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原来

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陕西汉中地区,是当年诸葛亮北伐战争的大本营。汉中的勉县,有后主刘禅下诏修建的武侯祠。

今天勉县武侯祠,文物荟萃,仅历代碑石近百通,还有许多佚失的碑碣,散见于历史文献中。


在这林立的碑碣里,不乏涉及南阳的内容。如,现存的唐碑,是目前所知较早记述诸葛亮躬耕隐居于南阳的唐碑。


该碑题为:《蜀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铭并序》。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此碑,是中唐时期德宗贞元十一年,即公元的795年所刻立。


也是全国现存武侯祠庙碑刻中较早的一通。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其中,碑文介绍了诸葛亮是隐居求志于南阳,待时而出:


伊昔武侯,踠足南阳。退藏于密,不曜其光。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同时,碑文中的诸葛亮“踠足南阳”,要比刻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的成都武侯祠著名唐碑《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中的“躬耕南阳”早14年。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唐代的南阳,已经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地理概念,就是指今天的南阳市。该碑对于我们了解诸葛亮与南阳,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勉县武侯祠除唐碑以外,现存的碑刻中还有不少涉及诸葛亮与南阳的内容。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岳飞将军在南阳所书的诸葛丞相"出师二表",算是珠联璧合中的经典了,也逐渐成为南阳以外诸葛亮纪念场所不可缺少的文化了。


而在诸葛亮北伐战争的前沿基地、在诸葛丞相的长眠之处的武侯祠,这个珠联璧也确实显得格外有意义。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那诸葛亮,就是为了报答南阳的知遇之恩,实施成都的北伐宣言,结果长眠于此、后人并在这里建祠祭祀的呀。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站在定军山下的武侯祠,如同立于武侯墓旁一样,我们同样能感受到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豪迈气概,和九百余年后岳将军"挥泪走笔"
的无奈与悲愤!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今勉县武侯祠,还保存有《重修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庙记》碑。

这个"庙记",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即公元1485年,由陕西汉中府儒教授范寇撰文,汉中府儒教授任永修书丹。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该碑内容,叙述了诸葛亮与南阳的关系,以及诸葛亮与刘备建立起来的鱼水君臣关系:

惟侯是时,高卧南阳,不求闻达,先主以帝室之胃,三顾于草庐之中,憣然而起,许以驱驰,知先主之足以有为也。


清代的果亲王,曾于雍正十二年,即公元1734年来勉县主持修建了武侯祠,并留下了诗刻,内容赞颂了诸葛亮的南阳际遇和他鞠躬尽瘁的悲壮人生:

遭逢鱼水自南阳,

将相才兼管乐长。

羽扇风流看节制,

草庐云卧裕筹量。

丹心一片安炎鼎,

浩气千秋壮蜀疆。

……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李调元,曾于乾隆年间拜谒了武侯祠,并作有包括歌咏南阳诸葛亮文化的《谒武侯祠》诗一首。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五丈原头泪满颜,

武侯高冢定军山。

龙岗伯仲钓耕外,

鱼水君臣寄托间。

风过琴台松冷冷,

两淋战鼓草斑斑。

三分未了孤忠恨,

犹有灵魂日暮还。


清嘉庆六年,即公元1801年,沔县县令马允刚敬录了《忠武侯梁父山吟琴吟碑》。

诸葛亮在南阳躬耕垄亩时,时常吟唱《梁父吟》,他是通过巜梁父吟》来抒发自己远大的志向与胸怀。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本祠道人王一奎作有《谒武侯庙》诗,也对诸葛亮、刘备的南阳际遇大加赞赏。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谒武侯庙

隐隐南阳结草庐,

君恩三顾费踌躇。

三分天下悬图画,

分裂疆域魏与吴。

六出祁山志不磨,

五丈秋风奈若何。

三家宫阙今安在,

惟见先生庙巍峨。


中华民国四年,即公元1915年,一位称作渤海居士的史儒俊路过勉县,拜谒了武侯祠,有感而发,作诗一首。全文是:

庐荆襄、葬沔阳,

定军山前即是卧龙岗。

立碑碣,建祠堂,

父子兄弟列成行。

回想当年破曹日,

赤壁鏖兵助周郎。

伐魏和吴先筹定,

六出祁山义尊王。

勋虽垂青史,

终归无有乡。

观此地,雅风光,

馨香俎豆千秋亨。

冬青摇院内,

石琴横几旁。

万岩秀,两柱香,

西临一带囗沧浪。

古柏苍松耸天际,

琦花瑶草送芳芳。

径曲曲,殿苍苍,

犹如抱膝隐南阳。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我对史儒俊大作首、尾句的理解是:

结庐在荆襄大地之南阳的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请、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结果却长眠在了北伐途中,葬于沔阳。定军山是诸葛亮兴复"汉室"策源地南阳卧龙岗的延续,站在山顶如同立于岗上一样,都能感受到诸葛亮"北定中原"的愿望。

沔阳武侯祠宁静曲径,殿堂苍茫,来到这里如同到了南阳卧龙岗,见到了抱膝长吟的诸葛亮。


民国十七年,即公元1928年,拜谒勉县武侯祠的文人郭世芳,以崇敬之情题诗一首。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咏诸葛武侯

中原逐鹿,南阳卧龙。

三分天下,偏安蜀中。

精忠贯日,意气吐虹。

一朝俊杰,千古英雄。

谁能与比,伊吕周公。

聊掇数语,以志高风。

作者对诸葛亮历史功绩及人格魅力予以极高的赞扬。


————

“悠悠胜迹南阳情”

系列短文之二十

欢迎批评指正 欢迎扩大宣传

————

张晓刚:原来,这里的唐碑先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1986年6月8日于勉县武侯祠


遨游在金戈铁马、万花纷呈的三国时代,陶醉于文韬武略、人才辈出的鼎足之世,钟情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武侯文化,耕耘在三顾遗踪、万代景仰的卧龙沃土——我其乐无穷。

——张晓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