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第一人,联通强势领跑eSIM时代

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不动摇。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推动有序复工、增强内生动力成为了“稳预期”的头号任务。而经济发展这场硬仗的杀手锏,就是“新基建”。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等31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投资总额已经超过40万亿。

“吃螃蟹”第一人,联通强势领跑eSIM时代

提起基建,大家就会想到“四万亿刺激”、“印钞票的时代”。但这次“新基建”和以往所说的“铁公基”有所不同,不是重走老路,而是国家因势利导,聚焦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基础设施,从远程办公到在线课堂,从智能护理到远程医疗……构建一个以智能经济为驱动的新基建和民生基建,实现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的目标。

以人工智能为例,回顾疫情爆发至今各地采取的防控措施,无论是实时体温检测还是药物研发、医学辅助诊断等方面,人工智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疫情激发了全民健康意识,人们既希望通过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又渴望时刻掌握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相信疫情过后,凭借健康检测和运动管理优势的可穿戴设备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可穿戴设备爆发期临近 智能设备稳当主力军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可穿戴设备进入高速发展期,景气度持续提升,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智能手机演变成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逐渐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据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2307万台,同比增长34.3%。

其中智能手表作为细分领域最具成长性的品类,市场空间价值呈上扬之势,众多企业厂商都在抢占腕部带来的生意。据IDC预测,2022年智能手表的全球出货量有望翻倍,达到1.904亿台。

“吃螃蟹”第一人,联通强势领跑eSIM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可穿戴设备有着可观的市场空间,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甚至部分产品有些“鸡肋”,单纯的功能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就拿消费者常用的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来说。以往,我们使用智能手表查看信息、打电话均需要与手机连接才能实现,一旦离开手机,智能手表就失去了网络连接,除了可以计计步、听本地音乐外,和看时间的普通手表没区别,因此被认为是智能手机的附属品。而这一问题,随着eSIM卡的逐渐普及有所改善,智能手表开始摆脱“手机配件”的固有印象,作为独立产品发挥作用,可以直接打电话,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


无卡更自由 联通eSIM业务全面上线


什么是eSIM?简单来说,eSIM卡又称嵌入式SIM卡,摒弃了传统的可拆卸式SIM卡的设计思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可通过网络下载到移动终端。

“吃螃蟹”第一人,联通强势领跑eSIM时代

有了它,无需插入物理SIM卡,终端的相关设计变得更加自由化,也不用来回跑营业厅,可通过空中写卡的方式来实现灵活的远程配置,不会因为没有WiFi变成“砖头”,每一个移动终端都能独立使用移动网络上网。可以说,在终端、生产、储运、交付等方式上,eSIM的出现是对移动通信技术的革命性颠覆,势不可挡。

常言道,会把握趋势的人,一出手就已经赢了!毫无疑问,在这条赛道上,联通已抢夺先机。作为中国内地最早推出eSIM业务的运营商,联通已建成全球首个运营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SIM管理平台,开发了中国市场唯一的eSIM电子证书服务体系,完成了IT支撑系统的全网升级改造,率先打开了eSIM时代的大门。

笔者认为,联通在eSIM业务方面始终保持国际同步,国内领先优势,主要得益于前瞻的布局及无数次的开发实践。

早在2015年,联通就开始发力了,制定了基于eSIM发展消费物联网业务的战略。仅用时2年,成功打造了自主开发的eSIM管理平台,同年11月,与华为合作推出了支持eSIM独立号码业务的华为运动手表,并在上海、天津、深圳、广州、武汉、长沙、郑州等7座城市启动了业务试点。

“吃螃蟹”第一人,联通强势领跑eSIM时代

2019年3月29日,联通正式宣布,将eSIM可穿戴设备独立号码业务从试点拓展至全国,标志着eSIM业务开始全面普及。笔者所在的北京地区,eSIM业务更是“炙手可热”,北京联通用户一时间争相尝鲜。也许再过几年,我们真的要跟SIM卡说再见了。同年12月,联通再次传来好消息,获得了eSIM可穿戴一号双终端业务及eSIM物联网业务全国试商用许可,成为全球首家自研自建符合GSMA标准的eSIM服务器的运营商。

2020年1月1日,联通宣布eSIM可穿戴设备一号双终端业务从试点的几个城市陆续扩展至全国,这是继率先全国开通eSIM独立号码业务后的又一次重大革新。

此次创新在于“一号双终端” 业务的突破,何为“一号双终端”?

一号双终端

顾名思义就是两个终端共享一个号码与套餐资源,并实现独立的蜂窝移动通信。说白了,相当于把你手机资料备份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即使没带手机,一个开通了eSIM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照样能让你实现便捷高效的生活,打电话、支付、刷地铁卡等功能都不在话下,真正做到手机离身,通信服务不离身,为智能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吃螃蟹”第一人,联通强势领跑eSIM时代

德鲁克有一句名言:

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深以为然。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要想不被淘汰,我们就必须与时俱进。在产品定位方面,联通看到eSIM领域的前景,也敏锐洞察到了消费者在不断迭代更新,并及时抓住新生代消费群体的痛点需求,深耕青少年等细分市场的产品精细化宣传,打造“年轻人新消费需求”首选运营商形象,踏入产品更年轻、营销更前沿的新阶段。

在服务和专业方面,联通一如既往秉承着卓越的用户体验理念,着力增强创新发展新动能,借助集约化、智能化的码号资源管理体系,积极拥抱eSIM国际标准,和其他产业链进行深度合作,引领国内eSIM的发展,打造数字化生活基础设施,让eSIM全面适用于个人助理、智能家居、车联网等各类场景,各行各业合作伙伴都将从中受益。

这只是联通eSIM的一小步,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物联网。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来临,以eSIM为基础的创新应用及移动通信等相关产业将催生新的商业合作模式,重构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根据麦肯锡、IHS等机构预测,全球将在2021年实现50亿个连接数;年复合增长95%,2022年eSIM市场规模将达到54亿美元,将在车联网、工业物联网及其他个人消费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眼下,联通已在物联网市场大放异彩,2018年以来已配合10余家企业、20余款消费互联网智能终端,完成eSIM技术对接。其中包括可穿戴、平板、POS机等多种品类,涵盖运动、家庭、医疗、娱乐、教育等各类应用场景。


办理渠道多样 通信体验升级


想必不少朋友都希望不适合带手机的场合,可穿戴设备能够派上大用场。很简单,开通联通eSIM可穿戴设备一号双终端业务即可。目前,该业务已支持在小米手表、Apple Watch Series3/4/5、Jeep F02(eSIM版)、瑞恒8606 eSIM智能手表、AMAZFIT 智能手表2等终端使用。

“吃螃蟹”第一人,联通强势领跑eSIM时代

那么如何开通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联通在这方面的设计也是相当人性化,建立了联通手厅APP开通、线上公众号开通、线下营业厅开通等多渠道办理体系,为用户提供有温度、智能化的服务。

Apple Watch的用户就更容易了,在手机Watch应用中选择“蜂窝网络”——设置蜂窝网络——输入手机号码、服务密码、身份证信息,验证成功后即可自主开通。

对于用户来说,业务资费同样是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为了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联通为eSIM可穿戴独立号码业务配置了灵活多样的单产品及合约产品资费政策,大幅度让利于用户。

目前eSIM业务的资费简单明了。自2020年1月1日起,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开通当月,按天计费,次月开始按10元每月的标准收费,合并计费专属功能服务。

“吃螃蟹”第一人,联通强势领跑eSIM时代

北京联通主打金融分期方式,买eSIM手表,搭配5G冰激凌套餐的199、299元档位,可分别直降1200、1800元。此外,还为裸机用户设计了零首付、零利息等多种优惠政策,为用户提供低门槛的灵活选择。

“吃螃蟹”第一人,联通强势领跑eSIM时代

在eSIM领域,联通承担起探路先锋的角色,敢为天下先,不断挖掘扩展eSIM服务和生态体系,笔者相信,在2020年,联通将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便利。

eSIM功能开通方式如下:

“吃螃蟹”第一人,联通强势领跑eSIM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