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国企只签劳务公司不签正式工,但是劳务公司的员工却和正式工干一样的工作,这是为什么?

一物降一物218069968


就是提出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现在企业也聪明搞得基本上是劳务外包,这两者是有区别的。现在就是劳务公司直接包下来做,就像包工头!


乐享艺术影视


一些国企只签劳务公司不签正式工,但是劳务公司的员工却和正式工干一样的工作。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要知道国企为何要用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工和国企正式工的区别,以及同工不同酬现象发生的原因。

一、国企为何要用劳务派遣工

1、减少社保支出

可以提供较低的社会保险方案,既保障员工社保权益也降低了社保支出。

2、节约人工和业务开支

负责录用、合同、社会保险、工资、档案、劳动关系等繁杂事务,减少了国企的负担,省时省力,节约人工成本和业务开支。

3、避免解除合同赔偿风险

灵活的录用和退回员工方式,使得国企灵活根据订单增减人员,避免了用工风险。

4、合理规避劳动纠纷

派遣人员的劳动关系在劳务派遣公司一方,产生的劳动争议、劳动纠纷由派遣公司负责协调处理,用工单位合理避免了劳动争议和纠纷。

用派遣工有种种好处,造成国企要用劳务派遣工。

二、国企中正式工、合同工、派遣工的区别

1、 国企正式工

在国企里面,正式工有以下两种:

01、国家直接任命的

比如说国企中层以上领导,就是国家直接任命。

02、签订合同的工作人员

签订合同一般是三年,续签是六年,再签是十年,再签就是长久合同了。合同签订年限可能有点出入,但是差不多。

2 、普通合同工

普通合同工与工作单位签订正式合同,是最常见的用工方式。

值得指出的是,大型央企、国企和事业单位也会招合同工。这跟劳务派遣工的不同就是,你的人事和福利是直接跟它们签订的,不涉及第三方劳务公司。

所以说普通合同工要比劳务派遣工要保障一些。并且还有一定机会转正,虽然机会比较小,但还会给予适当的倾斜。

3、 劳务派遣工

劳务派遣工就是所谓临时工,属于第三方劳务公司派遣的。你的人事和福利都归属劳务公司,跟工作企业的关系是,工作企业给你发劳务工资,跟企业的正式工在福利待遇上是有一定差距的。

三、同工不同酬现象发生的原因

由以上分析可知,劳务派遣工不属于国企正式工或合同工,这是同工不同酬现象发生的原因。

以某能源国企中层待遇为例:

正式工和合同工都属于企业在册职工,收入和福利待遇有保障。派遣工是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机构签订的合同,一般一年签一次,派遣工只有三险。工资差异有1500左右,就是所说的同工不同酬。

希望以上对题主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焱公子


我们公司属于小国企,还有两级上级单位,每年上级单位都会下发招聘名额,即正式工,但是有成百上千个跟我们公司一样的单位分这些名额,没有名额,我们单位是不允许招聘正式工,每个正式工都在上级单位有备案,没办法又缺人,只能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好在我们单位的劳务以前就是下属的分公司,刚改制,有保障,待遇五险一金方面差一点。


大酱酱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国企也有国企的难处。之所以选择劳务公司的临时工,是有很多原因的。


一是人员数量限制。国有企业虽然不像行政事业单位那样,有严格的编制和岗位限制,但,国有企业的正式工人数也是有一定限制的。国有企业要想增加正式工,一般是有两个途径,一是从下级单位或者其他的平级单位中抽调人员;二是通过校园招聘,招纳新人加入。但是,这种途径,都需要经过上级工资批准以后,才能执行。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在人员招聘方面,没有自主权和话语权。



二是资金经费限制。国有企业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有很多的利润和收入。但是,国有企业真正用于办公和人员开支的经费,并不是可随意花的。每年年初,都会做出关于人员工资、开支等预算。国有企业按照预算进行资金开支。在一定的预算前提下,如果正式工过多,那么每个人均摊到的办公经费就会减少。而劳务派遣的临时工则不同,他们工资低,各项开支都比较少,国有企业成本较低。受资金经费的制约,国有企业更倾向于多招聘劳务派遣的临时工。


三是劳务派遣的临时工更方便管理和使用。国有企业有权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将部分工作外包给一些劳务公司。通过他们,安排人员到企业工作,协助国有企业的正式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国有企业对临时工有非常大的管理权限,能够督促临时工认真工作。而且,临时工能够承担和正式工相同的工作,也能够完成更多等工作任务。有临时工协助正式工,可以让正式工非常轻松的完成工作。


因此,在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国有企业更多的倾向于选择一些劳务公司,通过派遣临时工的方式,缓解企业用工不足的现象,促进企业的发展。


职场百灵鸟


用劳务派遣工也是有限制的,应逐渐取消劳务派遣,因为它既不合理同时也是腐败的温床。


用户4776660358555


关于这些有现实情况,有历史原因,待我一一分析。

为什么国企只签劳务公司,不签正式员工

很多人都认为,签正式员工不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情吗?

这个想法其实并不对,国有企业的董事长也不能随意说我要招多少正式工,这些都是由发改委的下属机构确定的。

为什么呢?

因为国有企业是存在编制的,而编制的多寡,根据国有企业的大小、性质都规定死了的,一个也不能多。

它不同于私营企业招聘,我要多少人,就招多少人,全部都是正式员工。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尴尬的情况,国企要用人,上级给的编制又不够,怎么办呢?

在90年代的时候,于是出现了“临时用工”的情况,国有企业根据事情的多寡,劳动量的大小,会不定时,不定期的找一些人帮忙干活。

干着干着,这些人由【短工】干成了【长工】,时间久了,于是大家不乐意了,变要求【同工同酬】。

但整个地方单位收入是有限的,假如【同工同酬】势必影响正式工和领导自己的利益,为了规避这个问题。

学习西方大型企业,于是开始【劳务派遣】,简单来说非常好理解:你是其他公司派过来干活的,凭什么享有同工同酬,你都不是我公司员工。

所以,到现在,我们发现,一些国企只签劳务公司不签正式工,就是这些原因。

为什么劳务公司派遣工和正式工干一样的活?

理论上来说,劳务公司派遣来的人应该是和正式工干不一样的活的。

因为到现今,大部分正式员工的录用,都是作为干部培养的,顶多在一线学习一段时间。

譬如中石油下属钻井队,正式工进去就是从技术员干起,担任队伍里的3把手或者4把手。

但是,一些历史遗留原因导致了会存在正式工也在干一线工作的情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集体编制:在很早的时候,为了安置一批一线员工,帮其转正,国家是统一授予编制过,但他们的编制有些特殊,被称为集体编制。一般这类人,提拔空间很窄的,虽是正式工,很多还在干一线的活。

  • 特殊渠道:早些年,譬如国家电网等单位都有过相关政策,譬如当兵后专业,可以授予编制;父母双方都是正式员工,读完电力大学(专科也可以),授予编制......这样一批人,做干部培养肯定是不可能的,于是成为了特殊的“正式员工”,随着时间发展,一部分成为领导,一部分还在一线。

  • 派遣工/临时工转正:当然为了安抚人心,给予一些希望,偶尔会存在派遣工转正情况,但大部分转正人群,要么是有背景有关系,要么是立了大功。

总结

  • 劳务派遣是我国学习西方的一种“先进策略”,很好的避免了【同工同酬】的要求,虽然大家忌恨这种制度的不公,也无可奈何;不仅在国企,其实在私营企业也会存在这样的性质。

  • 国企编制的限制,决定了大多数人只能是临时工/派遣工。


蹩脚乌鸦


杏豆观点:最直接的原因:国企和你不签劳动合同,利用劳务派遣,说白了就是为了规避自身的法律风险和降低自身的人力成本。

题主的问题也从另一个面来说明了国企的用工形式,也就是说他只想用工,不想用人,这样做可以给自己省去很多麻烦。

本来劳务派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源之时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此来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但是自从上个世纪传入国内以后,慢慢的就有些变味儿了。以至于现在在我们国家,只要劳动者一提起劳务派遣,就恨的牙痒痒。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单位的灵活用工,有效的避免随意辞退带来的法律风险

实际上,劳务派遣传入国内以后,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是为那些适合于短期用工的单位提供了灵活的用工形式,比如,一些水果蔬菜公司,他们只是季节性的招收员工,过了季节,活干完就不用人了。二是为那些处于流动性的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一些工程,一旦这个地方完工后,就不得不撤到下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些工人不愿意去,就会导致人手不够,只要有劳务派遣公司在,他们就可以让劳务派遣公司在工程所在地招人。

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已经是坏的现象盖过了那微乎其微的好现象,成了很多企业逃避责任,规避法律风险,压榨员工的一种手段,导致很多有过劳务派遣经历或正在进行着劳务派遣状态的人对其是大有意见,甚至是只要一提起“劳务派遣”这几个字,他就有仇视的心理。

像有些企业本来就固定在本地,也需要常年稳定的用工,但是他钻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空子。利用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去不按相关法律的规定去处置员工,而是根据某个人的意愿去处理员工。比如,想裁员,可以把员工返还给劳务派遣公司,而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

二、最大化的降低人力成本,实现企业单位的营收

管理学中有句话这样讲:“公司的本质就是盈利。”企业家可谓是把这句话发扬光大了,硬是在员工的身上硬生生的扣下血汗钱,来实现公司的盈利最大化。

因为劳务派遣工,他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即劳动关系在劳务派遣公司,而企业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是劳务派遣协议,这对于劳动者来说,你去干活的单位,只是用工单位,而非用人单位。很多企业单位正是利用劳务派遣的这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可以给劳务派遣工更低的工资来实现最大的回报。题主所说的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工干的活一样,但是有多少实现了你和正式工一样的工资呢?这就是单位有效的规避了法律所规定的“同工同酬”。

三、正式工不愿意干的,派遣工就可以顶上

很多单位可能是属于重工业型单位,也有生产、运输、储存危险品的企业,很多正式工不愿意干的重体力活,带有一定危险系数的工作,都将会落到劳务派遣工的头上。

现实中,有很多劳务派遣就是干的那些单位里正式工没有人愿意干的活,拿着比正式工将近低一半的工资,却干着比正式工和更苦更累的活计,挣得那些钱,说实话,如果拉下什么职业病,估计都不够往医院仍,弄不好生命也会遭受威胁。这也是为什么劳务派遣工对劳务派遣有意见的原因之一了。

综上所述,企业使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无非就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劳动者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好不要去找那些劳务派遣的工作,以免拿着低工资,和正式工干着一样的活。


笔记簿杏豆


不遵守劳动法,没有爱心,对社会没有责任感,这些企业的领导心术,品德,值得研究


兴国6533


我看你们是搞错了吧,同工同酬不是绩效提成都一样吗?同一个岗位,派遣的和劳务的绩效本来就几乎一样,现在。别拿自己和中层干部比,没有可比性。

还有 别谈什么五险一金福利什么的不一样的,你要知道,要是和劳务派遣一样,那谁还他学习考学校?

你们口中 叫嚣的同工同酬 要公平!这是对公平的严重侮辱!你们所谓的公平,本身就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础上的!人家辛苦付出,为了以后改善生活,苦读学习。你们没事泡妞 网吧的。现在走上社会了,又要叫嚣着同工同酬,开什么国际玩笑!!绩效给分配一样已经很公平了!!


日常9527


很简单的问题啊,这就是为企业节省成本,毕竟一个正式工的工资加福利待遇并不低呀,但是放到一个外聘人员身上他只需要花一个正式工的一半成本就可以同一个派遣人员同时还不需要与这个派遣人员有劳务纠纷,对于企业来讲是相当划算的

这是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从工作内容的角度来看,外聘人员所做的事情和正式工是一样的,这个无可厚非,理论上讲外聘人员应该听从正式人员的工作调度即工作监督,但是因为成本的原因,没办法做到这种状态,所以外聘人员和正式工做的工作是一样的。比如我之前在桥梁工地做技术员的时候外聘人员和我们是同样管理现场技术的。无论从管理和技能培训,大家所接受的待遇都是一样的,仅仅只是工作身份不同而已,其实这也是为了外聘人员能够融入到项目之中同时还能感受到一定的存在感和归属感尽可能地为项目添砖加瓦,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情。

这个问题归结于就是成本问题,企业用尽可能少的成本换来同样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还能免去一些不必要的劳务纠纷这也是很多企业纷纷效仿的原因,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也确实需要有这么一套管理制度没为企业节省一定的成本。


欢迎关注@银桑笔记,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师,十年职场人,专注职场干货分享,感谢阅读、点赞与评论,欢迎关注向我提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