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金秋的木樨: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忆金秋的木樨: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母亲极其喜欢花,父亲就在院子里给她种了两株桂花。母亲说桂花非常的娇气,只要气温有一点不适宜就不容易存活。于是每在冬季来临的时候,父亲就给桂花树根上包裹了厚厚的稻草用来御寒。一到中秋时节,家里的桂花树上就盛开了金黄色的小花朵,那是桂花树生命中最美丽的时节。桂花的花香幽远而宁静,香飘四溢。大人们盼着桂花的香味早日飘来,小孩子们盼着桂花做的美食。于是这两株桂花树也就在一家人的期期艾艾中慢悠悠地盛开了花朵。

桂花的香味远近浓淡正相宜

秋天刚刚到,桂花在一夜之间就绽开了无数的小花蕾,那些小小的花朵害羞地隐藏在细密的树叶当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树枝上就露出着星星点点的花朵来。白天,桂花是不怎么招眼的,因为其他的花朵都要比它开得更加艳丽。可是一到了夜晚,桂花的芬芳就卓然而立了,夜晚的寂黑怎么也藏不住那种花香四溢。

桂花的香味是清清淡淡的,清香里面带着一股甜甜的味道。我每天放学回家,刚一走到院门,一股香味就扑鼻而来了。这种香味是让人身心都很舒坦的味道,并没有其他艳丽花儿那种刺鼻的气味。家里其他的花也是有着香味的,但是我并不喜欢。每种花的香味都是截然不同的,母亲也在院门的篱笆边种了很多月季花,月季花的香味太过于浓烈,并不是我喜欢的味道。花园里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胭脂花,香味有点像劣质的香水,给人一种庸脂俗粉的感觉。

而桂花的香味却正应了那首诗:“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桂花的香味远近浓淡正相宜!


忆金秋的木樨: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对桂花的宠爱

四川新都有个桂湖,是明代大才子杨升庵的家。杨升庵在桂湖里“沿堤遍种桂树”。每到中秋时节,桂花就香飘十里八乡。历史上众多的文人墨客,对桂花也有着极其的宠爱,留下来很多脍炙人口的美妙诗词。其中南朝的美人张丽华也尤其喜欢桂花,为此,陈叔宝为讨美人欢喜,还为张丽华专门建造了一座桂宫。

在《南部烟花记.桂宫》里这样记述:“陈后主为张贵妃丽华造桂宫於光昭殿后。作圆门如月,障以水晶。后庭设素粉罘罳,庭中空无他物,惟植一桂树。”即便是很多人认为陈叔宝荒唐无能,但是桂宫里的这一株美丽的桂树,已经让人遐想连篇,意犹未尽了。


忆金秋的木樨: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桂花糕的回忆

因为母亲爱桂花的缘故,也因为外婆做的美味桂花糕的诱惑,所以我也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桂花。一家人在院子里团团围坐,月亮光悠悠闲闲地照着小院,清风把一阵阵的桂花香味吹拂过来,明月、清风、桂花,让人真有那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了。

每年当桂花开得最盛的时候,外婆总会摘下一些花朵来做桂花糕,咬一口桂花糕,甜甜糯糯里夹杂了清清浅浅的香味,吃完一片就满口飘香了。因为贪吃的缘故,所以总翘首以盼花开的季节。外婆去世的那一年刚好也是桂花飘蕊,满树的桂花树上依旧是星星点点的花朵,可是再也吃不到外婆做的桂花糕了。

我摘了很多桂花放在一个漂亮的玻璃瓶里面,带回了北京。这瓶桂花我舍不得吃,我把它放在了窗台上,每当清晨的阳光洒在桂花瓶上,看着那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蕊,我就又想起了那曾经桂花飘香的往事,想起了外婆做的那些香甜可口的桂花糕了。


忆金秋的木樨: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桂花是有佛性和具佛缘的花,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桂花也被称为木樨,清朝有句诗:“木樨盈树幻兼真,折赠家家拂俗尘;莫怪灵山留一笑,如来原是卖花人。”桂花美的,香的有点亦真亦假,如梦如幻,桂花的清幽雅香可以去掉俗世中的烟尘和烦扰。这么圣洁的花儿既可以用来虔诚供佛,也可以放在家里香飘四溢。

小时候外婆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挂榜山,山上住着一个小伙子和他的母亲,小伙子对他母亲非常的孝顺。有一次,他母亲生病了,一直卧床不起。小伙子心急如焚,每天都去悬崖陡壁上给母亲采草药。正好有一天小伙子又在悬崖上采药的时候,就被观音菩萨看见了,观音菩萨决定成全小伙子对母亲的一片孝心。晚上小伙子做了一个梦,梦见月亮里面有一棵很大的桂花树,桂花树上结满了金灿灿的桂花,只要采摘了桂花泡水喝,就能治好他母亲的病。醒了以后小伙子就按照梦里的方法,去摘了桂花泡水给母亲喝,他母亲的病就真的痊愈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优美的民间故事,我也不指望桂花真有这么神奇的治病功效。但是看着这小小的,娇羞的花朵,闻着这疏淡清幽的味道,就会想起了过往的那些美好回忆。此生不求美味珍馐,不慕名花异草,只求有一方小院,种有一两棵桂树,捧清茶一杯坐于桂树下,让桂花的香馥缠绕此生就已足够了。

忆金秋的木樨: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