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315】網絡購物,5種“陷阱”要注意

今日3.15消費者權益日,因為網購的普及,“棗莊普法”提醒廣大網購消費者: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費,避免各種消費陷阱。

【法治315】網絡購物,5種“陷阱”要注意

套路一:先抬高原價再打折

部分網絡商家故意先抬高原價再打折,造成優惠幅度大的假象,或者通過設置複雜的促銷方式,忽悠消費者。

提醒:貨比三家別盲目搶購打折商品

套路二:刷單、炒銷量和好評

消費者在網購時,通常會查看商家的店鋪銷量和好評率。不過,需提防不法商家通過刷單炒信用。單純因為高銷量而選購,往往容易上當。

提醒:中差評或許更有參考價值

套路三:搶紅包暗藏釣魚鏈接

不法分子騙術可能打著搶紅包、中大獎、幸運抽獎、掃二維碼得優惠等旗號,引誘消費者在不經意間點擊釣魚鏈接,盜取用戶錢款和個人信息。

提醒:別輕易洩露個人信息

【法治315】網絡購物,5種“陷阱”要注意

套路四:預付定金 買不成不退

網上很多商家都提前設置了預付定金規則,要求消費者預付定金方可低價預購指定促銷商品,若消費者未在規定時期內支付尾款,定金則不予退還。

提醒:保留證據防止商家事後不認賬

套路五:預售商品不能七日無理由退貨

有不少電商偷換概念,聲稱“預售類商品”或“定製類商品”不支持七日無理由退換貨。

提醒:只有四類商品不能退:消費者定做的,鮮活易腐的,數字化商品、報紙期刊以及其他根據商品性質並經消費者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