的,你们是在杀人,国家应该大力弘扬中医,研究中医的精髓而非表面,培养中医人员,还有《黄帝内经》是中医宝库。《黄帝内经》引《上经.尚时》曰:“ 瘟之至也,非江海鳞甲之类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虫兽毛羽而不存。”据古代文献记载,古代修行者都活到一两百岁,据我所知的古代名人都有七八十岁,黄帝内经里也是说上古之人,寿命都超过百岁,哪里来的平均30岁,读的书越多明白的越多。上古,上天留给中国人太多东西,中国人不珍惜,准备先把黄帝内经啃下来,中医必须加入学校课程,如把从小学英语变成从小学中医,中国现在的医学水平全世界都要来学,来仰慕


汉唐之音


还是从中医入门学起吧!这几本书很实用的。











赖华zc


理论看《黄帝内经》,临床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临床《伤寒论》排第一哈!这三部书看完,已经是绝顶高手了!


中医鬼才刘子义


买到现在网络上的6本书后,去采药实别,在求高师指点迷津,就成功了。


51352519690924335X


《怎样自学中医》这本书可以看看,第二,跟着老师,最好有个师承关系,第三,边学边实践,这是最快最好的上手途径。


冯振语


厚朴堂徐文兵先生。


进士雪芹


中医基本理论,中药400味,汤头歌诀。


手机用户5994689473


黄帝内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