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因为家长训斥跳楼了,非常痛心!是教育缺失还是爱缺失?

飘雨右岸


这是个很悲痛的事件,最为父母的我们,都需要更加清晰的检讨一下对待孩子的教育。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是有爱的,我深信不疑。我们任何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各种各样的赞美,各种各样的被批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即便在很小的时候,别人一旦对我们自尊心进行践踏的时候,内心深处很痛的。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对待事物的理解也不一样。家里生活环境和睦,欢声笑语不断的家庭,孩子们对待生活的挫折敏感度要容易过度一些,可以说是没心没肺的对待实物的心态要积极很多。家庭环境过于紧张的家庭,父母容易发生冲突,有的甚至家庭氛围过于冷漠,一旦孩子出现挫折,焦距点过度集中,孩子父母容易发生冲突,孩子容易出事。还有另一种家庭,就是过度溺爱孩子,万千的宠爱都在孩子身上,特别是家里的爷爷奶奶隔辈亲,造就家里的小霸王,任性习惯了,慢慢长大了,也不任人管教,父母突然要管束,孩子受不了,更别说是训斥,不出事才怪。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我们都是需要学习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的三观,所以不要忽视自己的各种各样的言行,造就不该发生的悲剧。


话唠宝宝的妈妈


慈母多败儿啊 惯子如害子 一点不假 我这从小被家人打大的妞也没觉得恨家人 反倒更孝顺他们 现如今我儿砸也两岁多了 该打时打 该宠时宠 该惯时惯 他爸总说我看着心疼 我说他打你时候怎么不这样说 他奶奶有次见我吼孩子 怕我把孩子吼胆小了 恰恰相反 娃很活泼 也很懂事 什么事需要把握个度 现在都提倡不能打 不能骂 平摊顺滑的长大后受不了这气 受不了那罪 动不动就抑郁崩溃 我只想说打得轻 生你来这世上不是让你来享福的 更不是让你在父母面前寻死觅活的 是让你体验人生价值 是让你感受世界每个视角的不同 你要学会不同角色 不同地位 不同技能才能感受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与现实的差距



哈雷1234567


是教育的缺失也是爱的缺失!孩子的童年不应该只有分数,还有很多很多......我侄儿上大二,湖南衡阳南华大学,是一所负责任的大学,听侄儿说,他们学校各方面都管得很严。每天除了上网课,学校还要求做家务做运动并拍照,运动有专门的记步软件......大学尚且如此,小学呢?老师家长都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这样的悲剧已经够多了,希望不要重演了!



退休的少女


孩子叛逆不是教育问题。

主要是孩子太少了,我现在就认为,我家就一个孙子,他的烦恼无处诉说,他滴快乐无人分享。不是孩子不好,孩子不是动物,他也是个有七情六欲有思维的人。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姐妹6个,这个一会有事就喊妈妈,那个有事找妈妈,妈妈激动时就讲,喊啥喊,还没死呢,喊头魂呢。,😂😂

现在想起来犹如昨天。,我们都感觉是幸福并着快乐。只是当时不痛快可没有叛逆。

请主动和孩子交流,确实不是孩子本身滴责任,不是孩子出问题,是不是。


天娥姐姐


最根本原因是,当今我国社会对心理健康关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缺失。

试问一下,有多少人依然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的人才会去了解心理学?有多少父母和老师了解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有多少父母了解管教方式对于儿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有多少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安排了心理辅导老师?有多少人知道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压力、焦虑、抑郁等的心理形成机制是怎样的?

人只要有生命就有心理活动,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心理活动影响着我们的所有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而我们却对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知之甚少。

2019年国务院开始推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并在年底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推动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大小豆谈心说理


每次看到这样的消息都觉得既痛心又悲哀。痛心父母把孩子辛辛苦苦抚养大而孩子却一跳了之,痛心孩子不知道生命的珍贵而说死就死;悲哀作为父母的我们整天围着孩子转而让孩子不能自己成长,悲哀我们对孩子过渡宠溺而让孩子只有一颗玻璃心。

现在已为人父母的我们,也是从一个孩子慢慢长大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烦恼许多困惑,但我们不敢叛逆:因为我们知道尊重父母,我们没有网络接收太多信息去了解更大的世界;也没有时间叛逆:因为每天回家要帮家里做家务,上初中时已能帮着做体力活了,之后才能做自己的作业。所以我们那个没来得及叛逆就走过的青春,不论如何烦恼,没人会想到“死”,丝毫没有这样的念头。

现在的孩子需要教育,也更需要爱!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融合才能让一个孩子健康成长,避免更多悲剧。


梧桐的小世界


是生命教育的缺失!

经常看到或者听到相似的新闻。而且,孩子轻生的年龄越来越小,而原因也越来越简单。

现在的家长都很注重教育,但也很不重视教育。为什么这么说?说家长注重教育,我们能看到众多的培训机构里,络绎不绝的孩子来补课,从学科到兴趣班,应有尽有,家长在等候的时候,聊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说不重视,很少有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生活能力的教育!品德教育!很多孩子上学了,书包是家长背;物品忘记带,家长送到学校门口;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不遵守规则受到批评,家长马上会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啊……如此种种不言而喻。造就了孩子自私懦弱、任性妄为、无视生命的性格。

对于孩子的生命教育更是严重缺失。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小明白生命的可贵和不可逆转,作为家长,有责任和义务让孩子明白:在生命面前,一切都要让步。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爱惜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能恶意伤害他人、在生命安全遇到危险时,可以打破常规,为逃生自救赢得时间。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内容。

孩子的言行也折射家长的言行。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父母经常用暴力、伤害自己、祥林嫂式方式、极端的方法教育、照顾孩子,潜移默化之下,孩子遇到问题也会用相同方式来处理问题,悲剧也无可避免。

所以,要避免悲剧,需要父母本身注意自己的言行,从孩子的身上反省自己的缺点,然后改变自己,言传身教的改变孩子。

父母爱子护子,是天性,无可厚非。但是这份爱要有底线有规则,没有原则的爱在本质上与杀子无异。


熊娃娃的妈妈


看到这样的信息真的是很痛心!这是教育和爱都缺失才导致的!

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但是爱的方式错了,对于孩子来说就变成枷锁了。现在社会压力比较大,很多家长都把这份压力变相的转移到孩子身上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今天上完课去上奥数,明天上完课去弹钢琴,后天上完课去跳舞……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周末,殊不知,孩子也有累的一天。

在家一点家务都不让做,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从来不给孩子说一个“不”字,孩子都是在夸赞中长大的,这无形中把孩子都养成了“公主”“少爷”,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家中老大,打不得,说不得,这种情况,孩子早晚会出事。

所以,平时家长们也要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知道生活是艰难的,我们无法选择身处的时代或是环境,唯一能选择的是如何有效和积极的面对,这将决定我们的命运。

另外,多找时间和孩子沟通,互动,和谐亲子关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旦发现有什么孩子解决不了的问题,积极的给予引导和建议,这样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做出过激的行为。

教育孩子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凡事多摸索,多点耐心,不要留下遗憾!





常丽平


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最大的教育问题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次才是学校和社会。

而家庭中的爱与被爱,本身就是教育,我们叫:爱的教育。

孩子不是在说教中成长的,而是在模仿中成长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先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否则根本谈不上合格的父母。

世界上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

父母的第一个责任义务是给孩子物质能量,让他身体健康,衣食无忧。

父母的第二个责任义务是激发孩子生命的神圣感,在心灵上滋养孩子:

让孩子明白自己生命的价值和存在意义、知道自己对父母、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这种内心神圣感的建立,会让孩子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绝不轻易放弃生命。

在神圣感形成过程中,要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而不是打骂、否定、挖苦、训斥、比较、贬损等粗暴方式,这些只能让孩子的心理阴影叠加,越来越自卑、爆躁、无助、恐惧,直至崩溃。

父母的爱,是孩子生命中最坚挺的力量,也可能是唯一的力量。当他认为父母已经不再爱他时,孩子内心会产生很深的罪恶感,自我价值瞬间崩盘,经常被父母以爱之名实施暴力管教的孩子,当最后一棵稻草被压垮时,选择应激自杀。

推动摇篮的手,足以推动整个世界。

父母爱的教育,影响和决定了孩子一生。所以,最需要教育的,恰恰是父母。

希望本事件,能引起年轻的父母们深刻反思…


幸福教主郑直


关键是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父母如若经常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理想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情感教育等等,应该说孩子是不会走极端的。

只可惜当今一些做父母的太宠爱、溺爱孩子了,要天许半个,有错不去纠,只能听好话,不能受批评,致使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草,经不得半点风霜。也有一部分学生家长眼里只有挣钱二字,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殊不知老师也是挺忙的,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可以说,大部分老师上课时都是在传授知识,短短40分钟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都很紧张,有可能给学生多讲人生哲理吗?因此,奉劝这类家长绝不能将对孩子的美好希望全部寄托于学校,自己应尽的责任还是要去承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