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達到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農民人均需要多少耕地?

在古代,中國精耕細作的農耕文明一直處於世界首位。近代一百多年的屈辱史使我們全方位落後於世界強國。但是即便如此,中國目前仍然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

從世界糧食產量排名看依次是:中國、美國、印度、巴西、阿根廷、俄羅斯、法國、加拿大、越南、德國。

從畝均農業產值上看,中國仍然處於世界前列:以色列畝均農業產值356.5美元/畝、日本畝均農業產值222.4美元/畝、中國畝均農業產值0214.7美元/畝、美國畝均農業產值77美元/畝、印度畝均農業產值70美元/畝。

總產量世界第一,畝均農業產值也處於世界前列,為什麼我國種地的農民收入遠遠低於美國、以色列等農業從業人員呢?

這其中雖然有科技、自然條件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國種地農民人均耕地面積太少。

我國的耕地面積是18億畝,畝均農業產值剛才說了是214.7,總產值是3864.48億美元。而我國的農業從業人員是三個億,那麼人均農業產值就是0.13萬美元/人。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的情況。

美國的耕地為24億畝、畝均77美元,200萬農業從業人口生產了總產值是1846.99億美元。而美國的農業從業人員只要200萬,人均農業產值9.24萬美元/人。

很清楚,美國雖然畝均產值只有77,但美國農民每人耕種的土地卻有1200畝,而我國農民僅僅6畝。加之美國農業的優越自然條件和科學技術因素,收入差別一目瞭然。

提起農業就不得不提到以色列,以色列的農業基本情況:

全國2/3的土地為沙漠和山地,年均降水量約200毫米,耕地面積600多萬畝,人均耕地0.7畝。

如果要達到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農民人均需要多少耕地?


放眼世界,這樣的農業環境真的是慘不忍睹。但我們都知道,以色列人擁有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他們用科技不但實現了百分之九十五的農業自給,而且每年還有兩億多美元的農業出口利潤。這並不是關鍵,最主要的是他們的農業從業人員只要八萬多人。

以前看過一篇《以色列的水肥一體化,讓每個農民養活113個人!厲害了》的文章,讀完後在感嘆以色列農業厲害的同時,還有一個因素不能忽略:以色列農業從業人員人均耕地是80畝。

農業尤其是受宏觀調控的糧食,種植利潤本來就低,從世界農業來看,維持農業從業人員收入的一個根本原因是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人均耕地。剛才說了,即使是厲害的以色列,人均也需要80畝,而人均產值也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我國農村大量農民進入城市,但目前農村的常住人口仍然有五個億,農業從業人員為三個億。拋開機械化及老齡化等原因,即使減少到一個億,人均也只有18畝耕地。

根據2019年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一萬美元計算,拋開農村常住人口,單純種地農民要達到一萬美元,耕地大約需要人均50畝。如果按照2019全國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計算的話,除去種子、農藥、化肥、機耕、等費用,也許比50畝更高。

大家認為這種算法正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