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安倍晉三如此堅定的制裁韓國,其目的是什麼?

奔跑的宣宣


韓國佬這種反覆無常的小人,不制裁他才怪了。


TonyDeng


首先,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是日韓兩國在慰安婦歷史問題上的嚴重分歧。安倍原本以為搞定了朴槿惠,此事一了百了,他也在這一重大歷史問題上有一個切割,這是很重要的政治遺產,可惜文在寅給推翻了,煮熟的鴨子飛了,日本各界反應強烈,安倍上火是肯定的。

其次,還記得前不久俄羅斯軍機在獨島上空的時間吧,當時韓國是開火示警了的,日再本對此大為光火。獨島是日韓雙方的聲索區,兩國交鋒了很多年,但韓國實際控制著該區域。此次韓國開火示警雖然對象是俄羅斯,但對日本來說可就不一樣了,等於韓國在日本領土上開火了,安倍能答應不?

再次,日本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加上二戰時留下的先進技術,發展迅猛。為了對二戰受害的韓國作出補償,日本其實對韓國進行了長期大規模的經濟和技術援助。但是很顯然,韓國崛起後並不那麼聽話了,並且開始對二戰“秋後算賬”了,這是一直居高臨下的日本所不能接受的。日本人覺得自己養了個白眼兒狼,而韓國人則認為清算二戰是正義的選擇。兩者根本沒有調和餘地。

最後,安倍有美國撐腰。大家可能覺得奇怪,美國為何要支持日本呢?道理很簡單,沒有了韓國,美國不過是損失了一個地區盟友,沒有了日本,美國丟掉的將是整個亞太戰略。日本是二戰戰敗國,與美國有很多協議,韓國就不一樣了,沒那麼聽美國人的話。有鑑於此,如果日韓爆發衝突,美國人肯定會拉偏架照顧日本的,所以安倍也就有恃無恐,徹底發洩一下歷年來的積怨。


羌韻飛雪


安倍出手制裁韓國,時機把握的非常好,既打擊了韓國又討好美國,可謂小聰明發揮到了極致。



安倍打擊韓國,就是給韓國一個下馬威,也是做給美國看的,提高日本在美國心中的地位。在美日韓三國盟友關係中,日韓是圍繞美國轉的,而韓國實力最弱小,日本有氣自然向韓國發洩了。特朗普對文在寅是不滿意的,屢屢在軍費和貿易上硬頂美國,朴槿惠在時對美國多好啊,要什麼給什麼。文在寅不同,總是以民族自尊來對抗美國,忘記了韓國是美國奴僕的事實,特朗普是想換掉文在寅,讓一個親美的總統上臺。安倍看出了特朗普的心思,立刻跟進制裁韓國,也是表現給美國老大看的,再說安倍也想通過制裁警報文在寅,別亂來,否則沒好果子你吃。文在寅上臺後,一直想推翻前任對日本在勞工賠償問題,慰安婦問題的妥協,日本不想韓國糾纏下去,已經解決的事不想翻出來,可是文在寅一直咬著不放,所以安倍出手了,擊中了韓國的軟肋,告訴你以後對我老實點,別給臉不要臉,否則沒有好果子吃。安倍出手的時機很好,既討好了美國,也給了下馬威韓國,為將來的日韓談判中爭取主動地位。


日韓既是美國盟友,也是互相競爭關係,競爭美國的資源和支持。大家都知道,美國有什麼武器,日本有一份,韓國同樣要求有一份,戰鬥機,坦克,軍艦等等,反正日本有的,韓國都要一份,大家爭著買美國的武器,除了交保護費之外,就是提高自己在美國心中的地位。雖說日韓都是美國的盟友,但是地位有高有低的,高的能拿到美國更先進的武器和技術,低一等的只能吃殘羹剩飯了。而安倍現在出手,就是告訴美國,你看我日本比韓國強大吧,我一出手,韓國就嚇尿了,可見我日本才是你美國最強大的盟友,以後你有什麼先進的武器和技術優先提供給日本吧,有什麼好處想到的是日本,而不是韓國,日本的價值比韓國強多了。這就是安倍的心態,美國也是看飯下菜,你強跟你合作,你弱砍你一刀,美國就是這麼現實,弱小的在美國那裡是拿不到好處的,韓國就是典型的例子。美國是需要有價值的棋子,顯然日本這顆棋子比韓國強多了,韓國在和日本的競爭中輸了一籌。


安倍這個人很會耍小聰明和揣測別人的心思,韓國本來實力不強,安倍不打你立威,打誰啊,捏柿子也挑軟的捏嘛,對提高安倍在國內的聲譽是有好處的,日本民眾看到安倍欺負韓國那麼爽,自然大力支持安倍了,支持率上升,對安倍的政治生涯非常有好處,這也是安倍出手打壓韓國的一個原因之一。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安倍晉三制裁韓國,主要是給韓國一個教訓。說實話,針對目前這個問題,韓國的確太不厚道,完全是欠收拾。

眾所周知,日本是唯一殖民韓國的國家。由於這一段歷史,韓國的命運和日本高度綁定在了一起。從此以後,韓國經常拿日本的殖民史說事,以獲取國際輿論的同情,從日本那裡獲得好處。

而目前日本與韓國決裂的直接問題,則是二戰時期被日本徵召的韓國勞工和慰安婦問題。這個問題,作為日韓兩國的矛盾分歧,前後糾纏了幾十年,直到現在還是兩國矛盾的主要導火索。

韓國勞工和慰安婦問題,日本的確難以推諉。但是,鮮為人知的是,日本在60年代為此賠償了韓國大量資金,幾乎是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只不過,韓國卻把這筆錢的絕大部分,都用在了發展經濟方面,而韓國民眾卻大多不得而知。

後來,韓國民粹勢力崛起,並開始成為韓國的新興勢力。韓國每一次總統更替,隨之而來的就有各種各樣難以預料的不確定性,最典型的就是否認前任,甚至可以推翻前任的任何做法。比如,關於日本和韓國在60年代達成的諒解,韓國新興勢力就不予承認。只不過,損失的,卻是韓國的國家信譽問題。

現在,韓國但凡要利用民粹了,就會把歷史重提,渲染日本對韓國的傷害。這種舉動,對於日本而言,其實和撒潑沒有區別,只不過是國家撒潑而已。在國際上,韓國鬧一兩次,國際普遍還是持同情態度的,而鬧得多了,反反覆覆都是那麼一回事,國際輿論也逐漸偏袒日本了,這也是日本義無反顧制裁韓國的原因之一。



蘇綻


日韓兩國向來有矛盾,但是像這次撕破臉皮置對方於死地的情況還是很少見。這次貿易戰可是觸及了韓國的國脈。面對日本咄咄逼人之勢,韓國手中的辦法並不是很多。



此次貿易戰是日本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策,安倍政府要給韓國一個教訓。

首先,韓國與日本在歷史上有著血海深仇,二戰期間,朝鮮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受盡屈辱,如今,歷史遺留的不僅僅有慰安婦問題,還有二戰勞工問題,韓國曆屆政府在這些問題上與日本打了不少口水戰,但是依舊沒有得到妥善地解決。此次貿易戰的導火索就是韓國勞工問題。韓國當地法院判決三菱重工負有賠償責任,並且保留制裁與強制執行的措施。

站在日本的角度,面對與韓國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一直希望低調妥善處理,但是絕不可能指望日本公開道歉認錯,這不是日本的風格。如果說之前打口水仗,日本可能還陪韓國玩玩,希望把這些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上升到實際操作層面,日本還是有底線的,韓國此次制裁日本企業,這下日本就不幹了。經過深思熟慮,出了這麼一招,令韓國始料未及。



(韓國民眾抗議日本)

韓國的經濟底子很薄弱,而且行業很集中,經不起日本的貿易攻擊。

韓國雖然屬於發達國家,但依舊掩蓋不了其薄弱經濟底子的現實,三星,LG,現代等這些大企業裝點了韓國門面。而日本此次在半導體供應上對韓國發難,可謂是打到了韓國的七寸,令韓國始料未及。一下子亂了陣腳,除了指責日本,急忙派出談判團趕赴日本進行磋商,可以看出,韓國對這些根本就毫無準備。

而且,日本將韓國移除“白名單”,令韓國的經濟雪上加霜,如此一來,韓國從日本的進口將享受不到優惠,大大增加了本地企業的成本,削弱市場競爭力,如果日韓貿易摩擦得不到解決,那麼韓國經濟下滑只是時間問題。



(三星在此次事件中首當其衝)

無論是與日本談判,還是尋求美國幫助,都能看出韓國的焦急,但從目前的效果來看,收效甚微。日本根本就不鬆口,對韓國代表也是愛搭不理,美國彭培奧訪韓期間,只在乎駐韓軍費是否得到落實,根本就不關心韓國的經濟處境,韓國此時的處境真的不容樂觀。

日本的目的在於給韓國一個教訓,往深了說,日本想在東北亞局勢中佔據主導權

日本民族向來是一個能屈能伸的民族,二戰戰場上,對美軍是趕盡殺絕,勢不兩立。戰後,對駐日美軍又是卑躬屈膝,極盡諂媚。這個態度簡直是180度大轉變。按道理來說,日本是不願意與鄰國將關係搞得如此僵硬,日本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不會這麼沒眼力見的。

不過看日本現在的態勢,根本是不打算與韓國進行和解,由此可見,日本是想通過此次貿易摩擦挫傷韓國的銳氣,讓韓國知道,誰才是東北亞的強者,別看你經濟強大,再強大你的命脈也攥在我手上。往深了說,日本也是在做給美國看,日本無論在哪方面都是勝過韓國,讓美國在處理日韓問題上也長點眼色。



(文在寅渾身乏術)

日本這個民族還是很陰險的,這次韓國吃了一個啞巴虧,事情因韓國而起,這會反而韓國騎虎難下。正如歷史上的日韓較量,韓國始終不是對手。


高校集結號


高度重合的半導體及電子高精尖技術產業,兩國面臨的是同一批客戶,同一批供應消費群體,在經濟下行嚴重,競爭激烈到普通手段無法湊效,擠到對手的情況下,極端主義手段上場,看似是政府政治角逐,實際是經濟的延伸,馬克斯主義經濟學經典理論之經濟基礎決定政治,美國開啟的制裁兼經濟戰模式何嘗不是延續這一經典理論見馬克斯之資本論,當前的局勢,已經超越經濟層面可以解決,可能政治層面也未必能解決,那就只能在軍事領域一較高下了,政治的延伸又何嘗不是不想提及的軍事,但大打傷地球,小打傷透許多小國!!人文社會還是叢林社會不以主觀意識主導,經濟決定政治,政治延續軍事!一切鬥爭都圍繞利益。


與璟同行


目前還沒有,去年通過了《和平安全法制》,但是還沒有觸及憲法。

3月29日,距離備受爭議的日本《新安保相關法案》正式生效已有一年的時間。其間,安倍晉三政府一方面在軍事外交等領域動作不斷,積極為修憲擴軍鋪路;而另一方面,來自日本民眾等內外各方的重重阻力、及其近期深陷的一系列醜聞,也使得安倍讓日本重回“軍事大國”的虛妄之夢,難以成真。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檢閱自衛隊

自2016年實施新安保法以來,日本就一直在謀求超出其自衛範圍的軍事行動,放寬了自衛隊海外動武的限制,試圖成為一個可以任意使用武力的“正常國家”。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去年訪美時便積極展示其海外軍事投送等能力,意圖藉助軍事力量提升日本的“大國地位”。

首相安倍更多次強調要把修憲作為“畢生事業”和“歷史使命”。先是通過修改憲法解釋和實施得新安保法,將“和平憲法”架空,之後又炒作“外部安全威脅”論,壓制國內和平力量,軍演不斷。種種跡象顯示,加快推進修憲步伐已然成為安倍執政剩餘階段的重要目標。

在政治外交上,安倍所在的日本自民黨5日正式決定修改黨章,將總裁任期改為最長三屆9年,旨在確保安倍連任、為推進修憲清除障礙。此外,安倍還在一年間出訪多個國家,欲通過外交手段與一些發達國家聯絡感情,以期得到他們對其修憲意圖的理解和支持。

經費方面,就在27日的參議院全體會議上,日本政府的2017年度預算憑藉自民、公明兩黨等多數贊成獲得了表決通過。其中,日本的防衛費用實現了連續五年增長,列入了迄今最多的5.1251萬億日元。這其中有相當部分就是為了支援新安保法實施後賦予自衛隊的新任務。

思想教育領域,日本從2018年度開始投入使用的高中地理歷史和公民教科書中加入了關於安保相關法的詳細記述。比如集體自衛權,其中有“對於事關生存危機的事態,可以行使武力”等內容,還有行使武力的“新三要素”等,強化針對日本年輕一代的思想灌輸。

日本自衛隊展開訓練

然而,就在安倍政府步步為營地加緊落實新安保法,推進修憲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地價門”及“捐款門”風波,讓他和他的執政夥伴措手不及。除上述問題外,在這場愈演愈烈、讓安倍夫婦深陷其中的“森友學園”系列醜聞中,該學園下屬的冢本幼兒園更被爆出曾要求幼童高喊“安倍首相加油,安保法案通過太好了”等右翼極端思想口號,引發來自多方的質疑與擔憂,也令新安保法的推進落實蒙上一層陰霾。

此外,鑑於自衛隊員存在被捲入戰爭的危險,日本政府3月11日突然宣佈結束在南蘇丹的維和行動。然而,該國在2016年12月才正式開始落實這項基於新安保法的“馳援護衛”任務,此舉也被外界視為安倍政府“軍事正常化”政策缺乏足夠民意支撐而被迫作出的維持執政根基之舉。

更令安倍政權焦慮的是,其在新安保法等問題上的“堅定盟友”美國,此前曾在圍繞對南蘇丹制裁及歷史問題上與之意見相左。對此有分析認為,這反映出日美外交戰略的目標差異,更說明其同盟關係並非“牢不可破”。而在內外阻力之下,安倍的修憲之路顯然並不會平坦。

日本首相安培晉三

針對安倍政府一再炒作“周邊威脅論”、激化區域矛盾等一系列舉動,中韓外交部此前都曾表態指出,由於歷史原因,有理由對日方動向及真實意圖保持高度關注和警惕。而對於安倍要修改和平憲法、結束日本的“戰後體制”,其在該國國內仍面臨不小的反對之聲。由於在戰後的日本,和平主義已然深入人心,反戰力量一直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安倍推行的各種架空“和平憲法”的政策,在日本國內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

此前即有民調顯示,60%以上的日本受訪民眾反對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自從新安保法案在日本眾議院通過後,該國多地曾舉行反戰集會,抗議安倍政府強推“戰爭立法”。隨著日本國內越來越多有識之士對安倍提出批評,其擺脫“戰後體制”的意圖勢必面臨更大阻力。

此外,圍繞安倍近期深陷的一系列醜聞,日本經濟新聞社日前實施的民調顯示,超過七成日本人不認可其做出的解釋,安倍內閣支持率亦出現新低,且可能會繼續被追究解釋責任。有分析指出,這顯示安倍政權面臨的執政危機依然沒有消失,修憲擴軍之路亦仍有諸多崎嶇。

此外,圍繞安倍近期深陷的一系列醜聞,日本經濟新聞社日前實施的民調顯示,超過七成日本人不認可其做出的解釋,安倍內閣支持率亦出現新低,且可能會繼續被追究解釋責任。有分析指出,這顯示安倍政權面臨的執政危機依然沒有消失,修憲擴軍之路亦仍有諸多崎嶇。


瞬間覺得不對


其目的主要有兩個。

一.自民黨雖然擁有議會大多數議席。

但接下來的選舉。

自民黨有可能失去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

安倍一心要突破和平憲法。

若自民黨沒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

修憲即成泡影。

對韓強硬,有利於選票上漲。

二.韓國🇰🇷無視當初與日本簽訂的賠償協議。

近幾年韓國不斷要求日本,對韓國遭受日企業奴役的人,進行賠償。

日本認定,根據日韓賠償協議。

日本已經屢行了賠償責任。

韓方目前所提要求是無理取鬧。

韓方怒對日方的囂張氣焰。

韓法院判定若日方不屢行新的賠償,將拍賣日本企業在韓的資產,用以賠償。

日方聞聽大怒。

堅決拒絕韓國法庭的賠償判決。

故,由於以上兩個主要原因,日方出了大招。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安信晉三鐵心制裁韓國,主要是想讓韓國長長記性,給個教訓。因為在日本看來,韓國因為日本徵召韓國勞工問題出爾反爾,博取同情非常不厚道。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勞工問題是直接原因。韓國曆史上受日本殖民,韓國經常拿勞工說事,這個問題前後糾纏了幾十年。應當說,日本確實應該為歷史負責,但日本在60年代賠償了韓國大量資金,幾乎是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日本認為這一間題已經徹底解決,也早已與韓國達成諒解,但韓國為了迎合民粹主義,不予承誠,成為日韓貿易爭端的直接原因。

二,領土問題是間接原因。我們知道,關於獨島問題,日韓兩國交鋒了很多年,如今仍被韓國實際控制,日本心裡不爽,雙方為這個島域的搏奕一直沒有停止過。

三,美國支持是重要因素。雖然說日本和韓國都是美國在東亞的盟友,但美國更支持日本。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沒有了韓國,美國無非是損失了一個地區盟友,但如果沒有了日本,美國將失去整個亞太戰略,這是美國在日韓貿易爭端問題上,美國明顯是拉偏架的主要原因。

總之,韓國再怎麼鬧,也不會佔很大便宜,但可以肯定,日韓為歷史恩怨問題的搏奕將永遠持續下去,並永遠不可調和。


小甜嘟爸爸


很簡單,所有的東西都是表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韓國去求助於美國,然後美國再提不合理要求,中導解綁了,立馬進駐韓國,針對中俄!

如果韓國被迫同意了,美日韓又會回到同盟,日本繼續供貨,韓國繼續自大!一切都會恢復現在的現狀,只是韓國土地上,不止有薩德,還會多出很多中程彈道導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