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家族的生存智慧


諸葛亮家族的生存智慧


諸葛亮家族分別在魏蜀吳三國身居要職。這是一種亂世生存之道,對家族整體來說,投資也罷,投機也罷,其實是一種家族得以延續的保障。

諸葛亮家族腳踩三條船,不論誰勝誰敗,自己的一族都能得到一條活路。

諸葛亮家族的生存智慧

諸葛亮的老家在東漢山東徐州琅琊郡,屬於後來魏晉的勢力範圍。隨著東漢末年的戰亂和豪強大族兼併,各族族人也紛紛選擇投靠幾個有希望最後勝利的勢力,諸葛亮家族也不例外。

其中,諸葛亮因叔父諸葛玄擔任豫章太守,於是南下,隨叔父移居荊州。荊州一直成為三國爭奪和瓜分的戰略用地。

後來劉備流浪到劉表荊州地盤,結識了諸葛亮。諸葛亮三分天下觀點如醍醐灌頂,劉備自此才找到人生奮鬥的目標和方向。

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經魯肅推薦,擔任吳南郡太守,甚至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當孫權命令諸葛瑾去說服其弟諸葛亮的時候,諸葛瑾婉言回絕說,正如自己不會背叛吳國一樣,弟弟諸葛亮也不會背叛蜀國。諸葛瑾之所以不願意去說服弟弟背叛蜀國,是考慮到要為諸葛家多留一條後路。

同樣,當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被任命為吳國管理軍糧的節度官時,諸葛亮特意寫信給吳國宰相陸遜,說自己的侄子不勝任節度官之職。從這件事上我們也可以意外地發現,諸葛亮還有他十分牽掛家族命運的一面。

諸葛亮家族的生存智慧


諸葛亮生前極其榮耀,特別是在關羽、張飛和劉備死後,大權獨攬,雖以匡扶漢室的名義南征北伐,空耗了很多人財物等資源,但生前強勢,死後也成為人人樂道的千古名相。而諸葛亮死後,蜀國陷於內耗,國力日衰,厭戰情緒日盛。當魏軍在鄧艾指揮下從陰平翻山越嶺奇襲而來,諸葛亮兒子諸葛瞻帥軍居然被勞師遠征、深處絕境的鄧艾打敗,諸葛瞻戰死,蜀國隨之投降,劉禪樂不思蜀,其他人該幹嘛幹嘛。

孫權死後諸葛恪掌握吳國大權,為小皇帝孫亮的輔政,一心一意想成為叔叔諸葛亮一樣的名相。但諸葛亮擔心他欠缺謹慎會給家族帶來不利後果還是發生了。諸葛恪一有權力就任性,想效仿諸葛亮北伐,結果像諸葛亮一樣沒成功,反而空耗國力,怨聲載道,被吳國皇族孫峻在一起宴會上殺害。

身在魏國的諸葛誕,屬於諸葛亮的堂兄弟,可以說是司馬氏的親信之一,作為徵吳前線最高司令長官,突然在壽春造起司馬家的反,原因是司馬家來徵求司馬代曹魏的意見。隨後他把兒子諸葛靚送到吳國,聯絡吳國派軍隊接應,蜀國姜維也積極配合,諸葛誕造反最後引發三國大戰,司馬昭險勝,諸葛誕戰死。

諸葛亮家族的生存智慧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堂兄弟諸葛誕、侄子諸葛恪雖然都死於非命,但是隨著三國滅亡,到了司馬家的晉代,他們的子孫仍然有人擔任高官,說明他們家族延續策略是成功的。

諸葛亮家族的生存智慧


不僅僅諸葛家族如此,亂世時,很多家族都同樣經歷了戰亂和王朝的興廢,要想繼續繁榮,如果把雞蛋全放進一個籃子裡,沒有一定的分散投資是很難做到的。

中國知識分子把家族命運與國家命運分開來考慮的方法,一直貫穿到現在。例如,在海外華僑中,仍然有一部分人保留著把子弟分散到多個國家去居住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