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通過玄武門之變,是否能登上皇位?

木易看史


李世民不通過玄武門之變,肯定也會找其他藉口或者製造其它事端要麼殺死李建成,要麼流放他,最終也是能當皇帝的。原因如下:

1.李世民有大才,經過南征北戰後,他身邊已經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將,這為他奪取皇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的如房玄齡、杜如晦,武的如有尉遲恭、秦叔寶,這些人隨他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誰不想有個一官半職,甚至封候拜將呢?而能給他這些的只有李世民,所以李世民不當皇帝,首先他的那些手下是不會答應的。

2.李世民被稱為“天策上將”,功高震主,他與李建成的矛盾已經難以調和,到了要麼你死要麼我亡的地步。

唐朝的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功勞太大了以至於不知用什麼官職來封他,李淵就把他封為“天策上將”。李世民的影響已經遠遠蓋過了太子李建成,對其太子之位已經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李建成早晚都會對李世民下手,聰明的李世民是要束手待斃呢,還是先發制人呢?所以,“玄武門之變”只是他們哥倆矛盾尖銳化後的表現,沒有“玄武門之變”,肯定也會有其它什麼事端,李世民登上皇位是必然的。

3.哥倆做一下比較,李世民高出很多,李建成必敗無疑。

李世民不管是個人魅力、聰明才智等等,還是文治武功都遠勝於李建成,在這場爭奪中,李建成是必輸無疑的。

總的來說,哥倆之間的矛盾已經勢如水火,衝突難以避免,但綜合各方面來看,很明顯李世民更勝一籌!




圖書館和運動場


我認為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最大的可能是被李建成殺死。玄武門之變既是李世民自保的舉措,也是其勢力集團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國自古以來王朝家族形成的最為穩固的權力傳承就是“嫡長子繼承製”,李建成作為李氏家族的嫡長子,從小接受的就是最嚴格、最完善的教育,是作為下一代領導者來培育的,其本人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後世看到的李建成是經過李世民政治抹黑後的形象,是李世民為其奪權營造正當性而篡改的人物符號。從史書可知,在李淵進行征戰的時候,是李建成留守大本營進行後勤保障和政治建設的,如果李建成本人不具備這種能力,是不可能被李淵所倚重的。

李世民作為李淵的二兒子,本身能力突出,作戰百勝,在大哥李建成留守後方的時候,由他帶領李氏集團征戰四方,立下了赫赫戰功,手下自然就聚集了一大批將領,其天策府人才濟濟,在李氏集團內部形成了自己的小集體。在創業時期,李氏集團內部因為有共同的目標,所以大家能夠群策群力共謀大業,一旦目標達成後,各個小集體就要為自己打算了。作為天策府小集體的頭領,一方面自己有向上的慾望,另一方面也要為集體發展所考慮,再加上李淵的縱容,慢慢的李世民的實力已經不亞於李建成。

縱觀歷史,當王朝內部出現兩股力量相當的勢力時,是絕不可能和平共處的,雙方必有一戰。李建成作為太子,大義在手,只需要按部就班發展就行,而李世民如果不出奇招奮力一搏,其結果註定不會很好。所以才有了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世民一戰功成,開創貞觀之治,成為了一代明君唐太宗。




一公頃土地


答案是肯定不行,我是張雲飛,歷史搬運工。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國公李淵於晉陽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勢如破竹,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618年)三月,隋煬帝死,五月,楊侑禪位於李淵,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國號“唐”,改元武德,定都長安,隋朝滅亡。楊侑降為酅國公,置居於長安,於次年五月去世。此後,李淵冊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這就已經確定了李建成的地位,同時也奠定了李世民的地位。李淵有感隋文帝廢立太子,導致國破家亡的結果,在維護李建成太子的事上很用心。雖然他知道論能力、功勞,他的這個長子哪方面都不如次子,可中國幾百年來“嫡長子繼承製”對他的影響,他不得不立李建成為太子,而李建成也知道他這個弟弟對他來說是最大的威脅,所以他聯合了自己的四弟李元吉處處制約、迫害李世民。

最終,李世民忍無可忍,先下手為強,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殺死。不久,李淵宣佈禪位,傳位於李世民。而李世民上臺後,又下旨賜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兒子。

雖然,玄武門之變並不怎麼光彩,但是封建王權下,父子兄弟之情與皇位相比,都得靠邊站。而唐太宗也因為他在位的一番作為,開創了“貞觀之治”,為“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也因為他的民族政策被各族人民親切的稱為“天可汗”。

我是歷史搬運工,我願同大家分享歷史故事。




眞愛壹丗


李世民如果不發動玄武門之變,別說登上帝位了,就是想要善終都難,估計都等不到下任皇帝登基就死於李建成之手了,可以說發動玄武門之變是致死地而後生的險招,也是唯一的正確選擇。

今天的我們來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動機在於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因為兩方相鬥必有一死。其實都忽略了一個人,那就是史書上留下優柔寡斷的唐高祖李淵,才是李世民真正的對手,李建成李元吉只是他對付李世民的棋子罷了。

李世民在唐朝建國時功勞赫赫,只要有影響的大戰役都有他參與的身影。因為太過優秀了,李淵還曾許諾封他為太子,也專門為他創造了一個天策上將的頂級官職,允許他開府建牙自置官屬,等於是成立一個小朝廷。這些恩寵看似是父親對於兒子的正常表現,其實是李世民勢力過大,功高震主之下李淵的讓步罷了。

李淵從太原起兵到稱帝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可以說大一統王朝中最快立國的開國皇帝。他再昏庸也不至於讓長子李建成與次子李世民一步步走上自相殘殺的道路,只能說李世民在歷次戰役中已經打出了威名拉攏一大批人才,他只能賞賜不斷,但是發現李世民功高震主威脅到皇權以後,李淵開始偏袒於李建成以打壓李世民。

李淵的本意是培養李建成打壓李世民,通過政治方式打壓架空李世民,而不是直接殺了李世民,因為一來李世民的秦王府勢力龐大二來怎麼說都是父子尚有親情在。而李建成與李世民的歷次鬥爭中也主要是想奪取李世民的兵權,這才是根本。

武德九年,突厥再次犯邊,太子李建成建議李元吉做統帥,並且想趁機奪走李世民的兵權,以雙方當時勢不兩立的局面,李世民沒有了兵權不死也難,所以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弒兄逼父,成為最後的贏家。

玄武門之變三天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並且可以處理一切軍國事務。三個月後李淵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短短時間內發動如此之大的宮廷政變,又成為皇太子再成為新皇帝。中間唐帝國沒內部有什麼大的反彈,可見秦王府勢力之恐怖,李淵之前的忌憚和打壓並非為杞人憂天。

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功高震主之下,真正的對手是帝國最高統治者李淵加法定繼承人太子李建成加齊王李元吉,李淵支持李建成在於打壓李世民威脅中央朝廷的秦王府,李建成打壓李世民是為了順利繼位,而且武德九年也一度接近勝利,李世民沒有接下來的政變反擊更是會成功的,沒了兵權的李世民,李淵不殺他,李建成也會殺他,所以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別說登上帝位,就是性命也難保。





熱血青春網


唐太宗李世民,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但是他為了當皇帝,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親哥哥李建成從而登上皇位。我們今天假設如果他沒有兵變,能夠用正常手段登上皇位嗎?無敵認為,如果用正常途徑那麼李世民一輩子也當不上皇帝。為什麼我這麼說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嫡長子繼位制度

太子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淵的大兒子,而李世民只是老二。李建成與李世民一母同胞,但是李建成為李淵長子。在古代中國封建社會,一般認為嫡長子才可以繼承家業。西周時期,周公制禮作樂,確立了宗法制度。具體規定為“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自此嫡長子變成最具有合法性的繼承人。

嫡長子繼承製度因此為中華奉行的繼承製度。這種制度的優越性在於,可以順利的交接兩代人之間的權利,也可以很有效的避免宗族親人之間的阿諛我詐,甚至是流血武鬥。所以按照正常情況,李建成成為太子到最後順利登基成為皇帝是大家所公認的。如果李世民想要當皇帝,只有除掉李建成才有機會。


繼承製度這一點不可以,那我們換個思維。有沒有可能李建成不適合當皇帝,甚至是個壞人,會被李淵廢掉呢?事實證明這也是不行的!

太子有軍功

太子李建成,自李淵起兵多有功績。在李淵剛剛起兵的時候,手上沒有多少兵馬與支持者。這時候李建成站出來了,他四處去拉攏河東貴族,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最後他也成功了,李淵得到了整個關隴門閥的支持。並且李建成還帶兵成功收復長安與河北。 之後李建成成為太子,多留守長安處理朝政。後竇建德部將劉黑闥造反,李世民與李元吉都兵敗,最後還是太子李建成成功打敗了劉黑闥。由此可知,李建成對於大唐建立也是殫精竭慮,李淵根本不可能廢了李建成。

因此我們從上面的分析看出,正常途徑下李建成身為皇長子,並且有軍功在身,他基本上是鐵定的皇位繼承人。李世民想要登上皇位,正常途徑簡直是痴人說夢。所以,他選擇了唯一的一條路~玄武門兵變!慶幸的是,他還算對對得起死去的大哥李建成,開創了“貞觀之治”!!


無敵通史


不可能,因為他通過和平手段己經嘗試過。具體過程是在公元624年的夏天。當時正在仁智宮避暑的大唐皇帝李淵,收到了太子李建成手下爾朱煥和橋公山的密報,說太子要造反了。消息傳到李建成那裡,把他嚇得不知所措。這兩個手下是他派去給自己的前保安隊長現慶州都督楊文幹送裝備的,可他從沒有下令要造反,當然送裝備也是一個大罪。就在李建成想著該怎麼辦的時候,李淵的命令來了,要求他趕到仁智宮說明情況。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和幕僚們不同觀點的交鋒,李建成決定,孤身去見老爹自證清白。於是李淵就把大兒子抓了起來,召來看上去是太子同黨的宇文穎,令他去把楊文幹叫來,和太子對質,證明清白。

不過這個宇文穎一到楊文幹那裡,就立即和楊文幹一起造了反。當然這個所謂蓄謀已久的反,只造了四天,就被李世民給剿滅了。

事實上,這是李世民用和平手段取得太子位置的最後一次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嘗試。爾朱煥和橋公山當然是秦王派在太子身邊的臥底。可是最後的關鍵,還在於楊文幹必須造反,才能坐實太子之罪。而派去召楊文乾的宇文穎就成了關鍵,宇文穎只要按實際情況說明,楊文幹必定不會造反,因為事實上他沒有做好造反的準備。可是史這樣說:穎至慶州,以情告之,文幹遂舉兵反。穎和楊文幹說了什麼?無人知道,因為造反沒幾天,楊文幹就被自己的手下宰了。而宇文穎被李世民抓住後,不同的史記錄了他不同的死法。《新唐書·李建成傳》說,他被抓後,李淵親自審問了他:帝責曰朕以文幹叛,故遣卿,乃同逆邪?穎無以對,斬之。《資治通鑑》是這樣說的:秦王世民軍至寧州,其黨皆潰。癸酉,文幹為其麾下所殺,傳首京師。獲宇文穎,誅之。就是李世民抓住宇文穎後,立即就殺了他。

但即使這麼完美的計劃,李二也沒成功,所以他只能搞玄武門兵變了。


南門江


不能,原因如下:1、古代遵循的是嫡長子立成制,單從這一點來看,李世民想當皇帝,阻礙重重。2、隋朝的滅亡,就有廢長立幼的原因。3、李淵本人,對隋唐歷史有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李淵是一個很看重親情的人,尤其是對自己的這幾個嫡子。這也是後來完成玄武門事變的原因之一。





閒來無事聊聊歷史


武德九年發生的玄武門之變,以李世明成功登上皇位而告終,歷史上對此描繪的記載很少,事情真相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不妨礙我們對這一事件做出合乎情理的分析。

首先李世明為什麼要鋌而走險?是什麼原因讓他兵行險著,當時正是李世明和李建成博弈的時期,如果李世明處於上風,那麼他完全沒有必有冒險。所以當時的形勢肯定是李世明處於弱勢,甚至已經無力迴天了,才會由此一搏。

唐朝的建立其實是離不開李建成和李世明的,初期李建成和李世明分兩線作戰,都取得了豐厚的成果,為大唐建立立下汗馬功勞。隨著政權的穩定,兩人的分工逐漸發生變化,李世民負責在前方開疆擴土,李建成負責在後方運籌帷幄。

正所謂亂世重兵勢,太平掌政權,隨著唐朝的穩定,李建成憑著多年來在政治核心積累的政治資歷,成功的當上了太子之位。而李世明手裡確實掌握了很大一部分的兵權,然而在朝堂上卻完全不能跟李建成匹敵。

而且李建成早年也曾領兵作戰,手下也有像薛萬徹等大將,所以在軍事上也不是毫無根基的。並且當時由於已經是太平時期,李淵對李世明手握兵權已然有所猜忌,更是對李世明一黨採取消兵權的措施。

由此種種李世明完全看不到希望了,才會帶著麾下行勇莽之舉,可以說李世明的成功是很有賭博運氣成分的。


想跟你聊故事


不可能。

歷史背景:李世民功高蓋世,太子建成和元吉結盟,多次陷害李世民(包括毒酒),元吉甚至建議太子直接“拉殺”,未果。

雙方已成水火不容之勢。

恰逢發生“太白經天”而招致猜忌,加之李淵的不利導向,如果他不主動出擊,等待他的輕則丟官失勢遭軟禁,重則被殺。

開弓沒有回頭箭。對李世民而言已沒有任何退路。

這時(事變前一天),李世民向李淵彙報,太子建成和元吉“淫亂後宮”。對太子建成和元吉而言,他們必須給李淵做出解釋。第二天事變發生。

對於李世民,大概也不願背上殺兄逼父的惡名。

別無選擇。

“逼上梁山”,對我們而言,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的。


黑門藝術


李世民如果不發動玄武門之變,別說登上帝位了,就是想要善終都難,估計都等不到下任皇帝登基就死於李建成之手了,可以說發動玄武門之變是致死地而後生的險招,也是唯一的正確選擇。

今天的我們來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動機在於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因為兩方相鬥必有一死。其實都忽略了一個人,那就是史書上留下優柔寡斷的唐高祖李淵,才是李世民真正的對手,李建成李元吉只是他對付李世民的棋子罷了。

李世民在唐朝建國時功勞赫赫,只要有影響的大戰役都有他參與的身影。因為太過優秀了,李淵還曾許諾封他為太子,也專門為他創造了一個天策上將的頂級官職,允許他開府建牙自置官屬,等於是成立一個小朝廷。這些恩寵看似是父親對於兒子的正常表現,其實是李世民勢力過大,功高震主之下李淵的讓步罷了。

李淵從太原起兵到稱帝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可以說大一統王朝中最快立國的開國皇帝。他再昏庸也不至於讓長子李建成與次子李世民一步步走上自相殘殺的道路,只能說李世民在歷次戰役中已經打出了威名拉攏一大批人才,他只能賞賜不斷,但是發現李世民功高震主威脅到皇權以後,李淵開始偏袒於李建成以打壓李世民。

李淵的本意是培養李建成打壓李世民,通過政治方式打壓架空李世民,而不是直接殺了李世民,因為一來李世民的秦王府勢力龐大二來怎麼說都是父子尚有親情在。而李建成與李世民的歷次鬥爭中也主要是想奪取李世民的兵權,這才是根本。

武德九年,突厥再次犯邊,太子李建成建議李元吉做統帥,並且想趁機奪走李世民的兵權,以雙方當時勢不兩立的局面,李世民沒有了兵權不死也難,所以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弒兄逼父,成為最後的贏家。

玄武門之變三天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並且可以處理一切軍國事務。三個月後李淵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短短時間內發動如此之大的宮廷政變,又成為皇太子再成為新皇帝。中間唐帝國沒內部有什麼大的反彈,可見秦王府勢力之恐怖,李淵之前的忌憚和打壓並非為杞人憂天。

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功高震主之下,真正的對手是帝國最高統治者李淵加法定繼承人太子李建成加齊王李元吉,李淵支持李建成在於打壓李世民威脅中央朝廷的秦王府,李建成打壓李世民是為了順利繼位,而且武德九年也一度接近勝利,李世民沒有接下來的政變反擊更是會成功的,沒了兵權的李世民,李淵不殺他,李建成也會殺他,所以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別說登上帝位,就是性命也難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