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经历苦难的母亲,对儿女错综复杂的情感

​导语: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的母亲在自身经历了过多的苦难之后,成为了一位疯狂的母亲:对于女儿苏珊既有冷漠无情的一面,又深爱着;对于儿子约瑟夫则是贯穿始终的疯狂爱着。母亲是出生农家的品学兼优的少女,大学毕业后在本国教了两年书,深受法国官方的“到殖民地去发财”的宣传的影响,婚后与丈夫一起移居印度支那殖民地。丈夫去世时,两个孩子还很年幼母亲就一个人艰难地挑起了全家的重担。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经历苦难的母亲,对儿女错综复杂的情感

她靠长期教法文、钢琴,甚至到娱乐场所当钢琴师来维持几口人的生计,含辛茹苦,勤俭节约,熬了多年,最后用长期的积蓄向殖民当局购买了一块土地进行耕种。

然而,这块地几乎无异于一块废地,它每年都受海潮之害,庄稼被淹,收成贫薄,她十年的血汗收入就这样被太平洋的潮水卷走。她又重新奋斗,进行新的长征:为了抵挡海潮而修筑了护地的堤坝。但是命运再次给她沉重的打击,堤坝不仅没能抵挡住太平洋的潮水,反而在一夜之间被涨潮的海水冲毁。

这时,母亲已衰老疲惫,身心憔悴,经济破产,最后只能在不停的大声咒骂中走向死亡。在这个没有父亲出场的家庭中, 经历生活苦难后的母亲变成了一位非同寻常的母亲,以及对儿女们错综复杂的情感。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经历苦难的母亲,对儿女错综复杂的情感

一、与苦难抗争到底的母亲

母亲在得不到康镇土地管理局的帮助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修筑堤坝,堤坝被冲毁,母亲依旧在算“疯子的帐”,希望可以再来一次,她用卖钻戒的钱还清贷款,并异想天开地希望可以再次取得贷款修筑堤坝。

即便临死时,母亲“喉咙里发出沉沉的叫声,好像是对世事对自己仇恨而愤怒的吼声,她的脸不再映出她的孤寂,而是面向世界,透出一丝嘲讽,也许是嘲笑她以前相信的一切,嘲笑她曾那么严肃地去做的那些疯狂的举动”。这是一个母亲对不公平的命运的控诉,也是一个女人面对坎坷的人生路永不低头的誓言。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经历苦难的母亲,对儿女错综复杂的情感

母亲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变不公平的命运,在她的世界里,太平洋的海水是她一生噩梦的源泉,只有挡住了它,才能有幸福的生活。但“母亲”已经不再是代表母性特征的一种怡然自得的幸福,在经历了过多的苦痛之后,“母亲”更多地表现出女人一种模糊不清的经历,她们仅仅只是一种范性的“母亲”。

在母亲身上所体现的母性特征与通常的母亲不同,在孩子的面前,她没有一种强烈的爱,没有一种把一切都献给孩子的欲望,而只是处在孩子的对立面,是那个剥夺孩子幸福的人。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经历苦难的母亲,对儿女错综复杂的情感

二、母女之情

一方面,母亲则是指望女儿能为家里赚钱,扭转家庭的命运。 当他们一家三口去朗镇时,为了能够得到有钱人的追求, 她默许女儿打扮成妓女的模样出去。在舞会上,当她发现浪荡子形象的“诺先生”对女儿苏珊有兴趣时,为了让女儿讨好他,她对女儿说:“你就不能装得可爱些”。其实母亲并没有看上他,看中的只是他的富有, 想利用他的丰厚的物质世界来解决家庭的经济困境。

但当苏珊将诺先生在没有娶她的情况下赠与她的戒指拿给母亲看的时候,母亲并不相信女儿的清白,认为他俩一起睡过,因此觉得这枚戒指是对他家的侮辱。对此,她以一股非人的力量对苏珊拳打脚踢,并且不给女儿留下解释的余地。由此看来,她很明显不是一个好母亲,因为她既要女儿和情人交往,碍于面子,又不让她和他深交。

另一方面,为了改变家庭贫困的局面,这位普通母亲在艰困的殖民地的境况中,教法语,弹钢琴,省吃俭用,牺牲了青春与健康,用她十五年的积蓄买了块长不出一粒稻谷的盐碱地。然而,她并不甘心屈从,以自己微弱的力量进行抗争。 尽管母亲惨遭失败,但她终究是进行了奋斗,她在奋斗中显示了她作为人的勤劳、坚毅、顽强与以及对于儿女的一丝母爱,而所有这些,是真正人的生命力的发挥,是真正的人生。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经历苦难的母亲,对儿女错综复杂的情感

母亲其实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具有母性所共有的特征,就是爱自己的女儿。比如,在自己的生命和女儿的幸福面前,她直截了当地选择了后者。当儿子离开这不毛之地后,已是重病的母亲希望女儿离开自己,追逐自己的幸福。

不过,母亲对于女儿的爱是扭曲的,造成这种畸形的关系,从深层意义上看,是贫穷和贞洁导致了母亲与女儿的关系异常。父亲的缺席使得母亲的角色加重,是原因之一, 在贪污受贿的地籍管理和无情的太平洋海潮的两种无法改变的命运性下, 母亲为了改变因此而导致的家庭贫困的命运,作为一个小人物利用自己所能够支配的一切,甚至是让自己女儿与精神世界荒芜的富家子弟结婚。

当然,尽管母亲物质上是贫穷的, 但母亲对于女儿的贞洁仍是十分重视,在当苏珊将诺先生送给她的钻戒拿给母亲看的时候,母亲并未因钻戒的昂贵而高兴,相反,在对女儿贞洁存在质疑的情况下对女儿狂打两个多小时。最后,面对无法改变的命定性,在自己所剩时日不多时, 儿子即将与真正相爱的情人一起离开这艰苦的殖民地生活时,母亲则也希望女儿可以远离这个偏僻的不毛之地,去寻觅自己光明的未来。 由此可见,母亲也是爱自己的女儿的。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经历苦难的母亲,对儿女错综复杂的情感

三、母子之情

家庭中唯一的男性约瑟夫始终被母亲所深爱着,这种爱已经超出了一般状态下的母爱,而是存在着一种异化的成分,我们可以将此称之为母子情结。

首先母亲是寡居多年的女人,在她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明显的护犊心理,她用尽所有的力气不允许他受一点伤害,时时刻刻担心他。在这种特殊的护犊心理的作用下,以及在血缘关系的掩护下,母亲对儿子的情感具有异变成分。其次,在缺失丈夫角色的家庭中,守寡多年的母亲对于家中唯一的男性,儿子约瑟夫的爱除了亲情之外,还存在一种变异的爱情成分。

例如:在朗镇离开母亲几天后回来的约瑟夫对母亲说:“如果您想走的话,就马上走”,母亲则一言不发的低声啜泣,此时的母亲在约瑟夫面前像个小女生一样撒娇。母亲认为约瑟夫就是一切,只要他在,任何行为都可以。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经历苦难的母亲,对儿女错综复杂的情感

相比较于母亲对于苏珊的复杂感情, 母亲对约瑟夫疼爱有加:不容许任何人碰,不准任何人伤害,整天在担心有一天会失去他。母亲对于儿子深情款款的爱意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在约瑟夫去狩猎的夜晚,母亲会睡得很晚,并称之为“又一个不眠之 夜”;家里吃鱼的时候,为了让约瑟夫多吃点,母亲会很温和地说道“你得小心”;当约瑟夫狼吞虎咽地大吃母亲做的饭并夸赞真好吃的时候,母亲会微笑着,脸上流露出难以遮掩的幸福。

儿子对于母亲而言已经成为一种需求, 一种心理上的慰藉,一种维系生命的纽带。 母亲担心儿子远行:在他们三个人去城里卖钻戒的日子里, 约瑟夫因为忍受不了单调乏味的寻找买主的生活,选择离开母亲和妹妹而去体验充满刺激的城市生活。 在约瑟夫离开的这段日子里,“母亲每天只吃一顿饭”,“整个白天母亲都在睡觉。她吃了药,然后就倒头大睡。在她一生中的艰难时期,她总是这样大睡”。

然而,当她听到有关于约瑟夫的消息时,“像弹簧似得站起身,叫喊着说要见约瑟夫”。 母亲害怕儿子离开自己,在儿子将永久地离开时,母亲只是说了句“走吧”,简单的“走吧”两字体现了母亲对于儿子的离去内心的绝望与无奈,以及内心世界的崩塌。在约瑟夫走后的夜里,母亲的病复发,差点丧命。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经历苦难的母亲,对儿女错综复杂的情感

母亲尽力保护自己的儿子, 约瑟夫跟心爱的富有女人离开后,心如刀割的母亲声称“他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我看不出他能做些什么,一点也看不出,他会离开这个女人的,他在哪儿总是要走的,只有跟我在一起,他待得最久,”在母亲眼中,离开母亲后的约瑟夫什么也做不了,没有了母亲在身边的照顾和保护的约瑟夫比他死去还要可怕。 最终,母亲死于对儿子的思念。

然而,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挑战和不公平对待母亲都挺过来了, 由此可见她对儿子的用情之深。

结语:

女儿就母亲而言,她指望女儿能为家里赚钱,为此她默许女儿打扮成妓女的模样出去。母亲强烈要求诺先生向苏珊求婚,可苏珊对尽管富有但丑陋、猥琐、乏味的诺先生毫无好感,并且还深受从小与她一起长大的哥哥约瑟夫的影响,哥哥经常轻蔑地骂诺先生是个“猴子”、“混蛋”、“蠢货”。

只是为了顺从母亲的意愿,苏珊才违心与诺交往,因此,她成了堤坝冲毁后濒临绝望的母亲手上最后的筹码和希望,她抑制着对诺先生的反感,自觉扮演了钓饵的角色。甚至,她认为自己也有责任也有能力将家庭从绝境中解救出来,促使她保持与诺交往的唯一动机就是金钱,她觉得只有透过诺先生那张丑陋、猥琐的脸,才能看到大量金钱的保证, 才能够将家庭从绝境中解救出来。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经历苦难的母亲,对儿女错综复杂的情感

儿子就母亲而言,约瑟夫无疑就是母亲的整个世界,是母亲的生命所在。只要有约瑟夫在,所有的苦难只不过是上帝、是命运开的玩笑,只要有信心去奋斗,一切都会好起来,但约瑟夫一离去,所有的一切都不再有意义。

母亲甚至对于自己一家的生计也不再过问,任由下士行事。约瑟夫的离开使母亲生命中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坍塌,再也没有什么希望可言。约瑟夫已经成为母亲的整个世界,是母亲生命中唯一的“男人”,是一个家的希望,更是母亲的心理堤坝。母亲对于儿子,寄予了一种变异的爱情成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