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間諜一樣觀察》“策反”是什麼?間諜如何策反他人?

關於作者

傑克·謝弗,前FBI特工和情報顧問、博士、心理學家、西伊利諾伊大學法律執行與刑事司法學院教授。從事反情報和反恐怖調查15年,擔任FBI美國國家安全部門行為分析項目組的行為分析師7年。開發了間諜招募技巧,審訊過“恐怖分子”,對特工進行過審訊與說服藝術培訓。為《當代心理學》雜誌撰稿,有6部專著及合著作品。

馬文·卡林斯,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博士,目前在南佛羅里達大學商業管理學院任管理學教授。從事人際關係有效性問題的國際諮詢,著書24本。

關於本書

本書的作者傑克·謝弗曾經專門培訓FBI的特工們審訊與說服藝術,教他們如何取得敵人的信任和喜愛,而這次,他將這套策反方法延伸到我們日常生活。作者認為建立友誼並不是靠虛無縹緲的緣分,而有一套可以量化的操作。本書的原名是“The Like Switch”,直譯過來就是“喜愛開關”。既然間諜能夠建立起一種在正常情況下絕對不會考慮的友誼,他也有信心通過這本書,給你提供一個友誼公式,一個開關,只要你按下這個開關,就能讓別人喜歡你、信任你。

核心內容

間諜的工作重點,其實就是與某個原本不會成為朋友的人,刻意地建立起友誼,獲得他們的信任和喜歡。本書為我們展現了,如何像間諜一樣取信於人?

《像間諜一樣觀察》“策反”是什麼?間諜如何策反他人?

前言

你好,今天為你解讀的書是《像間諜一樣觀察》。

在我們印象中,影視劇中的間諜大概有兩種,一種是向外兜售己方信息的“叛徒”,一種是像電影《無間道》那樣,潛入敵方陣營刺探消息的“臥底”。這本書裡描寫的間諜的主要工作,既不是臥底,也不是叛徒,而是策反。

策反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潛入對方的陣營中,說服他人窺探自己的祖國或組織,為我方提供機密信息。策反間諜獲取情報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和敵方間諜“交朋友”,建立一種友好的關係的過程。

本書的原名是“The Like Switch”,直譯過來就是“喜愛開關”。間諜的工作重點,其實就是與某個原本不會成為朋友的人,刻意地建立起友誼,獲得他們的信任和喜歡。你可能會問,對於那些能夠出賣自己國家和組織的人,除了被要挾的情況,他們無非就是圖錢,給夠錢就行。為什麼還要費勁獲得他們的信任和喜愛呢?

如果能夠獲得策反對象的喜愛和信任,相當於給策反任務加了一道安全鎖。在接觸前期,這種好感可以避免對方驚恐,打草驚蛇;在接觸中期,這種好感可以讓合作融洽,保證了對方提供的情報質量;而在接觸後期,出於對方的喜愛,可以避免他們成為雙面間諜。

本書的作者前FBI特工和情報顧問傑克·謝弗,可以說是“交朋友”的專家了,他不但自己特別會策反,獲得敵方間諜和審訊對象的信任,他甚至為FBI開發了一套間諜招募技巧,專門培訓FBI的特工們審訊與說服藝術,教他們如何取得敵人的信任和喜愛。

作者這套策反方法也可以延伸到我們日常生活。作者認為建立友誼並不是靠虛無縹緲的緣分,而有一套可以量化的操作。既然間諜能夠建立起一種在正常情況下絕對不會考慮的友誼,他也有信心通過這本書,給你提供一個友誼公式,一個開關,只要你按下這個開關,就能讓別人喜歡你、信任你。

本書的解讀主要兩部分。首先是揭秘,間諜是如何策反他人的?第二部分是,如何像間諜一樣取信於人?接下來,我就從這兩方面出發,帶你學習這堂來自FBI的交友課。

第一部分

首先我們就跟隨書中的一次間諜任務,一起來看看,間諜是如何策反他人的?

比起派臥底出去,比起費盡心機將自己的人安插到對方陣營裡,顯然,策反對方的人效率更高。策反某人,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獲得他的好感,乃至建立起友誼。

這次策反任務被稱為“海鷗行動”。FBI方面打算用三個月時間策反某國外交官,讓他成為美國間諜。FBI稱這位身居高位的外交官為“海鷗”,一旦海鷗成了為美方服務的間諜,那麼海鷗提供的寶貴他國信息,就能方便美國在很多國際事務上搶佔先機。

問題是,如何才能說服海鷗,讓他發誓效忠於敵對的國家呢?

此次行動的重點,FBI認為有兩個。

  • 第一,FBI派出的策反間諜,必須和海鷗本人建立起牢固的友誼,取得海鷗的信任和好感。
  • 第二,一旦接上頭,就要給海鷗開出讓他無法拒絕的高昂價碼。這兩點同樣重要,缺一不可。而且,第二步談價錢其實好說,建立友誼才是更難的。

首先,情報工作組針對海鷗的背景開展了調查。海鷗本人既是一名高級外交官員,也是一名訓練有素的情報人員,相當於敵國的FBI特工,他曾經多次錯過了晉升機會。更寶貴的信息是,有人無意聽到他對妻子說,他喜歡美國的生活,如果有可能的話,他考慮退休以後,到美國生活。而且海鷗還擔心,國家發給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不足以為他提供舒適的退休生活。

有了這些信息,安全分析師認為,如果給予海鷗適當的金錢刺激,就能夠讓海鷗對祖國的忠誠度大大降低。FBI最樂於找到對方需要的東西,既然海鷗需要錢,給他錢就好。雖然海鷗很需要錢,但是他的戒備心更強,一旦操之過急,海鷗就有可能產生戒備心理。那麼目前的難點就是,如何在不驚嚇海鷗的情況下,表明來意,取得信任。

FBI派出了特工查爾斯和海鷗發展關係。查爾斯必須要做到不動聲色,讓他和海鷗的友誼水到渠成,就像一瓶美酒醇化到最可口的狀態一樣。查爾斯的行動因此被拆分為兩步,第一步,他要在沒有任何語言交流的情況下,讓“海鷗”對他有好感。第二步,查爾斯要使用恰當的語言提示,將好感轉化為友誼。

在開展接觸前,圍繞“海鷗”的關鍵性邂逅的準備工作就已經展開。監視情報確定,“海鷗”每週都會走出使館,步行穿過兩個街區,到街角一家商店購物。

特工查爾斯要怎麼做呢?是設法上前跟他搭訕嗎?恰恰相反,上級給查爾斯的指示是目前絕對不可以接近“海鷗”,不能和他交談。查爾斯能做的僅僅是,在海鷗前往商店的路上出現,並且讓他看到自己。

由於海鷗也是一位訓練有素的情報人員,他馬上就發現了查爾斯這位FBI特工的存在,好在查爾斯也不打算掩飾自己特工的身份。但查爾斯不接近和攔截海鷗,也不和海鷗打招呼。總之,海鷗留意到了查爾斯的出現,但查爾斯表現得對海鷗毫不關心。

這個狀態持續了幾個星期以後,海鷗開始偶爾和特工有了眼神交流,有意無意地瞟一眼查爾斯。查爾斯也只是禮貌地點頭回應海鷗,但是並沒有表現出更多關注。

又過了幾個星期。特工查爾斯增多了和海鷗的非語言互動,他會在和海鷗目光接觸的時候挑眉,歪頭,或者是努起下巴,查爾斯做出的這些非語言信號都會被人類大腦識別為“友好”和“沒有威脅”。

此時從行動開始,已足足過去了兩個月。海鷗每週都會碰見查爾斯。

終於,查爾斯開始了他的下一步行動:跟蹤海鷗。查爾斯遠遠地跟著海鷗走進了商店,在商店裡一次一次和查爾斯擦肩而過,並且主動延長了友好對視的時間。在跟著海鷗走進商店的這段時間,查爾斯注意到海鷗幾乎每次都會買一罐豌豆。

又過去了幾個星期,當海鷗伸手拿罐子的時候,查爾斯非常大膽地取下一罐豌豆,並對海鷗說:“你好,我叫查爾斯,我是FBI特工。”海鷗好像鬆了一口氣,笑著說:“我猜到了。”從這次看似平淡且歷時漫長的初識開始,海鷗和查爾斯之間建立起了不可思議的牢固友誼,海鷗最後同意向查爾斯定期提供機密信息。

這麼聽上去,查爾斯好像什麼都沒幹就成功了。但其實,既然海鷗也是一名情報人員,他會對任何可疑的人物保持警惕,建立起心理壁壘,千方百計地避免與其接觸。那麼,要順利實現查爾斯和海鷗的第一次互動,就必須讓這位外國特工在心理上接受這位美國同行。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卸下海鷗的心理防備,給他的腦中植入一個對查爾斯友好的印象。

因此,接觸但不交流正是“海鷗行動”中最關鍵的一步心理操作。前面的鋪墊過程尤其謹慎,在長達三個月的接觸中,查爾斯緩慢但是穩妥地卸下了海鷗的心理防備。第一次交談來得如此之晚,每一次漫不經心的接觸,以及最後出現在海鷗面前拿起罐頭的時間,其實都是經過精密計算的。也就是說,查爾斯和海鷗的友誼,是一個精心計算的必然結果。這套獲得友誼的計算方法,我叫它“友誼公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