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要说服对方,语言组织很漂亮,被认为夸夸其谈该怎么办?

职字不提


要说服对方,语言漂亮不管用,夸夸其谈更不行,

关键是要交心,贵在真心。说服对方的过程是通过思想交流达到思想认同和思想交融的过程,说服别人不仅仅是单向的说教,必须有真诚的双向互动。

第一,要将心比心。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多想一下对方会怎么想?假如是自己又会怎么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

第二,要平等沟通。要热情周到,礼貌用语,处处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切记不能高高在上、以势压人、指手画脚,否则你讲的再好别人也听不进。

第三,要耐心倾听。说服别人是一个你来我往的双向过程,不是天花乱坠、侃侃而谈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要善于倾听对方,决不能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更不能不耐烦。

第四,要善讲原则。切记不讲原则的一味包容,不论对错的求同存异,要善于把大道理讲小,小道理讲明,不能光靠说好话安慰,说假话忽悠,遇有矛盾该较真的要较真。

第五,要目的明确。

要向对方亮明观点,了解对方意见建议,掌握对方思想动态,防止离开本意而东拉西扯,要把话题引到主要问题上来,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第六,要充满底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服别人之前先要问问自己,自己都不信、做不到的,就不要跟别人说。重视倾听,切实把事情搞清楚,弄明白,不要慌乱,不要断章取义。

总之,说服别人贵在交心真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样才能易于被对方接受,达到预期目的。


宸安落定


小良观点:职场中,“会说”的人被认为夸夸其谈是常见的现象。这个现象的核心是所谓的“会说”是自嗨型劝说,自己没有说服对方,但潜意识把自己漂亮的说服了。表现上就是语言很完美,逻辑上也没有问题,关键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来,但对方却没有在这个节奏内。所以导致自认为劝说很漂亮,对方却认为你夸夸其谈。题主提问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说服对方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输出,要和对方互动起来,才能够表现出诚意。小良的答案是,在劝说时候,不要仅仅在语言上做功夫,要管理好自己的身体语言,通过身体语言创造看法一致性,既可以轻松避免夸夸其谈,又能带着诚意说服对方。

本文,我们就从下述两大方面,进行详细解读,来解决题主遇到的问题。请一定看完,小良相信自己的建议会解决你“夸夸其谈”的问题。

  • 在行为上,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语言的基础上,让你的说服目标做出某一身体语言。

  • 在行为上,我们要利用好一致性的力量,促使对方通过行为改变自己的态度,采用“得寸进尺”的策略。


第一部分:在行为上,针对自己这方面,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语言,让你的说服目标做出某一身体语言

当你阅读小良的问答时,用牙咬住一支笔,并坚持30秒。小良在下面会解释为什么这样做!

一、肢体语言特别重要:我们会将特定的行为与特定的心态相关联,这种关联最终会强烈到仅靠我们的肢体定位就能引发某种相应的认知机制

身体语言显示,思维和身体之间是交错缠绕、错综复杂的。我们通常假设思维影响身体,这种关联反过来也适用。也就是说,你的身体和行为方式会影响你的思想、感知、态度及其他认知机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将特定的行为与特定的心态相关联。这种关联最终会强烈到仅靠我们的肢体定位就能引发某种相应的认知机制。例如,“握拳”这个动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敌意”,即一个人可能受到微妙的影响,从而握起拳头。测试的办法也很简单,你可以伪装“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如果对方对你潜意识很防备,往往会挥出拳头。(这是实验调查数据,以大数据得出结论,个体偏差不影响我们仔细品)

二、肢体语言特别重要的原因?聊聊“面部反馈假说”和“自我知觉理论”

一个“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也许并不能让你信服肢体语言的力量。毕竟偶然的因素太多。但小良可以带着大家看几个有趣的心理学原理。

(1)面部反馈假说

记得小良在问答开始,阅读时咬着一支笔的建议吗?一组研究者让人们在看动画片时咬住一支笔,他们让一部分人用牙齿咬住笔,让另一些人仅仅是用嘴唇将笔衔住。研究者发现,相比用嘴唇衔住笔(不能引起微笑的动作定位)的实验者,用牙齿咬住笔(能引起微笑的动作定位)的实验者发现动画片更有趣。

关于面部反馈假设,罗伯特·扎荣茨提出一个情绪脉管论,认为我们的身体语言能够引发生物学机制,转而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和对信息的分析与判断。当罗伯特和他的同事让德国学生来重复某几个元音(i, e, o, a, u, ah, ü),他们发现学生在重复“e”和“ah”这两个元音时前额温度偏低,这两个元音能够让他们流露出微笑的表情。微笑的表情能够让学生的动脉血流变缓,通过降低大脑的温度来产生愉快的心情。相反地,在重复元音“u”和“ü”时,学生们会皱眉,身体血流量变少,大脑温度提高,因此他们的情绪被抑制。

(2)即使肢体语言不能直接出发情绪反应,也可以间接引导和影响我们的认知机制

微笑的动作能够激发相应的生理机制,从而引发与微笑相关的态度和情绪。即使某一身体语言不能直接触发改变我们情绪的生理反应,如,微笑降低大脑温度,来改善情绪,在自我知觉引导下,我们的身体语言依然能够影响我们的认知机制。

(3)自我知觉理论

这个理论提出,我们有时会通过检验自己的行为来推测自己。如果我们对某事模棱两可,我们就会试着通过检验自己的行为和身体语言来弄清自己的态度。例如,当人们看名人照片时,如果被要求用皱眉头的表情看这些名人的照片,他们会感觉这些人没有那么有名,皱眉头代表着正在进行脑力思考。当人们皱眉头,他们会通过这种面部表情来思考自己看到的名人,从而感觉这个名人并没有那么有名。

如果我们的态度和身体语言出现不一致,我们会倾向于相信后者。有一个经典的实验:一名研究者记录一组男性实验者在观看情色图片时的心跳反应,并让他们能够听清楚自己的心跳声。然而这些男性实验对象却被告知,因为设备过于简陋,他们虽然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但可以选择忽略它。

在实验中,男人们看到10张艳丽的女性照片,在看到第五张时他们听到自己的“心跳”加快了(事实上,这些声音是由研究者控制并造假的)。

结果非常意外:当他们认为自己的心跳在看到某些女性照片时加快了,他们便会认为这些女性更有魅力。这种影响非常强烈,以至于当两个月后再让这些男性实验者重新选择时,他们依然会选择相同的照片。

(4)自我知觉变成行为后,会爆发强大作用

通过上面的实验,不难看出,即使当生理反应是错误的或虚假的,我们依然倾向于相信这些反馈及其发展出的态度是一致的。到此,不难得出,自我知觉变成行为后,有着非常强大的作用,甚至并不仅仅对身体语言而言。

三、说服策略:控制身体语言

由于我们倾向于将某一身体语言与某一态度相关联,如,我们将“点头”与“思想开放”相关联,回归题主的问题,当你的语言华丽却让对方感觉夸夸其谈时,不妨从肢体语言的角度,来说服对方,也许这正是你所欠缺的。

让你的说服目标做出某一身体语言,从而让他发展出某一种态度,对你的说服力非常有利。学到一些特定的身体语言,对你的引导力很有帮助,你可以用一些技巧去巧妙地引导目标的某一种身体语言。

(1)点头

除了某些罕见的例外,如印度和非洲的某些地区,点头都是一种广义上达成协议的象征。当人们交谈时,他们会间或点头来表示对别人正在说的话感兴趣,同时也给了说话者可以继续说下去的非语言线索。鉴于点头与同意之间如此巨大的关联,在提出要求前,你要让说服目标点头,能够触发更令人愉悦和更开放的态度。

为支持此论点,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让学生们测试耳机的音质,在试听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上下点头或左右摇头的方式来表现音质好坏。研究者发现,与摇头的学生相比,点头的那部分学生对广播的内容持有一种更积极的态度。

由于“点头”和“同意”之间的强烈关联,在你提出要求前,让人们点头,就可以触发一种更愉悦的思维状态。如何让你的说服目标“点头”呢?幸亏“点头”是一种无须使用语言即可轻易获取的姿势。

(2)如何唤起说服对象的“点头”?

首先、当你与别人交谈时,如果需要别人肯定你的观点,你可以经常地停顿一下或扬起你的眉毛,这种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就能够触发对方“点头”。

其次、在提出你的实际要求前,你应该使用一些关于“确认”的非语言线索,以此让你的目标“点头”。

最后、由于体验认知的特性,你的目标不仅会更开放,而且频繁地点头也能够引发一种惯性。如果在你提出要求前,你让你的目标点了几次头,他会用一种非常积极的态度去肯定地回应你的要求。

(3)敞开胸怀

啊噢,假如你是一名商店店员,一名强盗闯进店门,拿枪指着你。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立即举起自己的双手,掌心朝外。当人们想要表达自己是坦率、毫无隐藏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大张双臂,敞开胸部并且掌心朝外。

同样地,当人们想要封闭自己的想法,双臂就会在胸前交叉相抱,或者抱住一个东西挡在胸前。人们在想要防御或封闭想法时会遮挡住自己的胸部,因为这是一种象征性的防御方式,防止新信息去渗入你的想法和态度。

如果你观看尼克松关于“水门事件”的演讲视频,他在为自己辩护时说:“我不是骗子。我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挣来的。”他立即后退一步,双臂交叉在胸前,好像他不想再回答和被质询。小良不禁想起,邻居家一孩子曾在骂完自己的一个小伙伴时立刻将自己的耳朵堵上,不想听到小伙伴的“回骂”。因为我们将双臂在胸前交叉与防卫相关联,这种姿势能够触发某种坚强的态度。

(4)说服过程中,如何利用“敞开胸怀”?

首先、自己要“敞开胸怀”

虽然坚韧是一种正面的品质,但是一种固执的态度会大大降低你获得承认的机会,因为这样你就不太可能改变别人的态度。因为敞开胸怀能够触发一种更和蔼可亲的态度,这种身体语言能够增强你的说服力。

其次、等待说服目标的身体语言更有利时进行说服

与其和固执对抗,不如等待你的目标的身体语言更有利于去说服,这样对你比较有利。与其在你的目标手里拿着东西,如正在用手机发信息时提出你的要求,不如等到他手上空空,且双臂没有在胸前交叉时提出你的要求。

(5)姿势

虽然有些身体语言不一定与思想开放相关联,但有一些姿势能够增强你的说服力。

态度与姿势关联最强烈的就是傲慢。无论我们感觉是谦逊的还是骄傲的,我们都倾向于保持一种直立的姿态,但是,当我们感觉紧张或者没有安全感,我们就倾向于流露出一种颓然的姿态。研究表明,摆出这些姿势就能够触发相应的态度。

在1993年的一个研究中,斯特博和斯特拉克根据某一次成绩测验中人们的表现来衡量他们的满意度,由于座位安排的不同,实验者有的坐得很直,有的弯腰弓背地坐着。研究者发现,根据他们的分数,保持直立坐姿的人群对自己的分数更满意。

如果你在某种情况下感觉紧张或没有安全感,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姿态来减轻这种感觉。如果你坐得很直,展现出一种豪放的姿态,你可以感觉自信,从而克服紧张。

(6)如何利用“姿势”?

简而言之,我们经常会通过身体语言来推断自己的态度。如果你想向你的目标渗透某种态度,你只需让你的目标对象展现出你想要的那种姿态即可。通过对你的目标展现这种身体语言,你就能够在你的目标身上触发与这种姿态相关的态度。

第一部分小良已经阐述了肢体语言的基础应用,但毕竟理论较多,关键是有很多重要的概念。在第二部分,小良就会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中去,去谈谈如何在言语之外,通过行为(肢体)去说服对方,彻底摆脱夸夸其谈的表现。

第二部分:在行为上,我们要利用好一致性的力量,促使对方通过行为改变自己的态度,采用“得寸进尺”的策略

小良通过两个例子来讲述一致性的强大力量,再谈谈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一致性”说服对方:

四、一致性力量有多强大?

(1)国外邪教组织利用一致性

1954年,一个崛起中的邪教组织预测,一场巨大的洪水将在12月21日毁灭整个地球。幸运的是,该教的教主宣称一个来自克拉里昂星球的生物通知她,在洪水到来之前,一个飞碟会将她和她的教众拯救。当12月21日到来,但洪水并没有出现,你认为她的教众会作何反应?

现在,大部分人会假想:一旦教众发现预言是错的,他们就会承认自己关于世界末日的信仰也是错的。但是他们真的是这么认为的吗?不。实际上,他们做得恰恰相反。

在面对洪水并未如期而来的破灭性现实时,该教教主仅仅是改变了洪水来临的日期而已,而教众们对教主完全相信。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关于洪水会来的信念甚至变得更加强烈了。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和他的同事潜入了这个组织。他们假意成为该教的追随者,从而能够近距离观察他们的行为。

(2)认知失调

在亲眼见证教众们在洪水未能到来的末日疯狂信仰之后,费斯汀格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人们对保持心态和行为的一致性有着强大的心理需求。这个结论能够解释为什么身体语言可以触发一致的心态。如果我们表现某种身体语言,如点头,假设表现出的身体语言和你的内在心态不一致,如我们意见不同,我们就会感到一种不舒服的状态,叫作认知失调,同时我们会积极去缓解这种不适。

(3)如何解决认知失调?

我们该如何解决认知失调?我们通常会改变自己的心态来适应自己的行为,如,我们为了符合点头这个身体语言,会将不一致的想法改变成一致。小良说的这个原理不但适用于身体语言,也包括行为举止。如果你开始观察自己的日常行为举止,你将会注意到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受到认知失调的影响。无论何时,我们展现的行为与自己的某种心态不符,我们都会感觉不舒服,并想要通过某种方式去改善这种不适。

(4)研究下教众的真实心态

究竟为什么这些教众承受着如此巨大的压力也要保持自己关于世界末日的信仰?其实,当你观察在飞碟没有来之前他们是如何行事的,你就会明白这其中潜在的原因了。当他们最初发现世界可能会被毁灭时,很多教众都表现出与相信世界末日会来临的相应行为,如有的人辞掉了工作,有的人变卖了财产,等等。

12月21日那天,当教众们意识到飞碟并没有如期而来,他们的信仰就受到了挑战。然而,去接受“末日没有到来”的观点,与他们之前的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为了克服这种不和谐感和不适感,他们需要做些什么,因为他们不能改变之前的行为,就只好改变能改变的:他们的心态。当发现飞碟没有抵达地球,大部分教众对末日论发展出更强烈的信念,以此来适应他们最初的行为。所以,教众更愿意选择相信推迟到来,坚定自己的信仰。

五、自媒体创作平台如何使用“一致性”的力量?

其实,自媒体的发展也离不开对一致性力量的运用。就比如头条的很多创作者也已经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这种一致性力量所左右。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种现象背后的心理变化:

(1)很多人在自媒体平台创作,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收益

很多创作小白,其实很辛苦的创作了很久,但是也许连转正都没有做到,基本没有收益,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投入了很多,不管是时间还是精力。

(2)如果创作很久没有收益,创作者就会进入“认知失调”

创作者会表现出的身体(不断写作)和你的内在心态不一致,进入一种不舒服的状态,同时我们会积极去缓解这种不适。

(3)自媒体平台给出几分钱的收益,使用“一致性”力量

心理学中,这个叫做“心态偏向”实验。小良详细剖析下,创作者进入“认知失调”后,会自然而然的去缓解这种不适。这就是“一致性”所促使的。当收到自媒体平台给与的哪怕是一分钱,他们也可以通过这1分钱来很好的调整好自己内心的冲突,发展出一种积极的心态。最终,行为(创作)和心态保持一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每天收入几分钱,但这钱的意义远大于生活中的几分钱。

六、说服策略:创造行为一致性

感受到“一致性”力量的强大后,小良回归正题,我们来看看如何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创造行为一致性”,最终说服别人?

主要的说服策略很简单,但极其有力。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产生某种心态,你应该让他们展现某种与你想要引出的心态相应的行为。当他们表现出某种行为,他们更可能产生与行为相应的心态。小良介绍几种关于此理念的说服方法。

(1)得寸进尺法

该理论由罗伯特·恰尔迪尼提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说服方法。

首先、当你想要别人遵从一个大的要求,你可以先诱使让他们答应一个小的要求。

因为让他们答应你的“小要求”更容易一些,而最初的遵从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暗示,他们是能够帮助你的人。

其次、当你接着拜托他们答应一个更大的请求时,他们很容易就会同意。

因为他们会感到要与自己的心态保持一致的压力。拒绝那个更大的要求会与他们产生的新的心态相违背,很多人会通过答应更大的要求来避免这种不一致性带来的不适感觉。这个检验此原理的经典实验说明了很多类似的情况。

最后、我们实际运用一下“得寸进尺法”

以志愿者的名义,两名研究者试着让服务的家庭接受一个相当大的请求:在他们的前院装一个大而醒目的标志牌,写着“小心驾驶”。

当他们对这些家庭单独提出这个要求时,只说动了其中17%的人。由于大部分人都立即拒绝了这个奇怪又麻烦的要求,研究者们该如何说服另一组实验者去遵守呢?

以志愿者的名义,在让人们安装大警示牌前几周,研究者让他们答应一个稍微小一点的要求:去装一个3英寸的指示牌“做一个安全司机”。

几乎每一个人都答应了这个小要求。尽管看似微不足道,但是接受了小要求的家庭,在几个星期后研究者提出那个大要求时,他们几乎都答应安装大指示牌了。

分析一下心理过程,不难发现:遵从那个小要求,导致人们产生一种关注安全驾驶的心态。因此,当几周后收到大要求时,那些人就感觉到一种压力,需要去安装大指示牌来维持一致性。但小良觉得,如果你是一个汽车保险销售员,如果把“大标志牌”换成一份保险呢?小良不敢说一定能卖出去,但是,这种心理学的运用会让你尽可能的打开销路。

(2)虚报低价法

除了使用先提出一个小要求来获取对下一个更大要求的支持外,你也可以从提出一个小要求开始,一旦你获得支持,你就可以扩大这个要求的范围。虚报低价是销售人员常用来影响消费者的手段。

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买车时,可能都会遇到这种销售陷阱,小良自己就体验过。

首先、你刚刚与一个汽车销售人员达成一单交易,然后他去办公室处理一些文件,而你正暗自窃喜,为自己的新车拿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折扣。实际上,销售员也许正在后面的房间中搓捻着拇指,等你慢慢沉浸于对新车的幻想中。

然后、几分钟过后,销售员回来了,并带来一个不幸的消息:经理不同意这个折扣,需要在那个折扣基础上增加500美元。

最后、然而到那时,销售员已经通过获得你最初的支持触发了你的购买动力,最终你会在惯性的驱使下对这个扩大的要求继续顺从。你已经幻想过自己的新车,你也已经有了暗示自己想要那辆车的行为。像是木偶人在操纵木偶,销售员就是拉动认知失调的线来推动你去接受这个扩大的要求。

(3)表明态度

与其试着让你的目标表现某种行为,以便触发一个相应的心态,你也可以通过巧妙地影响你的目标去承诺持有某一特定态度,来达到相同目标。例如,让他声称自己心情愉悦,就可以让他有愉悦的行为举止。

你该如何引起这种类型的声称呢?这比你想象的容易多了。无论何时,我们遇见一个人,第一件事就是说:“你好吗?”十之八九,我们得到的回答是“好”或“很好”。这只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规范。即使某人可能处在他生命中最糟糕的时刻,他依然会说出这些标准的答案。

虽然看上去像是无意义的自动回答,但是表面上承认自己“很好”,能够使某人更愿意去接受一个要求。一旦这种“我很好”的心态公开了,人们就会表现出一种相应的积极正面的心态,如遵守一个请求。

你们在想,我们如此习惯于回应“好”或“很好”,以至于让这些词语失去了它们实际的意义;而它们出现得如此无意识,以至于对实际改变我们的心态产生不了多大影响,更不要说改变我们的行为和遵从一个请求的可能性了。你是这样想的,但研究却告诉我们另外的现实,这样的问好后,购买率从18%提升到了32%。

六、结语

漂亮的言语可能会带来表面的完美,但往往并不能说服人心。俗话说的好:道理赢得辩论,故事收服人心。而职场中我们的目的是说服对方,而不是赢得辩论。如果你已经在语言组织上没有问题,那么,想成功的说服对方,避免夸夸其谈的陷阱,既然言语上取得不了好的效果,关键就要在双方行为上想办法。

本文,小良详细的阐述了肢体语言对双方的重要性,同时也提供了如何促使对方做出有利于说服的肢体动作。除此之外,小良还讲述了“一致性”的强大力量,并提供了多种使用“一致性”力量的办法。相信你现在一定学会了除了在言语之外的说服办法,小良相信,以后应该不会有人说你夸夸其谈了。

更多精彩,请关注良之才

良之才


说服别人靠什么?一靠理,二靠情,实在不行还可以靠权和钱。除了这几样,要想别人认同你,估计还真有点难度。所以呀,题主提到的自己语言组织能力好,被认为夸夸其他,估计是你在以上几方面没有得到当事人的认可。

有道是“有理走四方,无理寸步难行”。如果你想说服的对象不是那种无理取闹、是非不分的人,道理掌握在你这一方,大概率你能说服对方。打个比方,你想让对方和你一起步行到某地,如果你能让他看到乘车大概率会堵车,步行在地图上显示只有几百米,走过去只要三四分钟而等车或打车的时间都不止几分钟,你说他会不会听你的;又比如你想说服他买某品牌的东西,能够摆事实、说道理,明明白白让他看到品牌的品质与性价比,你说他为什么不选择你告诉他的。此为理。

其二为情。自古情深意切、情意可感人。如果你在投入感情方面让对方感同身受,让他感受到如沐春风,同意你的做法是他心底的呼唤,与你达成共识应该也会比较容易。很多时候,我们在道理上比较难在短时间看到结果的时候,感情上取得共鸣是个不错的说服对方的办法。

除了情与理,如果你在金钱方面舍得投入或者在地位上比对方高,对方妥协与你的德高望重或受到你金钱的诱惑,也可以短期达成一致,虽然他可能在心理并不认同你的做法。

所以,题主提到自己被对方认为夸夸其谈很有可能是你说的多,但并没有在以上几个方面让对方信服,如果想尽快达成共识,还需在以上方面多动脑筋。

同时,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让他深切感受到你与他是一条战线也是让对方相信你的好办法之一。抛弃华丽的语言,用朴实真巧的话语和对方沟通,是对题主目前情况的建议。





一介布衣2020


俗话说,职场如同一个小战场,难免存在冲突,要说服对方,不仅要有漂亮的语言,还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

虽然现在是21世纪,讲求男女平等,但是女生在职场不可避免地被认为不如男士,特别是做PM的年轻女性。在这里,想说一下我以前认识的一位朋友,一位92年的小姐姐。作为一家it公司的项目经理,在管理项目时真是困难重重,总会受到很多人的质疑,虽然是名校毕业,理论知识再丰富说的再怎么有条理,也觉得她这么年轻还是女生,一点不信服她甚至不配合她的工作,工作开展很难。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共事,大家也确实看到了她的工作能力,事情开展起来也更加顺畅了。

其实,在职场中,会说话和能做事是两个不可或缺的能力。只会说漂亮话,可能会带来一个阶段的成功,但肯定不会长久,因为你没有实力,就像一只充气的气球,一戳就破了。但只会一味做事,不会说话的人也很难得到发展,因为金子太多了,你不冒出头,别人也很难看到。


阳谷哈呦


工作场所就是工作场所。工作场所的精神是谈论事物,而不是感情用事。

谈话的方式有很多种,尤其是在高级钻石领导的培训方面,这将是经过专门培训的。然而,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对方必须首先感觉到它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

只有事物,而不是人本身。

家庭工作场所就像教授曾仕强所说的那样。人们在性格上不同于西方人。大多数时候,他们能容忍说话,但不能说得清楚明白。即使他们说得清楚明了,对方表面上接受他们,心里也不是一回事。相反,许多人会认为你说得太多了。

据说工作中不应该掺杂感情,但有时这不是中国人的习惯。因此,我们应该有情绪,但我们应该能够控制情绪,让对方觉得你在讨论如何处理这件事,而不是说它是无用的,显示他的无能。反之亦然,达拉斯到礼堂轮到你了,别人总是谈论你做了什么。即使你有高尚的工作精神,说得太多,你也不会快乐。

所以与其重视交谈技巧,不如敞开心扉,让对方看到你的真诚,而不是说教和批评!



有空就赚钱


职场沟通一直是大家容易踩坑的话题。俗话说“祸从口出 病从口入”。职场中,修炼沟通技能至关重要,这关系着你的人缘口碑,升职加薪,刻意训练沟通技能能够让你更加得心应手的处理同事之间和领导之间的职场关系。

关于沟通中的说服谈判,是我们职场中经常要面对的情境,这个过程非常考验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共情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情商。

如果你能够有理有节,逻辑清晰,不卑不亢,春风化雨般地表达出你的立场观点,从而达成说服的目的,并且令对方感受到你的善意,被尊重,那么,这无疑是最高境界的说服沟通术。然而舌灿如花,往往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幸出现问题中的情况,语言组织漂亮,却被留下夸夸其谈的印象,就很尬尴了。

要想避免被人误解。除了要学习一些沟通表达的技巧外,最重要的还是你为人处事的发心,知识技能可以学习,而你的态度则是一切沟通的基础。

有效沟通的两个底线原则:一是真诚,二是自信。

真诚的力量能够征服一切。想要说服对方前,首先要善于倾听,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和处境,以及坚持的原则和底线,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立场观点,进行沟通讨论,从而达成目标。

二是自信。无论是职场还是现实生活中,一个自信的人往往更易收获成功。即使不用华丽的词藻和沟通技巧,你的表情,态度,肢体语言就能够深深的吸引对方,感染对方。

说话做事之前请先真诚自信地做人,很多困扰便不再是烦恼了。



祝佳


职场就是职场,职场精神以事论事,不因情感去用事。

谈话的方式有多种,尤其是在起承转合高级钻石领导力的培训中,会专门培训多种谈话方式。但不管哪种方式首先都要让对方感觉到在安全的环境下。

只对事,不对人本身进行评价。

国内的职场,就像曾仕强教授讲的一样。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性格不同,很多时候耐于情面的去谈话,说不透,讲不清,即使说的透,讲的清,对方表面接受,心里也不当一回事。反而很多人会认为你在夸夸其谈。

都说职场不要掺杂情感,但有时这并不是国人的习惯。所以,要有情感,但要能控制情感,让对方感觉到你在讨论这件事如何去运作,而不是把这件事说的一无是处,显得他的无能。反之亦然。轮到你别人总拿你做的事说这说那,就算你职场精神再高尚,说多了,你也一样不高兴。

那么与其说重视谈话技巧,还不如敞开心扉让对方看到你的诚恳,而不是说教与批评!


万山373


想说服对方,语言组织很漂亮,反而被认为夸夸其谈,这里面肯定是交流出了问题。

本人经常给员工进行思想辅导,也经常授课。对于语言交流,我的观点如下:

1、面对面交流,是口语表达,切记过多使用书面文字。

两个人的口头交流,是利用口语来表达意思的,而口头用语会比较随性一点,也比较贴近生活一点,这时候如果过多的去掉书袋,那真的很糟糕。

2、想说服对方,不是要说,而是要听

两个人交流,如果你想说服对方。不是一开始你就滔滔不绝的大说特说,而是先按设计好的思路,简单开个头,引导对方表达出他的想法、看法、思路。然后才是顺着他的观点去深挖,从中引导到你想说的上面。

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技术,可以去学习一下那些律师,他们是怎么诱导对方按他的思路讲话的。

3、说什么不是最重要,表情才是最重要

两个人面对面的交流,眼睛互相看着,脸互相对着,双方是什么表情,都一清二楚。而我们都知道,人类对于表情的利用,可是含义非常多的。

我最喜欢的也就是面对面的交流,各类面谈能面对面交流,我绝对不打电话。

4、两人交流,要代入感情

两个人交流,想要交流顺利、深入。得代入感情进行交流,就是说你们两个的谈话内容是属于什么情感、气氛的,你就得让自己带着相同的情感、气氛。

比如,高兴的谈话,你得满脸笑容,如果你摆个死人脸,还怎么聊?

比如,严肃的谈话,你得神情严肃,目光正视,如果你畏畏缩缩,那怎么谈?

比如,悲伤得谈话,你得神情悲伤,目光隐隐有泪光,如果你在面带微笑,估计得被打。

结论:语言交流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贰世界


人说服不了任何人

被说服和不被说服的差别在于双方在心理上的谋而合,谋而不合!

你想要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或者说服别人去干一件事情;那么自己在表达上就不能站在他的对立面,情绪化的表达,压倒性的表达而是要从心理上抱有这样的一种心态:我表达的这件事情是希望共谋和你一起面对解决问题或者是我表达的这个观点是为了你着想!

很多人潜意识里都会认为试图影响或说服别人的人,都带有极强的功利心理,这会让被影响者在自己的内心不自觉的建立起一个心理屏障以便自我保护!

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绪却因为面子难以控制;我们通常都会接受自己内心推断出的观点却不一定愿意接受别人灌在自己脑子里的思想!

人们更喜欢在故事中体会道理而不是在说教中记住道理!

因此我们要以不影响的姿态去影响;不要在显性的表面压倒性的说教而要通过隐性的真诚表达让他在自己的内心去发现,去认同!


芝麻开花成长思维


很高兴回荅网友 逍遥浪子88210 的问题。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职场中观点不同、意见不同是经常的事,要说服对方,就要以理服人,而不是靠言词漂亮,不然就会给人夸夸其谈的感觉。说服人不是演讲,不是脱口秀,要就事论事,有理有据,让人听着在理,心里服气,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