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评论|系列评论九十:开放运动场所还需做到精细化管理

  近日海口市文旅局通知,海口露天体育健身运动场所8日起有序开放。然而,有网友反映,不少运动场所却因人手不足,担心疫情再次发生而“因噎废食”、大门紧锁;也有限流管控不到位造成人员聚集,或者无人管理放任自流的现象出现。

  自疫情暴发以来,民众足不出户,纷纷宅在家里为防疫工作做贡献。国家卫健委近日指出,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新增发病数在持续下降,疫情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此时,适时有序放开运动场所,一方面可满足群众运动需求,促进群众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市民通过积极阳光的运动来调节情绪,疏导负面心理。

  诚然,放松警惕、管理松懈的做法,在当下这种情况并不可取。但是,为了避免疫情反复就关闭大门,把公共场所当铁桶一样“保护”起来,从某些方面来讲是不担当、不作为。无论是搞“一刀切”,还是放任自流,都偏离了精准防控的正确轨道,需要及时纠偏。

  如何满足民众运动需求,平衡疫情防控与运动场所开放的需要,正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担当。有关部门需强化对相关运动场所开放的引导,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精细化管理。既要避免人员聚集引起疫情反弹,也要防止民众对自我防护的掉以轻心。还要做好充足准备,科学分类开放运动场所,提升管理水平,分散人流,同时做好运动设备消杀,以适时有序的开放回应民众的期盼。(尹思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