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博爱”和中国的“仁爱”文化:哪一种文化更有力量?

熟悉基督教的人们应该知道,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博爱和同情心。

这两个概念是一个意思,都指向人的怜悯之心,类似于佛教的菩萨心肠。


基督教的“博爱”和中国的“仁爱”文化:哪一种文化更有力量?


需要注意的的是,佛教的菩萨心肠范围极广,不仅包括人的生命,还包括世间一切众生,如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这是佛家关爱生命的基本要义。

和佛家相比,基督教的博爱不包括其他生命,只是包括人类,这是有些狭隘的博爱主义。

如《圣经.旧约》指出:富人应该怜悯穷人,主人应该同情奴仆。

基督教反对阶级压迫,反对邻里相欺,主张人和人之间应互相关怀,互相照顾。尤其是对于社会的特殊人群,像孤儿寡妇,基督教特别强调关爱和照顾他们。

如《旧约.路得记》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婆婆带着儿媳返回犹大,由于家中没有男丁,婆婆年纪已老,只依靠儿媳路得捡拾麦穗为生。

根据犹太人习俗,邻里应该同情和帮助孤儿寡妇,犹太人波阿斯伸出了援手。

波阿斯不仅让路德在自家田里捡拾麦穗,还想办法帮助路德的婚姻大事。

所谓上帝眷顾好人,出于命运的安排,波阿斯最终和路得结为夫妇,并且成为大卫王的先祖。


基督教的“博爱”和中国的“仁爱”文化:哪一种文化更有力量?


根据基督教伦理,这就是爱的力量,也是爱的回报:爱的回报的最高价值是战胜死亡,获得新生。比如耶稣基督的复活就是因为这一点。

在基督教发展盛期,基督教的博爱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种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

比如中世纪欧洲曾经发生过几次大的瘟疫,像黑死病、鼠疫。在这些危机时刻,基督教的修士们挺身而出,他们利用修道院和医院救助了无数人,尤其是那些无家可归的人,那些患病无法治疗的人。

从历史来源上说,基督教收容所也是现代医院的源头,是国际红十字会的起点。

令人遗憾的是,在现代社会,基督教的博爱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似乎受到了很大损害。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20世纪后的每一次世界大战,都有基督教国家的参与,现代世界的每一次地区冲突几乎都有欧美国家的影子。从人道主义立场看,这是违背基督教和平精神的。

根据《圣经》教导,耶稣基督反对暴力和流血,反对武力冲突,主张和平共处,这也是基督教的核心宗旨。

或许是由于国家利益的竞争和对抗,欧美基督教国家总是喜欢介入其他国家的事务,甚至挑起地区矛盾和冲突。这也是现代世界形势动荡的重要原因。


基督教的“博爱”和中国的“仁爱”文化:哪一种文化更有力量?


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更看重和谐,更看重和平相处的力量。

中国人常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可乎,这是一种对待外国友人的豁达态度。

中国人还说,做人要懂得感恩,要知恩图报。这是一种感恩文化和情义文化。

比如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对待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外国朋友及时伸出了援手,像伊朗、韩国、日本。中国已经向这些国家运送了大量救援物质和设备。

其实世上的人心都是差不多的,存在差异的只是文明和文化,是不同文明元素带来的心灵障碍与阻隔。

可以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随着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现代人的心灵会走的越来越近,这个世界将会充满爱,充满和平与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