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生不出孩子被婆婆趕走,改嫁豪門後連生11子,一個兒子家喻戶曉

男尊女卑,一度成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恥辱烙印和標誌之一。當古代帝王認為男權高高在上,理所應當之時,他們忘了,人類歷史上還有一個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同樣,許多人錯誤地認為男尊女卑源於儒家,而昌盛於北宋之後。實際在先秦時期,中國文化就已經蘊含著這一思想了。

因生不出孩子被婆婆趕走,改嫁豪門後連生11子,一個兒子家喻戶曉

《周易-繫辭傳上》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只是如同歷史上所有的精英主義與民粹主義一樣,精英主義之言,總會被民粹主義者扭曲。不但《周易》此言之意,並非如後人所認為的那樣,將男尊女卑四個字,無形中在人格層面進行了替換。連之後孔子所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言“男女有別”,也被後人歪曲了。《周易》中的天尊地卑,並不是指“上天高貴,大地卑賤”,相反,天地都很重要。

因生不出孩子被婆婆趕走,改嫁豪門後連生11子,一個兒子家喻戶曉

誠如王守仁先生在《傳習錄》中所言:“沒有天,就無所謂地;沒有地,也無所謂天。”可見,天地都很重要,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同樣,尊和卑字,在中國古代精英思想中,也沒有貴賤之別。正因如此,說“天為尊為男,地為卑為女”,並不是在人格上區分出男女之別。然而,隨著中國歷史發展,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如此寶貴的精神遺產,卻被許多後世所謂“霸者思想”硬生生給扭曲了,將男尊女卑,扭曲成高低貴賤。

因生不出孩子被婆婆趕走,改嫁豪門後連生11子,一個兒子家喻戶曉

從此,這種局面就再也沒有緩和,當程朱理學最後一次用專業和權威的論據,為這種錯誤而荒唐的思想強力背書之時,連女性自己都認為是如此的了。民國時期的才女莫秀英,就是這樣一位錯誤觀念的犧牲品,只不過她的命運比較幸運。莫秀英出生於1900年,屬於當時比較貧困的家庭。不過她天資相當高,尤其是擁有一顆晶瑩剔透的心。

因生不出孩子被婆婆趕走,改嫁豪門後連生11子,一個兒子家喻戶曉

出生在那個父母包辦婚姻、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的年代,是她的不幸。8歲成為童養媳,16歲嫁人,然而婚後始終生不出孩子。那個年代,不僅要生出孩子,還一定要生出男孩,否則就要被扣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帽子。最終,莫秀英婆婆一氣之下,將她趕出了家門。莫秀英面臨的境況,是那個時代女性最大的不幸。一來沒有子女,二來被丈夫休掉,更嚴重的是,正是因為沒有子女,才被丈夫休掉,那個年代,這樣的經歷幾乎等於孤身終老。

因生不出孩子被婆婆趕走,改嫁豪門後連生11子,一個兒子家喻戶曉

不過,當時的豪門陳家,將莫秀英從“水火”中拯救了出來,這就是她命運的幸運。1918年,莫秀英遇見陳濟棠,因為莫秀英長相很好,陳濟棠對她一見傾心。在得知莫秀英的經歷後,陳濟棠不但沒有嫌棄她,反而處處為她考慮。他對莫秀英說:“如果你願意跟著我,我一定娶你為妻。只是為了過家人這一關,我只能先委屈一下你,將你納妾,之後再轉為正妻。”

因生不出孩子被婆婆趕走,改嫁豪門後連生11子,一個兒子家喻戶曉


因生不出孩子被婆婆趕走,改嫁豪門後連生11子,一個兒子家喻戶曉

莫秀英被陳濟棠的真心和執著打動後,就答應了他。誰知,原來生不出孩子的莫秀英,嫁給陳濟棠之後,一口氣為他連續生了11個孩子。因此,當時許多人都感嘆莫秀英之前是“不得其人,不得其時”,現在卻是“得其人也得其時了”。這十一個孩子,都非常優秀,其中6位孩子,都擁有碩士以上學歷。

因生不出孩子被婆婆趕走,改嫁豪門後連生11子,一個兒子家喻戶曉


因生不出孩子被婆婆趕走,改嫁豪門後連生11子,一個兒子家喻戶曉

而其中一位,更是家喻戶曉:陳樹柏。陳樹柏的經歷可謂頗有傳奇色彩,因為他是科學界中的將領,是將領中的科學家。陳樹柏在年輕時,首先從軍,由於父親是國民黨一級上將,因此自己的從軍之路頗為順利。不過因為他真正熱愛的是科學,因此激流勇退,在年輕時又進軍科學之路,後來更是在美國創辦了國際科技大學,成為該大學的第一任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