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為人”,如何才能理解“為人”的深層涵義?

為人具體是什麼意思?人的外貌,泛指和是人體現在外的容貌或特徵。初次與人相識,留給對方的第一印象便是容貌,得體的衣著衛生的習慣都會留下好的印象; 作為人類,為人也區別在於其他生物的不同,人只當做物種的名稱;人的品性做人態度,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 玉,為人體貌閒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則與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 張學海 不單容易接近,而且為人忠厚,待人誠摯。”形成了對比。雖然外貌是為人的標準其一,但是也並不絕對,金玉其外敗絮情其內又怎能衡量,有著較好的外表,能言善辯品性不端。而看起疏遠,卻又老實忠厚品性真誠,形成極大的反差;

被廣泛所熟知的這三類,又是否也是你所認為的?

什麼是“為人”,如何才能理解“為人”的深層涵義?

一、什麼是為人?人生而為人,又從何談為人?

從幼年就開始接觸的《三字經》,開頭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可以看出介紹,人的最初是善良的。來到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是懵懵懂懂,這就是最初的善良?善良的定義又是什麼?

存在於世界,每個詞、每個字、每個動作都會有一個對立面,與之相反便是另一個含義。美與醜好與壞,善良與惡毒。可又怎樣來區分對待,一件事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一個孩子,當他手裡有一顆糖果,你向他討要。會有幾個結果呢?假設,方案一:孩子大方的把糖果給了你,沒有不捨也沒有哭鬧。方案二:孩子很是不捨,左看右看等了一會,把糖果給了你。方案三:當你提出討要糖果時,孩子就立刻把手背過去,將糖果藏起來。再次討要時,會歇斯底里地大聲哭鬧,也不願意去放手。綜上所述,又該有什麼看法呢?方案一是不喜歡糖果,還是真的大方?方案二又是為什麼把糖果給了你?而方案三的歇斯底里又是為什麼?

什麼是“為人”,如何才能理解“為人”的深層涵義?

一件事有很多種可能,因為不能夠用一種可能去概括所有。在成年之前,我們會接受許多教導,陪伴我們成長的長輩,就是第一任導師。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從懵懂無知到古靈精怪,也曾歡聲笑語打打鬧鬧,每個人的教育方式不同,孩子的性格也不盡相同。

正如《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所述:「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意思是:人之所以稱為人,是因為會說話。一個人不會說話,又怎麼稱之為人。所以人要會說話,好好說話。交流的尺度,是衡量的標註,尺度合適不冒犯不得罪,可稱其為君子。如果一個人滿口胡話言語粗俗不堪,說起話來更是不理會他人的感受毫無教養;又或是髒話連篇辱罵他人,那這樣的人又能稱其為人嗎?

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春秋·僖公十五年·左傳》

出生在本鄉本土,而知道其心意;熟悉教育的方式,而接受其道理。

什麼是“為人”,如何才能理解“為人”的深層涵義?

二、所處教育環境不同 ,其成長經歷也不同,所帶來的影響又有那些。

家庭教育

雖所處環境不同,接觸的事物也不近相同,但良好的教育以及成長環境,卻是同樣難得可貴。孟母三遷,也是為孟子能夠有一個良好的成長學習環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在戰國時就提出了這個理論,點名了教育環境對於學生的重要性。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進步改善,但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是個始終不變的問題。

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接觸的外界,我們可以稱其為環境環境。具體又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每一環在成長中必不可少,也影響深遠。其中家庭教育是最早開始的,也是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從幼兒時期的“人之初”或是更早的胎教就已經萌芽。為的是孩子在進入學校集體前,使孩子身心健康的茁壯成長,能夠更好的適應學校教育。

什麼是“為人”,如何才能理解“為人”的深層涵義?

《童年的秘密》作者蒙臺梭利:是一名醫學博士,同時也是第一所“兒童之家”的組織者。本書從兒童的生理和心理出發,探尋瞭解孩子成長的秘密。《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一部介紹了“兒童之家”教具的使用說明,蒙臺梭利在美國期間,為對“兒童之家”感興趣的老師家長所著作的,老師和家長能夠更加輕鬆的瞭解兒童的教育方法。

福祿貝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

這句話明確的告訴我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長更應該樹立起正確的榜樣。孩子在教育中成長,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也在不斷完善,告別安穩的溫床。從溫室內走出來,迎接風雨的挑戰。

什麼是“為人”,如何才能理解“為人”的深層涵義?

學校教育

學習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習教育指在一個固定的地點接受教育,由單獨面向了集體。隨著人類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發展,教育是隨著發展而得到的沉澱。接受教育也得到了普及,教育受到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制約,也推動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進步。

教育培養人才已然成為人類社會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育更應該得到普及,成為衣,食,住,行一樣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學校教育能夠更好的推動社會發展,更加集中的進行教育培養。是社會教育穩固的基礎工程,學校教育更好的規矩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學校教育本身的發展有利於社會進程,確也並不是極端行為。從發現來看只是提供了一個更為有利的平臺。衡量學校教育更重要的是人與人的和諧相處,促進人與自然。

什麼是“為人”,如何才能理解“為人”的深層涵義?

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廣泛來講,正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等,利於身心發展的教育。縮小來講就是社會對於青少年以及社會群眾,組織除學習教育和文化教育機構活動。

社會教育更是具備了終生性、廣泛性、層次性。社會教育對於社會群眾來講,都具有終生性,活到老學到老。對於熱愛學習的人來講,隨時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接受這社會教育。對於消極情緒而言所帶來的影響大不相同。

社會教育的廣泛性,人類組成了社會的發展,同時分佈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社會教育也跟隨著人類腳步,廣泛分佈。廣泛性是社會教育最為全面的特徵。

層次性較為特殊,可以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分層。年齡的大小可以分為幼兒、兒童,少年、青年、壯年、老年。從學習可以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成人。層次不同接觸的方方面面也不同,促進各方面的不同發展。

什麼是“為人”,如何才能理解“為人”的深層涵義?

三、總結-為人教育

教育本身就是存在於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在社會中傳遞經驗和理解組成,促進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的共同發展。培養社會組成各個方面所需要的人才,每個教育都是共同催促社會發展的必備課程。教育的本質客官反應事件發展的穩定、普遍的特徵。無論是經驗的傳授還是行為規範的教導,都不是產生於人類的本能反應,而是特有的傳遞形式。

什麼是“為人”,如何才能理解“為人”的深層涵義?

巴金 《探索集·再談探索》:“不用怕文學作品橫衝直闖,它們總得經過三道關口: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人生而為人,相對不是絕對,兩個極端中間也會出現第三類。每個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思想不同,接觸的事物、教育也不同。

經過教育一個夾附在人身上,並時刻管理著自身行為的枷鎖不正是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