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之首,《本草綱目》認為:“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

古時候的中華民族是以農耕為主要的生產方式,農田裡種最多的莊稼:稻穀、麥子、大豆、玉米、薯類,合稱五穀。對於靠天吃飯的歲月,無論皇宮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祈求上天順調雨順,五穀豐登。五穀為中華民族的繁衍,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說到這五穀的老大,非稻莫屬。但是直到明代李時珍,才把谷芽(稻的果實發芽曬乾)的價值完美地展現,《本草綱目》曰:“快脾開胃,下氣和中,消食化積”,《本經逢原》:“啟脾進食,寬中消谷,而能補中”,說明它可以促進胃部的消化,健脾暖胃。

五穀之首,《本草綱目》認為:“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

谷芽

還有一種脫了殼的稻穀,可以直接當糧食的藥材:粳米,粳型非糯性稻穀碾製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橢圓形或圓形,米粒豐滿肥厚,橫斷面近於圓形,就是我們現在經常用來煮粥吃的東北大米或者蘇北圓米。在中醫很多方子,都能看到谷芽或者粳米的身影,比如《杏苑》中記載的人參白虎桂枝湯:人參,粳米,炙甘草,知母,石膏,桂枝。又比如谷芽枳實小柴胡湯:谷芽,枳實,厚朴,梔子,大黃,柴胡,黃芩,陳皮,半夏,人參,炙甘草。對於消化不良、食滯不化,脾胃不和,腹痛洩瀉都可以用粳米或者谷芽來調理的。

五穀之首,《本草綱目》認為:“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

現代研究顯示:粳米中的蛋白質約7%,澱粉約62%,脂類3%,礦物質2%等等。由於粳米是人們日常的主食,所以它仍然是糖類和蛋白質的重要來源。粳米所含人體必需氨基酸全面:苯丙氨酸、絲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亮氨酸、脯氨酸、組氨酸、精氨酸等等,礦物質以鈣、磷、鐵為主,維生素以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大家是不是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我們苦苦追尋補鈣和補鐵,原來粳米就能提供了。

產於陝西省城固縣的黑米是我國稻米中的珍品。《本草綱目》曰:“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也是給予了黑米很高的評價,它不像白米那樣精加工,而是多半在脫殼之後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這種口感較粗的黑米煮粥,比如我們日常應用中,完全可以和黑芝麻、核桃仁等食材配合來煮粥吃,既健脾胃,又能補肝腎,明目烏髮。

五穀之首,《本草綱目》認為:“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

現代研究顯示,黑米含有白米的幾乎全部營養的物質,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蛋白質含量比普通大米高出50%。黑米里面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花青素清除自由基、改善缺鐵性貧血、抗應激反應以及免疫調節等多種生理功能。但是黑米外部有堅韌的種皮包裹,不易煮爛,容易易引起胃腸不適應,因此應先浸泡一夜再煮。

其實稻穀藥食同源的特性已經得到廣大群眾認可了,日常中作為保健養生,可以把谷芽、神曲和山楂炒一下,然後煮水喝。它們的功效是可以消食健胃,促進小孩老人的脾胃功能,幫助更好的吸收營養物質。

五穀之首,《本草綱目》認為:“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

當然作為主食的粳米,也是健脾胃助消化的能手,而且上面我們分析了它的成分,所以說它是我們日常的糖類和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要想孩子長身體,飯量一定要給足夠。黑米由於價格高同時營養價值也大,可以作為輔食補充,早餐煮粥或者和黑豆、黑芝麻、核桃仁、杏仁等煮成迷糊,也是很好的。還有更好的烹飪方式,也希望大家多點挖掘,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