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刺激經濟放大招!南京3個億,浙江又來10億。湖北值得期待…


各地刺激經濟放大招!南京3個億,浙江又來10億。湖北值得期待…


香港、澳門為緩解市民經濟壓力並帶動消費,相繼承諾向居民發放現金,澳門還將發放每人3000澳元的消費券,令許多人十分羨慕。

近日,為刺激消費回暖,南京、浙江、河北等地也宣佈將向居民發放各種形式的消費券。其中,南京發放的消費券總額超過3億,浙江更是高達10億。

為刺激消費回暖

多地發放消費券

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於3月16日公佈,不少分析機構認為該指標將會錄得大幅回落,甚至是負增長。

各地刺激經濟放大招!南京3個億,浙江又來10億。湖北值得期待…


消費一向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7.8%。

中泰宏觀研究團隊估算,預計旅遊1季度收入下降或為1.2萬億元、餐飲零售收入下降9600億元、交通運輸1400億元、電影100億元。如果只考慮旅遊、零售等消費對本行業的影響,那麼消費下降將使得1季度GDP減少約1.4萬億。

消費不疲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此外,企業的復工復產也需要消費需求的支撐。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3月8日發佈的萬字報告也指出,香港澳門“發錢”的政策還是可以借鑑的。只不過直接發錢並不合適,建議通過發放消費券的方式來進行補貼。

近日,為刺激消費回暖,多地打出“組合拳”,其中一項重要政策便是發放消費券。

近日,南京承諾向市民及困難群體發放總額度為3.18億元的消費券,主要包括餐飲消費券、體育消費券、圖書消費券、鄉村旅遊消費券、信息消費券、困難群眾消費券、工會會員消費券等7大類,消費券發放採取網上搖號的方式。

相較於種類豐富的“南京消費券”,其他地區所發放的消費券僅能用於少數場景,用途相對單一。

3月2日,山東濟南市委、市政府印發相關文件,推出2000萬元文旅消費券,主要用於拉動文旅消費。

3月6日,遼寧省引印發相關文件,鼓勵各級文化和旅遊部門向大眾發放惠民文旅消費券。

3月12日,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表示,浙江將推出總價達10億元的文旅消費券和一億元的文旅消費大紅包。

近日,河北省提出今年將實施擴大消費十大專項行動,安排專項資金1500萬元,實施體育消費券補貼政策,擴大健身人群規模。

上述多地發放的消費券,以文旅消費券為主。一方面,五一長假即將來臨,文旅消費券疊加假日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促進效果。另一方面,餐飲、旅遊行業在本次疫情中受影響較為嚴重,專用於文旅的消費券也有助於以上兩行業的恢復。

此外,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田國強指出,“湖北這次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作出了很大犧牲,影響很大,建議中央和地方給予湖北特別是武漢低收入階層收入補貼或消費券,相關財政支出由中央財政轉移支付。”

湖北地區居民收入受影響情況最嚴重,向湖北發放消費券,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市民的收入損失,同時刺激消費。疫情結束後,湖北地區的消費券相關政策也值得期待。

九成人認為

疫情後有補償性消費

許多人認為發放消費券應該作為刺激經濟的工具之一,但也有一些專家持不同看法。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清傑認為,鼓勵消費是必然,但消費券本身是否需要重啟值得商榷。

中國財政學會副秘書長馮俏彬曾表示,消費券是一次性或暫時性的收入,不穩定,對長期消費影響不大。關鍵是在控制疫情的前提上,儘快分級分類復工復產,穩定就業就是穩定收入,收入穩定了,消費自然就穩定了。

廣州大學南方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韓和元認為,“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和消費券的刺激,如果在這個節點,又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又推出消費券,很可能出現如下兩種情況:一是物價直接飆升。二是財富的逆向再分配。”

此外,消費券”實質上是財政通過轉移支付提振消費的一種形式,消費券的成本也主要由公共財政支出直接承擔。

2019年,重慶、吉林、黑龍江等省份的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2020年,全國有20個省份調低了今年財政收入的增速。本次疫情期間,企業效益大幅下降疊加減稅降費政策大力度推行,多地財政收入更是受到較大影響。財政收入能否負擔消費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其實,即使沒有消費券的刺激,近期居民消費狀況也出現了積極變化。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表示,商務部重點監測的1000家零售企業日均銷售額比2月中旬增長5.6%,這是自1月下旬環比連續負增長後首次迴歸正向增長軌道。

在江蘇省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在近日發佈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江蘇省居民消費意願的影響調查報告》中,近九成受訪者表示,疫情結束後會有補償性消費。

相信,在疫情結束後,居民消費定會迎來反彈,各地推出的消費券政策更是錦上添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