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老說孩子撒謊,那只是不同年齡段的“非真實表達”

別老說孩子撒謊,那只是不同年齡段的“非真實表達”

發現孩子老說謊,要怎麼做,怎麼引導呢?

果仁媽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從孩子早期階段撒謊背後的原因講起,通過真實案例的剖析,以及育學家的建議分享,提供結合孩子年齡特徵的最佳介入方式和對策,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本文轉自常青藤爸爸,作者小馬哥

ID:ivydad_ivydad,已獲授權

英語中對於“說謊”有兩個詞彙對應,大家比較熟悉的是“lie”。但是孩子說謊,一般會用“fib”,中文翻譯是“無傷大雅非真實言論”。

從語言表達上就能看出,成人需要區分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非真實表達”,對於孩子的非真實的言論,可不能隨便扣“說謊”的帽子。

别老说孩子撒谎,那只是不同年龄段的“非真实表达”

1 孩子過早說謊是壞事嗎?

在2015年Kang Lee的在一次2-16歲的研究中發現,如果孩子能夠越早說出“有說服力”的謊言,那麼他們在青少年階段發展優於普通人的可能性越大。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有說服力”。Kang Lee認為,孩子要說出有說服力的謊言需要具備兩種條件:

第一 孩子需明白成人的思維角度。

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要理解別人的大腦思維簡直太難了。這裡不得提到Theory of Mind,大部分人把翻譯為“心智理論”。但我認為,這個翻譯並不準確,更好的翻譯應該是“換位思考能力”。

3歲之前的孩子,大部分孩子並沒有換位思考能力,他們認為自己看到的世界和所有人一樣

舉個例子,3歲的孩子趁玩伴離開,把玩具車放在沙發底下。他的腦中是無法判斷,自己的這個行為會讓玩伴找不到玩具車,他會默認,玩伴的大腦與自己接受了相同的信息,這也是為什麼,你經常可以看到孩子會因為玩具被藏而發生爭執。因此,如果3歲多的孩子就能判斷出成人的思考角度,那簡直就是天才!

第二 他需要把真實的想法放緩存。

這種大腦的緩存能力可不是所有孩子都有的。Lee在對1200個孩子從2歲一直跟蹤到16歲後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說謊,但是隻有極少部分孩子可以“騙過”大人。

研究發現那些謊言“有說服力”的孩子大腦的“executive fucntioning”(執行功能)可能比別的孩子強,這個腦部功能使得他們可以比常人有更好的信息篩選以及推理能力。

因此,他們可以把一些信息緩存在腦部,並且用高層次的腦部思維,說出具有說服力的謊言。

别老说孩子撒谎,那只是不同年龄段的“非真实表达”

2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為何說謊?

從整體數據上看,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過說謊行為,孩子在早期階段有意識說謊次數處於上升趨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又會下降

研究者對多篇關於孩子說謊數據比對後發現:

  • 2歲多孩子有“意識”撒謊只佔到30%;

  • 到了3歲,有意識比例上升到了60%;

  • 到了6歲之後,孩子的說謊幾乎都是有意識的行為了。

那究竟每個年齡段到底為什麼撒謊呢?

2-3歲的孩子的語言能力才剛剛起步,他們並不具備完整表達整個事情的經過。經常會出現孩子“跑火車”的現象,他們只能順勢往下說,無法清晰的記得語言的起點。所以也容易讓大人感到,他們的說法不符合實際。

有一個很簡單的檢測方法,你可以讓孩子複述一遍剛剛講過的話,幾乎很少有孩子能夠完整的複述。研究也發現,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無法區分什麼是真實發生,什麼是想象。

心理學家Elizabeth Bether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語言具有很強的“堅持性”,這種堅持只是為了表達他的情感和獨立性,與文字內容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比如你會看到3歲的孩子說,“爸爸吃了我的餅乾!”而且反覆說很多遍。這時候你與老公確認,發現並不是老公偷吃的,而是孩子自己吃的。可能你會十分緊張,覺得怎麼這麼小孩子就說謊了?

如果用Elizabeth的觀點,孩子說法只是為了表現出自己很獨立,以及當時的情感可能有些憤怒。這種憤怒很可能是自己喜歡的餅乾被吃完了。由於這個年齡段無法區分想象和真實。剛好這個時候他覺得可能是爸爸吃完的,於是就說出了這樣的言論。因此,家長對於3歲之前的孩子說謊,可以不必驚慌。

别老说孩子撒谎,那只是不同年龄段的“非真实表达”

孩子到了4歲說謊的原因與3歲前有明顯的不同,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真實與想象的區分能力,也是語言發展最好的階段。四歲多孩子的謊言,更多的是一種“語言能力”的炫耀。這個年齡段對於感受的認知很需要父母的幫助。

Lee在接受《週末日報》採訪的時候說,不需要對5歲前孩子的說謊大驚小怪,但是需要把每一次“非真實言論”當做一次與孩子探討感情的機會,告訴他們“誠實”與“說謊”後別人可能有的感受。他指出,如果光用暴力或者其他行為強行制止孩子的說謊行為,並沒有達到任何的教育目的。孩子這個年齡段需要知道自己的言論與別人感受之間的聯繫。

如果孩子到了5-8歲依然經常說謊,家長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研究表明,孩子常常為了逃避一種不好的感受而使用說謊的。家長這時候除了關注這種行為本身,更需要看到孩子謊言背後的需求

3 如何處理?

為了讓父母更好的知道遇到撒謊如何處理,我在這裡分享一個6歲左右孩子撒謊的真實的案例:

一天有位幼兒園老師很著急的來問我,班上家長反映自己家孩子學會偷錢和藏錢了,質問他的時候,孩子還死活不承認,家長特別著急,不知道怎麼辦。

為了提出有效建議,我們必須先弄清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行為。

别老说孩子撒谎,那只是不同年龄段的“非真实表达”

我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覺得匪夷所思。因為“錢”對於幼兒園大班的學生而言,並沒有任何的意義,要產生“偷”和“藏”的行為,更是無法解釋。

在與老師的進一步溝通中,我瞭解到這個幼兒園正好在做與“錢”有關的主題活動,孩子們可以在教室中進行購物等體驗,他們可以把錢換成物品帶回家。從這部分的信息,基本可以判斷,孩子確實通過幼兒園的活動對“錢”的認知進一步加深,並且把他視為一種權利。

可是孩子為何會出現“偷”和“藏”錢呢?如果光從行為上分析,折射出的是孩子認為錢所帶來權利的珍貴,並且想通過“偷”和“藏”來存儲這種權利。如果再往深處思考,孩子並不是稀罕錢本身,而是錢可以置換的東西。

老師反映這個孩子在幼兒園集市中買東西,家長更多的是注重對結果的誇讚,比如“我們家寶寶真棒,今天給媽媽買了一個大西瓜!”

於是我猜測孩子為了不讓父母失望,孩子想用錢去置換更多讓父母開心的東西,並且得到誇讚

那為何一定要使用“偷”和“藏”呢?我認為有兩點原因:

1. 這是孩子目前認識範圍內,這是可以得到錢的唯一方式。

2.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無法認識到,自己這樣的行為會使得父母傷心,他們無法把行為與他人情感相聯繫。

家長不必因為“偷錢”行為而給孩子貼上“道德敗壞”的標籤。對於謊言的狡辯更多是人的本能。這裡再舉個生動的例子,大家就能明白。

比如一個成人開車闖了紅燈,被交警攔下。當交警問你“知道為什麼剛剛我把你攔下嘛?”幾乎所有的成人都會狡辯,目的無非是為了逃避懲罰以及違法者並不認為這種語言會對聽者產生任何感情上的傷害。

别老说孩子撒谎,那只是不同年龄段的“非真实表达”

依據以上的所有分析,我當時對孩子的說謊的行為提出了2條建議:

1.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理解“撒謊行為”對於感情的聯繫。

父母可以試探性的猜測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比如“寶寶,你是不是想要換更多的禮物讓爸爸媽媽開心呀?” 在傾聽孩子的解釋後,告訴他,說謊對於父母情感的直接影響,可以說,“爸爸媽媽很傷心,因為爸爸媽媽認為比這些禮物更重要的是寶寶和我們講實話。”

要給孩子臺階下,不要糾結孩子是否真的承認說謊,更重要的是讓他真切的感受到父母的感受。哪怕用等待,給孩子擁抱,都是特別好的感情傳達方式。

最後進入一個收尾期,家長闡述完感受之後,還要直截了當的告訴孩子,講實話的好處。比如,“如果寶寶和爸爸媽媽說實話,我們可以一起來想辦法去完成,我們也可以一起去超市給家裡添置東西!” 這裡不建議父母再提說謊會受到的懲罰,而是直接說講實話的好處。

2. 以後對於孩子的誇讚,應該注重“過程”而並非“置換物”本身。

父母也需要對這一次“偷錢”行為反思,當時是否太強調“置換物”帶來的喜悅,而不是孩子的努力?

如果適當削弱“置換物”帶來的喜悅,而強調過程,孩子說謊的行為可能一開始就能會避免,例如“媽媽今天可開心了,寶寶學會自己拿錢給家裡添置東西!寶寶不給自己買糖,而是想著媽媽喜歡吃西瓜,寶寶學會和大家一起分享快樂,這點最讓媽媽開心了!”

雖然這個語言十分生硬,但是可能會削弱對於“置換物”本身的誇讚,能夠最好的避免孩子想要用更多的錢去換更有價值的“置換物”。

别老说孩子撒谎,那只是不同年龄段的“非真实表达”

4 更多建議

為了更全面的幫助父母應對孩子的撒謊行為,我特別搜索了美國主流育兒雜誌。教育學博士Marie Hartwell-Walker在回答孩子早期撒謊相關問題時給家長提供很多條建議,挑選了有代表性的5條建議:

1. 家長平時需要“說實話”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提高誠信,成人自己在生活中就必須做到“講實話”。很多孩子的撒謊行為,反映出的是父母平時在與孩子交流中的不誠信。

2.交流前,家長需要確認自己的情緒

在你與孩子交流關於撒謊的問題前,必須要確認自己的情緒狀態。如果你已經感受到自己的焦慮,驚慌,和憤怒,需要暫緩交流,找一個沒有人的角落,深呼吸。

如果你想要交流達到最好的效果,必須保證自己的情緒狀態是平靜的。

3.家長千萬不要期待:一勞永逸

針對早期階段的撒謊,最主要原因是孩子無法區分真實與想象。如果你只是責怪孩子“撒謊”,而不幫孩子區分他們理解的誤區,那麼情況很難緩解。你可以使用“你可能覺得是…但是..”或者“你想象中覺得....其實是…”等語句,幫助孩子更好的去理解這種誤區,才能更好的減少撒謊行為。

3-4歲的孩子,這種理解誤區會重複出現,這是正常的發展現象,千萬不要期待你介入一次他的行為就會消失。

4.儘量避免把早期撒謊行為上升到道德高度

如果你要讓孩子理解“撒謊”是“非道德”的行為,他們幾乎無法明白。即使他們口頭上可能同意你了,最多也是被你嘮叨煩了。

正確的做法是和孩子討論這樣的行為會給聽者感情上造成怎樣的不愉快,並且鼓勵孩子在發生撒謊的當下,就自己想出下次如何處理的方案

。這樣的交流才是真正有效的。

5.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就算孩子有很多次的撒謊行為,你還是需要每一次根據行為本身去幫助孩子,而不要給他貼上標籤。

如果一旦孩子意識到自己在父母眼中就是一個“大騙子”,那麼之後他改變的動力就會降低。同時這種標籤也會降低你對事情發生時候的客觀判斷,增大誤判的可能。

每日話題

你家寶貝撒過慌嗎?你是如何處理的?

留言區分享吧!

- END -作者 | 小馬哥,文章授權轉載自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主理人常爸,本公眾號由耶魯畢業、在世界著名投資銀行高盛工作多年、目前在哈佛大學讀教育學碩士的奶爸創立,旨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推薦優質教育資源。提供大量幼兒英語啟蒙和國學啟蒙在線資源。

參考文獻丨Ding, X. P., Wellman, H. M., Wang, Y., Fu, G., & Lee, K. (2015);Theory-of-Mind training causes honest young children to lie. Psychological science,26(11), 1812-1821;

http://psychcentral.com/lib/when-a-child-lies/

  • 勸罵誇如何勸孩子、罵孩子、誇孩子?這三大溝通難題,現在有答案了

  • 挫折丨越安慰越崩潰,孩子遇到挫折時該怎麼辦?

  • 獎勵丨孩子表現好就獎勵一頓炸雞?這裡有你沒想到的陷阱

  • 如何批評| 孩子犯了錯,什麼樣的批評才不是傷害?

  • 誠信| 答應孩子的承諾到底能不能反悔?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不聽話| 孩子越大越不聽話,父母的權威感是如何喪失的?
  • 學會感恩| “騙人!我和孩子說同樣的話、用同樣的方法,為什麼不管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