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

如今女权主义大行其道,中国已然是女强男弱之风,综艺节目,短视频,影视作品皆以女欺男为乐,“怕太太协会”遍及华夏,女权主义者取得了全面胜利。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距今也有一百多年了,多数都是男人替女人言,女人鲜有话语权。到了丁玲这里,女人才开始说自己的话。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


丁玲其人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沈从文曾经这样评价丁玲:“丁玲女士天真烂漫,处处同一个男孩子相近。”1981年,她来到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有一次,蒋勋他们带丁玲去芝加哥的酒吧喝酒。看着周遭披着貂皮喝着酒的时髦女郎,蒋勋有点担心丁玲这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会慌张。结果,丁玲碰碰他说,“你知不知道,我当年在上海就是这样子的。”

爱过人也被人爱过,做过交际花也坐过牢,画笔拿起来是红装,盒子枪挎起来是武装。这就是丁玲,一个写出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的女权主义者。

01青年女性的自我表达

丁玲写这篇小说地时候只有23岁,这部带有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完全是她自我意识的觉醒之作,青春的狂傲不羁,对世俗的不屑一顾,生理上强烈的荷尔蒙情绪灌注到文字中,气贯长虹,使文坛为之惊叹。

《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日记体书写,是当时中国女性作家常用的题材。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


中国“五四”时期崛起的一批女作家,如庐隐、肖红、白薇等等,常常采用“自叙传”的形式写作,日记、书信体是她们常用的形式。这种形式颠覆了以往男性文学中女性总是被男性讲述、被男性塑造的被动、沉默地位。

日记体的好处在于女性能将很私密的话题进行剖析,借以审视自我,更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乃至自身欲望。

借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另一位著名作家张天翼的话说:“中国作品里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女人——来这样现身说法,来这样精细又大胆地写自己的情欲,写自己怎样玩弄恋爱,怎样卖弄风情。”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


女德这一存在数千年的封建枷锁被弃之如敝履,女性不必依附于男人,她们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大胆地搔首弄姿,释放情欲,表达爱慕,不用再被人斥之为伤风败俗。

可以想象当时的男人是多么恐慌,大人君子又是如何的痛心疾首,也正因为如此,写出这样的小说需要极大的勇气。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


丁玲无意于描写闺怨,她之所写是与男人平起平坐的恋爱自由,初生牛犊不怕虎,23岁的丁玲塑造了自己的恋爱理想国,成了中国千千万万女性的代言人和救世主。

02对男女地位的颠覆

从古至今,女性都是男性审视的对象,她们被打扮,被包装,被挑选,如同货物一般,丝毫没有尊严。在文学作品中,男性具有非常强势的话语权。

孔子就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温柔乡是英雄冢”,“色字头上一把刀”“红颜祸水”等等。这种陈词滥调的发声者全是男人,带有深深的性别歧视。

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却把男性当做被挑选者,对他们品头论足,这种男女角色转换是破天荒头一遭。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


莎菲遇见了来自新加坡的凌吉士,莎菲与他第一次见面,就被他帅气的外表和风度所吸引,莎菲肆无忌惮地观赏凌吉士的容貌,小说中采用了通常男性文学中男性观看女性的方式,对于凌吉士的外貌做了描述,他的外表在莎菲心中激起的震荡,小说中作了细致的刻画:

“他的颀长的身躯、薄薄的小嘴唇,柔软的头发,都足以耀人的眼睛,但他还另外有一种说不出、找不到的丰仪来煽动你的心……呀,我看见那两个鲜红的,嫩腻的,深深凹进的嘴角了。”

这种对男性美色的细微的描绘,是大胆的、反传统的,也是反常规的。以往文学中的女性常常是被动的,被男性观看的,被男性选择的,在这篇小说里,男性变成了被女性观看的对象,被女性选择的对象。莎菲,与男性一样,被异性的外表和美色所吸引。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


“男色”被创造出来,莎菲不是羞羞答答地看,是大胆地看,正大光明地看。从细致入微地对凌吉士的刻画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猎手对猎物的垂涎三尺,彻底颠覆了以往的男女形象和男女关系。

丁玲不但把女性置于和男性平等的地位,甚至还把女性置于高于男性的地位。

03女性对男性的批判

上帝说,女人是男人的骨中骨,肉中肉,女人比男人更了解男人,对男人的弱点她们一击必中。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


在进一步与凌吉士的交往中,莎菲很快就发现凌吉士的思想其实很可怜,他需要的不过“是金钱,是一个在客厅里应付买卖的朋友们的年轻太太,是几个穿得很标志的白胖儿子。”而他所理解的爱情,是“拿金钱在妓院中,去挥霍而得来的一时肉感的享受,和坐在软软的沙发上,拥着香喷喷的肉体,抽着烟卷,同朋友们任意谈笑……不高兴时,便拉倒,回到家里老婆那里去。”他热心于演讲辩论会,网球比赛,留学哈佛,做外交官,公使大臣,或者继承父亲的职业,做橡树生意,成为资本家……这便是他的志趣。

金钱是男人立身的资本,庸脂俗粉对金钱趋之若鹜,逼的英雄汉不得不向孔方兄低头。莎菲不是庸俗的女人,她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契合,不是执着于名利的庸俗之徒。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


凌吉士枉生得一副好皮囊,莎菲为他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感到羞耻,也为自己对他的错爱悔恨不已。莎菲是个好女孩,这样自尊高贵的人才有资格谈女权,不会授人以柄。

现在中国的女人多是拜金女,她们看见凌吉士肯定会趋之若鹜,更不用说对他弃之以鼻了。俞敏洪说过:“一个国家到底好不好,我们常常说在女性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国家的堕落。”言之有理。

还有一个男性是苇弟,他是一个老实的人,盲目而忠实地爱着莎菲,假使一个女人只要找一个忠实的男伴,做一生的归宿,那么苇弟是最可靠的。但是他在爱情中完全放弃了自我和自尊。在莎菲面前,他更像一个旧体制中受压迫的女性。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国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


他有旧女性的某些气质——怯懦、多愁善感,好哭泣流泪,他的喜怒哀乐完全取决于莎菲对他的态度。在莎菲面前,他甘愿放弃自我,就像一个在丈夫面前献媚、讨好、撒娇却十分可怜的妻子。而莎菲倒更像一个丈夫对待妻子一样对待他,小说中写道:

“请你珍重点你的眼泪吧……,还要哭,请你转家去哭,我看见眼泪就讨厌。自然,他不走,不分辩,不负气,只蜷在椅角边老老实无声地去流那不知从哪里得来的那么多眼泪。我,自然得意够了,又会惭愧起来,于是用着姐姐的态度去喊他洗脸、抚摩他的头发。他镶着泪珠又笑了。”

莎菲最后离二人而去,她要去寻找真正的爱情,苇弟和凌吉士正好拥有当今女性钟爱的三大优点:体贴,帅气,富有,可莎菲一个都没选,她需要的是拥有高贵精神和坚强性格的男人。

男人不必强迫女人屈从自己,以显示男士的尊严。女人也不必强迫男人像男女一样受自己摆布,以显示自己教夫有方。男人要像男人,女人也要像女人,最后,择偶时不要只盯着钱看,做好这三点才有资格谈女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