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支山寨的驳壳枪,不是纪念馆介绍的那么回事儿

如今的博物馆、纪念馆中有关文物的介绍,出错是常态,有些错的还特别离谱。不过特别离谱的还容易看穿,而有些冷门的错的又不严重的,反而不容易看穿,就极易造成讹传。比如下面这两支驳壳枪:

其一,标示为1920年代出品的快慢机驳壳枪

就是这支:

这两支山寨的驳壳枪,不是纪念馆介绍的那么回事儿

这是哪个博物馆或纪念馆的我也不知道,我是从网上和书上看到的这张图片。这枪上有铭文,请看:

这两支山寨的驳壳枪,不是纪念馆介绍的那么回事儿

枪右侧铭文:“陆军部修械所造”。说明这枪是中国仿制的。

再看其左侧面:

这两支山寨的驳壳枪,不是纪念馆介绍的那么回事儿

看到没有:插梭,快慢机,这显然是仿制的M1932年式速射型毛瑟手枪。

这枪上有一个标示牌,上面写着该枪的生产年代是1920。这个就搞笑了,二十年代仿制三十年代问世的枪,这比“拿起狗来打砖头”还幽默。

台湾轻兵器史专家火器堂主编著的《抗战机密档:中日军队轻武器史料》一书中,也说到了这支枪,但他只说这是国内仿制,没说仿制于何时。这样说没错。但有些网文则据此添枝加叶的说成是抗战的中国军民仿制用于打鬼子的。这又错了。

这两支山寨的驳壳枪,不是纪念馆介绍的那么回事儿

为什么错?就因为枪上铭文中的“陆军部”三字。陆军部,北洋政府时期有这样的建制,取而代之的蒋记国民政府没有这个建制,但北洋政权早在1928年就已经覆灭了,也就是说,北洋政权覆灭的时候,这支枪的原型M1932年式毛瑟手枪还没有问世,而当它问世的时候,国民政府已经没有陆军部这么个机构了。

那这枪怎么回事儿呢?只剩下一个答案了——汪伪政权的陆军部仿制。

汪伪政权成立于1940年,这个伪政权里有陆军部的建制,这支枪只能生产于这个伪政权的修械所。它生产的目的,不是用来打鬼子的,尽管可能它实际上真的用于打鬼子了。

其二,标示为八路军或宋哲元西北军造的小三号驳壳枪

就是这支:

这两支山寨的驳壳枪,不是纪念馆介绍的那么回事儿

这是网友棱角拍摄于境外的图片。短枪管,小握把,准星带箍,这明显是一支毛瑟手枪的警用型号。

请注意枪上的铭文:“西北 1940”。说明这也是一支国内的仿制品。

关于这支枪,火器堂主的《抗战机密档:中日军队轻武器史料》中也有介绍。他是这样介绍的:

这两支山寨的驳壳枪,不是纪念馆介绍的那么回事儿

因为抗战时的中共中央驻延安,而延安属中国的西北,大概就是因为这个,他猜测这应该是八路军仿造。虽然只是猜测,但火器堂主在民国轻兵器史界威望极高,因为他这样的猜测,便形成了大面积的流传,造成了这枪就是八路军仿制的说法。

这就明显错了。八路军兵工厂从没有在枪上打印“西北”字样的传统。

也有一种说法,说这枪是宋哲元兵工厂仿造的。因为宋哲元是西北军。这同样也是错误的,第一,宋哲元部原二十九军没有兵工厂,当然修械所是每个军都有的,但二十九军的修械所只能修械,没有生产过驳壳枪;第二,到了1940年,二十九军已经分成冯治安、张自忠、刘汝明三部分,四处转战,早已没有了根据地,就更没有兵工厂或修械所还可以造枪。

这两支山寨的驳壳枪,不是纪念馆介绍的那么回事儿

这个西北,是西北实业公司的西北。西北实业公司的前身即原山西的一系列兵工厂。中原大战阎锡山败北,山西兵工也受到打击,但没有解体,1932年以后,阎又重振旗鼓,将原先的兵工厂合并,成立了西北实业公司。抗战爆发后,山西大部沦陷,西北实业公司化整为零,分别迁至陕西的城固、留坝、中部、四川的广元以及晋西南的乡宁、寨子沟和兑九峪等地继续生产。根据分工,只有兑九峪分厂有驳壳枪的生产任务,因而可以断定,这支铭有“西北1940”字样的三号驳壳枪,就是兑九峪分厂的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