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最重要的10个思维模型


FOX|樊登读书,最重要的10个思维模型


樊登读书,2013年成立以来,樊登老师,已经累计讲了271本书。在这么多书里面,有10个思维模型,就像红宝石一样,夺目耀眼,价值连城。


就像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在《活法》里面写到人生成功方程:


成功=能力(0~100)×努力(0~100)

×思维(-100~100)


在这个方程里面,最重要的是三点:

1.能力,努力,思维,是相乘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相加。

2.能力与努力的取值范围是,从零开始的,但是思维却有负值。

3.这就意味着,思维方式如果不对,越努力,错的越快。


这也是樊登读书想要做的,给大家传递,更多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让大家的努力和能力,一直处于正向积累中。


因此,今天将樊登读书里面,最重要的10个思维模型,整理出来,送到你的面前。


1.成长型思维


来自《终身成长》,成长型思维被樊登老师称为,美德背后的美德。


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


与之相对的是,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让人们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这个思维上的转变,拯救很多人与企业。


在高中时,乔丹被校队淘汰了。他沮丧地回家向母亲倾诉。他的母亲说,那就回校好好训练。从此以后,他每天早上6点离开家到校练习。上大学时,进一步训练防守、控球和投篮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输了比赛,他会在赛后更加努力练习。即使赢了比赛,他也会对不满意的地方作出调整。


后来,因为年龄原因,他的体力和灵活度不如以前。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他更加注重协调性和动作的训练,以此保持良好的状态。他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无法接受从不去尝试。


这本书也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够成为终生学习者?很简单,请保持成长型心态,你最终将成为一名终生学习者。


2.积极主动思维


来自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没有这本书的影响,樊登老师,在十六年前不会用一年的时间读《论语》。不读《论语》,他很可能就不会静下心来读其它书。自然也不会有樊登读书。这样说下来,你我都是这本书的受益者。


想要做到,积极主动,至少需要知道以下三点:


1.人生的终极自由是,不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下,都有选择的权力。(来自于从德国集中营里面活下来的,弗兰克尔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


2.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影响圈是自己能够改变的区域,关注圈是能够看到,但是暂时无法改变的区域。


3.提升自己区别影响圈和关注圈的能力。也就是不断更新自己的价值观。


想当初,范仲淹在开封读研究生的时候,皇上来了,同学们都争着抢着去见皇上。只有他还在那里读书。同学们就很好奇:你怎么不去呢?

范仲淹说:如果我今日读书,读好了,迟早皇帝会见我。如果读的不好,见了皇帝也没用。

最后的结果是,范仲淹成了宰相,见皇帝,见到想吐。其他同学,也就那样了。


体会一下,这就是积极主动。用自己的价值观,去选择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让自己遇事不纠结,不断进步,和成长。


3.刻意练习思维


来自《刻意练习》。帮你打破对天才认知的一种思维方式,同时还给了一整套,让自己成为天才的方法。


在小提琴界,帕格尼尼是“天才”的代名词。一次演出中,三根琴弦绷断,他用一根弦仍然完成了完美演奏,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传奇。然而,真实的版本却是他与一位女士坠入爱河,并为她创作了一首只需G弦与E弦演奏的绝妙曲目,以两根弦模拟二人甜蜜对话与互动,后来,他把这首曲子用在了演奏现场。


天才也是练出来的,不是吗?这个思维,会给你在学习新技能时,充足的信心,让你内心笃定,自己肯定能够掌握的。这种确定感,真的太美妙了。


4.清单思维


来自《清单革命》。在生活中,人们通常会犯两种错误,一种是不知道怎么做,最后没有做好。一种是,知道怎么做,但是没有做好。


前者可以原谅,后者容易懊悔。就像出门忘带钥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忘了。


清单思维,往小的说,能够让我们少犯错误,往大的讲,可以救人性命。


在阿尔卑斯山区的克拉根福小镇,有一个小姑娘在冰天雪地里掉入了冰窟窿,过了半个小时才被人发现、救出。一般的医院对此都无能为力,但是当地的医院,虽然只是个小镇医院,却把小姑娘救了回来。


究其原因,原来这个小镇每年都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事故,长此以往积累了经验,当地医院制订了详细的对策,列出了清单,按照步骤紧密施救,得以成功。有没有“清单”的差别就是如此明显。


愿你拥有自己的人生清单,让自己过得更好。


5.能力陷阱思维


来自于《能力陷阱》。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还是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一直都是一个问题。


你一定有擅长的事情,你也一定喜欢它,因为它给你带来的成就感无与伦比。


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将使得我们一直只会擅长的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这样一个闭合循环如同吸毒一样,我们深深为之吸引,因为我们的快乐和自信都来源于它。它还会让我们产生误区,让我们相信我们擅长的事就是最有价值、最值得投入时间的。


久而久之,那些擅长的事物占据了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使我们无暇顾及其他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


当我们正为我们期望的结果努力时,“能力陷阱”就会出现。当我们超额超量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时,由于表现良好且无可替代,而在领导力方面又有所欠缺,我们极有可能被留在原来的岗位上。


我们就这样被自身的优势和最擅长的技能禁锢住了。建立能力陷阱思维,不被自己能力所束缚。


6.工具化思维


来自《可复制的领导力》。工具化思维,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之一。


请问,孔子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樊登老师讲,孔子最大的弱点是,不会教普通人。《论语》讲,子弟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配享太庙者10人。这句话翻译一下,孔子办学校,学费是收了三千份,可是最后毕业的只有72个人,优秀毕业生的,也就10个人。10个人中,还有个是后代的朱熹。


可是反观与孔子同一时代的,柏拉图,那就不一样了。


有一天,学生问柏拉图:老师,人是什么?柏拉图讲:人,就是无毛两腿动物。


回去后,学生,就把一只鸡的毛全部拔了。回来质问柏拉图:老师,你看,这就是人,无毛两腿动物。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傻,但是里面传递的却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样的逻辑结构。有了这个结构后,就可以复制了,就可以让所有人都能够学的会了。


工具化思维很重要,当你的观点,知识,技能所有人都学的会,那影响力自然不同。


7.爆款思维


来自《爆款》。爆款思维:所有赚钱的部分集中在前面20%,应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冲刺头部成为爆款,而不应贸然涉及寡汤淡水的长尾市场。


市场上数不清的手机在卖,而你很有可能在等新出的iPhone;电影院每天都在上映新片,你选择好莱坞大片的可能性远高于籍籍无名的小电影。我们的选择有什么相同点?——选择爆款。是的,为数不多的爆款,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眼球,而数量巨大的长尾,无人问津。


爆款思维与长尾理论,对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前者认为,世界是指数型分布的,符合二八定律。后者认为,世界上正态性倒钟型分布的。你呢?


8.送礼物思维


来自《高效演讲》。演讲为什么可怕?


人都有过可怕的演讲经历,因为当你走到台前看到很多眼睛时,我们大脑中原始的杏仁体会提醒我们要小心,因为在原始社会,被这么多眼睛盯着,就意味着要被吃了。杏仁体一旦行动,你将脱离理智的大脑的控制,而进入求生的本能部分。血液流向四肢,你此时只有选择战斗或者逃跑。这就是我们演讲时头脑一片空白的原因。


如何摆脱杏仁体的控制?这时唯一能够令你放松的方法,是把演讲当做派发礼物的过程。


演讲的大忌是“恐惧和乏味”,但人类沟通的一项神秘法则是:当你给予的时候,你会变得更有趣,恐惧感也就消失了。这未必需要你有多么高的学术水平,哪怕你就是说一句谢谢,如果有派发礼物的心态,也会说得更有趣些。


愿你拥有送礼物思维。


9.社交货币思维


来自《疯传》。社交货币思维,就像人们使用货币能够购买商品和服务一样,使用社交货币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


研究表明,超过40%的人谈论的话题都体现着他们的个人经验与私人关系。自由表达与披露信息对个人来说是一种内在奖励,共享的意愿也是社交媒体与社交网络能够流行的基础。


有了这种思维,你会明白,你拥有的一切,都需要,用自身为社会提供的价值来交换。你本身就是“货币”。


10.增长思维


来自《增长黑客》。企业是增长,个人是成长。在任何时候,都绕不过去。


总结一下,这十个思维的内在联系。


10个思维,分为三段。


第一段包含,成长型思维,积极主动思维,刻意练习思维,清单思维,以及能力陷阱思维。这5个思维,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二段,包含,工具化思维与爆款思维。这两个思维,是帮助你,将自己的能力,产品化,可复制化。


第三段,包含,送礼物思维,社交货币思维,以及增长思维。


当自己不断变好,还有了自己的产品,能不能用送礼物的心态,传递给更多的人。传递的时候,用社交货币思维,与增长思维,让自己的“产品”,传播的更远。


到此,10个思维,已经全部交付给你,愿你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修身,最后能够治国,平天下。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FOX|樊登读书,最重要的10个思维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