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何謂長江之美?


在成都東原•印長江門口,擺放著一尊精美的雕塑,如一朵凝固的浪花,將水的靈動與瀟灑定格在一瞬間。

水龍吟,是雕塑的名字,也是宋詞的詞牌。辛棄疾名作《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正是雕塑的靈感來源。

如果走近一點,可以發現這座雕塑上有很多不鏽鋼文字,將該詞的全文與雕塑融為一體。

公元1174年,辛棄疾南歸八年後,將要赴任東安撫司參議官,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極目遠望祖國秀美的山川風物,百感交集,寫下了蕩氣迴腸的《水龍吟》: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無際楚天”、“滾滾長江”、“落日樓頭”,辛詞之美,蕩氣迴腸,苦樂哀愁,盡在字裡行間。詞中的長江水,灑脫,氣勢磅礴,充滿了力量之美,讓人忍不住追隨。

古人寫作詩詞,不是我們想象的一拍腦瓜就寫好了,往往一個字都要推敲好久,推敲本身就出自詩人賈島的典故。“鳥宿池邊樹,僧推(敲)月下門”,到底“推”好還是“敲”好,至今爭論不休。就算極為少數的一氣呵成,也是作者潛心詩詞多年厚積薄發的偶然表現。

一首流傳至今的名詞,既有靈感乍現,更有匠心獨運。

作為一代詞人,辛棄疾遣詞造句極為考究,《水龍吟》短短102字,還不夠寫一條微博,但每一個字都恰到好處無可替代,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作品蘊藏了穿越古今的力量,與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共鳴。

辛棄疾《水龍吟》一詞所體現出來的長江之美,十分貼切成都東原•印長江的住宅設計理念。對於喜歡的詩詞,人們往往寫出來掛在牆上,但成都東原另闢奇徑,雕出宋詞之美,把它擺在門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