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请举一个让你“太难啦”的事例,你解决了吗?有何感悟?

李先生美玉生辉


从教二十年来,遇到过无数“我太难了”的事。但唯有一件事,一直小心翼翼地藏在心底,偶尔想起,内心还是酸楚苦涩。今天把我的经历写下来,希望能对教师朋友们有所借鉴。

事件回顾

新学期伊始,学校在新学期工作大会上宣布了一个消息。我和另一个老师执教的班级,因为班级总分排在年级末尾,为了学校发展,学校决定把这两个班拆分。学生被打散,分入其它班级。

我不记得当时怎么给学生宣布这个消息的,只记得说完后匆忙地逃离教室。我不敢面对学生震惊、失望的眼睛,不想看到他们搬着桌椅走向陌生的教室。

虽然我执教的学科学生考得还不错;虽然不少同事也来安慰我,说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作为班主任,我不能去抱怨学生,更不能去抱怨付出了辛勤劳动的任课教师们。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是把责任都揽在身上。

我第一次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变得自卑而胆怯。我不愿去参加同事们的聚会,也不敢去看我以前教的学生。虽然我很想知道他们在新的班级是否适应,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是否热情。就连站在曾经无比熟悉的讲台上,也没有了往日的高谈阔论,激情飞扬。我变得消沉起来。的确,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还能做好什么呢?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期是我教师生涯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

走出困境

五班,这个我从初一就开始任教的班级,学生们并没有因为“拆班”事件而怀疑我的教学能力,反倒在课堂上更加配合我,课堂氛围比以往更和谐、融洽。在他们的课堂上,我总能感到舒心和快乐。这群可爱的孩子,用这种方式来支持我。六班,这个我新接触的班级,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我也很快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还有学生在周记中给我写道:“老师,分班不是你一个人的错,不要那么自责。”让我很感动。而我以前教的学生,有空就来我办公室聊天,谈谈他们在新班级的学习生活,对我没有丝毫的埋怨,还有学生在QQ上给我留言,说我在他们心中一直是一个好老师……这些来自学生们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正处在困境中的我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有这样可爱的学生,我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消沉下去呢?

收获成长

是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重新站起来的勇气。我此时更渴望和学生一起创造成功。于是我认真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更加清醒地看清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我认真阅读教育专著,上教育论坛学习充电,想办法充实和提高自己。精心地备课、上课,研究教材教法,争取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满意。课下和老师们交流,取长补短。不久,我感到久违的信心又回到了身上,站在讲台上,我感到更加从容和自信。我已经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并获得了成长 。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渐渐取得了回报,学生的成绩在市里的排名稳步提升,我也连续获得了学校的达标奖,自己的课也受到了同事的赞许和校领导的表扬。同时被市区教研员招聘为市教研网站的版主。这一切让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反思感悟

投身教育行业,总要面对无数的问题和挑战,挫折失败接踵而至。有时会压得你透不过气来。但要坚信一点,阳光总在风雨后,凤凰生于涅磐中。你经历过的所有困难,都会使你更加强大,成为你人生重要的资本。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我相信我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因为有一群可爱的学生给我信任和支持,这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青石论教


说说我最近的一次“太难了”的亲身经历:

上一周,8日,学校发出通知“为了做好新冠肺炎防疫防控及下步开学准备工作,请各位学生自备好口罩。如需代购,以自愿为原则,请于10日晚11点前报到班主任处。’’我作为班主任立即转发到家长群,多数家长关注到了学校通知,孩子没备有口罩的家长纷纷报数给我了,已经备有了的也说一声了。最后截止时间前几个小时,我又多次转发通知,强调截止时间,就怕有人错过了时机。

结果,等我统计本班自愿购买数量并转账绘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后,学校也已全部截单后。直到第二,第三天又陆续有三位长打电话询问我还能不能报名购买口罩,解释说昨天前天没有空看孩子的班级微信群通知……

作为班主任,我太难了。明明每位学生的家长都拉进群了,自家宝贝孩子的班级群的多次通知,竟然说两天了没有空看。哪怕是一天瞄一次班级群也好呀!

作为家长,在当前疫情势下,应当多关注孩子班级群里通知消息,既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更是关心孩子的具体表现。

最后,我只能答应从为自己购买的口罩里匀一点给他们了,不然,我还能怎么办?

要知道,现在口罩太难买了!

唉,我太难了!



灵妙99


我从担任教师工作以来,一直都是辅导员和班主任,遇到的学生各式各样,很多至今还让我哭笑不得,有时让我下不了台,极其尴尬也有不少,在我记忆中有一个画面感至今还无比清晰。

那个学生叫小武,是个在中学阶段都积累了无数与各种老师斗争丰富经验的学生,当时加入我的班,几乎每天都能把各科老师气晕,他就是我行我素,我一开始经常狠狠批评他,后来还给他家长沟通过,甚至停课反省,有一天矛盾来了个大爆发。一天早晨我的班级内线通知我赶紧来教室,我一进门就看见黑板上画了一幅画“武松打虎”,他性武我姓胡,含义不言自明,我当下压着火问谁画的,他马上站起来说“我只想反映民意”,当时我那个气啊,我直接说去给你家长打电话,让他们火速到校,没想到他却淡淡的说:我不上了,也不伺候你了。说完摔门就走了。我当时傻了。


藤筹劲草


对于“太难啦”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有遇到过,不过我认为一个人想成为真正成功的人是“太难啦”,无论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成名的歌星,在他们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苦辣酸咸。就拿我做的一个抖音小视频来说吧,我做的是“简谱入门”的小视频。视频时长就一分钟,在这仅有的一分钟内既要完成讲解又要完成试唱也是很难的。首先编排内容,多了时间不够用,少了表达不清,所以内容要短少精炼,这些必须精心安排。其次讲解试唱,受时间影响,讲解的每一个字,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做到画龙点睛,试唱从音准到节拍都要唱的万无一失,这样就要经过无数次的演练。我就拍这么个一分钟的小视频都要花费半天的时间,所以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实在是太难啦,也从中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正含义了。



远墨近朱


一、师生关系紧张,大事不能化小,小事不能化了

在现在的师生关系里,老师越来越多的成为了背黑锅的人,一旦不小心得罪了谁,这口大锅会给扣过来。有时,发生点事情,就会被社会诟病,被家长指责,似乎整个教师群体都存在着严重问题一样。更可悲的是,许多老师都不敢与学生较真,因为一旦事情被放大了,受到伤害的往往是老师本人。

某个学校有位学生在上课间操时不自觉,老师本来没想怎么样,大腿稍微抬了一下,这位学生本能地用手挡了一下,这下好了,手指受伤了。家长不管孩子是对是错,立即翻脸不认人,与教师、学校没完了,还狮子大开口,要教师陪五万元,通过多种途径,最终才以两万元了事。

二、教师的付出得不到理解和尊重

尊师重教,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愈来愈浮躁,教师群体中固然出现了极个别的害群之马,但是并不意味着整个群体的道德沦丧。教师在一线辛辛苦苦的工作,一旦发生了什么事儿,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很少站在教师这一边,有时甚至会丢车保帅,结果,教师只能愈来愈懦弱。

然而,教师群体似乎在人们眼中愈来愈可恶,社会不能理解教师,家长不能配合好老师,学生也与老师矛盾重重,再加上一些专家一味强调对孩子只能赏识,只要老师有一点惩罚,马上冠以体罚的名头,事情发展到最后,孩子犯了错误不算错误,反而老师被社会舆论批评。教师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这才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三、教师薪酬低,教育经费有漏洞

教师的薪酬低,不是一个新话题了。许多老师在除掉必需的日常生活支出之后,在精神娱乐方面的消费十分拮据,甚至有的年轻老师一直停留在入不敷出的状态。随着物价的逐渐提高,教师的薪水问题慢慢变的不得不提。很多教师一个月的薪水在本地都买不到半平方的房子,更别提其余生活的开支。教育经费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真正用到教育上,少之又少。很多学校的科研设施配置不到位,使得一些实验,演示课程不能正常开设,最终难得还是教师。

四、家长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

教师作业布置多了,家长会说老师不科学,只知道布置许多作业;作业布置少了,只要孩子有了玩乐的时间,家长又会抱怨,老师怎么可以这样,抓得这么松。在一些家长的心中,教师仿若不食人间烟火,甚至希望教师能一天二十五小时都扑在孩子身上!教育的理想状态是,每个教育人能够静下心来,不断地反思,在教学中点燃智慧,这样的教育人才能够逐渐形成风格,有可能得到社会的尊重。而这些教育人也应当包括家长。

五、工作压力大,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评价一所学校,往往就学生看考取了多少重点,学校周围的产业链到底赚了多少钱,殊不知,这只能离真正的教育愈来愈远,也使得许多老师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还有许多学校,追求精细化管理,将教师如同企业职工一样的管理,点名,绩效,作业检查,亮点要求,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很多老师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停下来,稍微喘一口气。有的老师每天晚上都不能好好地睡上一觉,很有可能有接到孩子家长的电话。

教师职业需要整个社会重新审视,需要社会各界共同保护。只有真正地营造起尊师重教的氛围,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文明和谐,人与人之间才会诚信友善。


李奥纳多


太难事的我遇到过,解决的方法也独道。国家号召节能,减排,降耗,我想在这方面搞点名堂出来,就自设科研课题:《陶瓷产品低温快烧技术研究及应用》,我自学陶瓷技术多年,深知陶瓷行业是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的行业。一般陶瓷产品烧成温度在1300℃,要烧大量燃料才能烧成,又排出大量二氧化碳,污染天空。

我的设计目的是烧成温度控制在1150至1200℃,就能使产品瓷化,检测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首先选料进行坯体配方,由于本县陶瓷资源丰富,自己又非常了解,对原料内部结构了如指掌。在筛选过程过中发现一种原料非常好,属于低温砂(长石矿形),我以它为中间力量,配上塑性和脊性原料,一个好的坯体配方就成功了,我有非常丰富生产技术,我技术来自工厂实践,心中有把握。

2014年年初,我申报发明专利,国家专利局受理了,通过几次互相探讨,最终通过答辩,进入终审。于2018年7月发证,在没有实验室情况下,在没有时间的状况下,在不是科班出身的条件下能搞成它,比登天还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