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凱鋒:宋襄公學齊桓公稱霸,結果國敗身亡成為歷史笑話

齊桓公稱霸,尊王攘夷,團結中原各諸侯國,扶持東周為中原共主約三十年,扶天子以令諸侯,北伐戎狄,南御楚國,可謂聲名遠赫。此三十年時間裡,中原太平,各國相安無事。但在一個冬天,管仲和齊桓公同時去世,齊國五公子上演了爭奪齊王之位,相互殘殺。後來,宋襄公受齊桓公和管仲的委託,派兵扶持世子昭為齊王,號稱齊孝公,幫助齊孝公平亂。


龍凱鋒:宋襄公學齊桓公稱霸,結果國敗身亡成為歷史笑話


宋朝,是殷商後裔微子啟的封國,都城是今天的河南省商丘縣,土地面積約方圓三百里,是四戰之地,無險可守。春秋時期,凡中原爭霸者,必先爭於宋國。

大家知道,周朝打敗了殷商,成為天下共主。宋朝是殷商後裔,其稱霸的圖謀和齊桓公不一樣,齊桓公是尊王攘夷,尊東周王室是中原共主。宋襄公稱霸,目的是恢復殷商為中原共主。所以,宋襄公不以齊桓公的尊王為口號,而以“仁義”二字為政治口號。首先帶領各諸侯國,幫助齊國平定內亂,扶持齊孝公繼位。其次以諸侯開會晚到為名,抓捕滕(teng)子和鄫(zeng)子,藤子和鄫子是兩東夷諸侯國國君,宋襄公想殺他們立威,最後鄫子被殺,藤子重金賄賂免死。宋襄公為了立威,出兵伐曹國。第三:賄賂齊國和楚國,想得到齊國和楚國對自己稱霸中原的支持。齊國和楚國沒有支持他,於是宋襄公與楚國公開爭奪鄭國,因為鄭國投降於楚國,成為楚國的屬國。宋國和楚國的矛盾由此展開。

當宋襄公伐曹國立威之際,楚國邀請齊國、陳國。蔡國、鄭國等會盟於齊國都城,與齊國和好。以牽制宋國,使宋國稱霸缺乏中原各諸侯國的支持。楚國這一伐交之舉,使宋國孤立,意味著宋國稱霸的失敗。

宋襄公與楚成王約定為盂(yu)之會,宋襄公赴會,太宰子魚請示帶兵車做戒備,保護宋襄公安全,宋襄公以“仁義”為名,不失信於諸侯,將國政託付於大司馬公孫固,不帶兵車與太宰子魚赴會。而楚國帶了兵馬,抓捕了宋襄公做人質,太宰子魚匆匆逃走,楚成王帶兵圍攻宋國都城商丘。並告訴宋人:不降,且殺宋君。太宰子魚曰:賴社稷之靈,宋已有君矣,茲(ci)父(襄公名)辱國,歸將逐之。楚成王見威脅宋國不到,因為宋國都城商丘城池堅固,數月攻打不下,後來放了宋襄公。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一次利用君王開會時候,抓君王做人質。還有一次是秦昭襄王抓捕楚王做人質。這與現在美國經常用的“斬首”戰略,非常類似。


龍凱鋒:宋襄公學齊桓公稱霸,結果國敗身亡成為歷史笑話


宋襄公被釋放後,痛恨楚成王的欺負,又痛恨中原各諸侯國不支持宋國,於是想報仇,因為鄭國歸順楚國,是楚國的附屬國,所以發兵討伐鄭國來立威稱霸。大司馬公孫固和太宰子魚都勸諫宋襄公,認為宋國國小力弱,不可稱霸。宋襄公不聽,說:如天不棄我,商可興矣。公元前638年春,宋襄公興兵伐鄭,鄭文公求教於楚國,楚成王派兵伐宋救鄭。宋襄公急忙回軍抵抗楚軍,於是宋楚泓水之戰開始。

宋軍在泓水列陣等待楚軍,楚軍到達泓水時,渡河準備攻擊宋軍。宋軍大司馬公孫固建議宋襄公趁楚軍半渡而擊,就是軍馬過河一半的時候,出擊楚軍。宋襄公自命為“仁義之師”,不乘敵人之危而圖幸勝,不與採納。楚軍從容渡河,列陣。太宰子魚建議乘楚軍列陣時攻擊,宋襄公說:古之為軍也,不阻敵人於隘,不鼓不成列,不重傷,不擒二毛。也不採納。楚軍列陣完畢,宋襄公擊鼓令全軍進攻,身先士卒。正當宋軍向楚軍進攻時,楚軍兩翼忽向宋軍左右包圍,於是宋軍陷入楚軍四面包圍之中,宋軍大敗。大司馬公孫固護衛襄公突出重圍,但宋襄公屁股受傷,士卒死傷眾多,宋軍元氣大傷。宋襄公逃到都城商丘,楚軍跟蹤尾隨,次日,楚軍渡澭(yong)水進攻,不料澭水上流暴漲,使楚軍被大水沖走,溺死千餘人,秩序大亂。楚軍遭到意外挫折,自行撤退,泓水之戰結束。

泓水之戰後,宋國受到沉重打擊,從此一蹶不振。宋襄公也在第二年夏天因為傷重而死。中原諸侯也沒有再能抵抗楚國的國家,宋襄公死後,其子宋成公繼承王位。成公以國敗君亡,形勢危迫,不得已投降楚國。可見,楚國逐漸成為中原真正的霸主。


龍凱鋒:宋襄公學齊桓公稱霸,結果國敗身亡成為歷史笑話


龍凱鋒點評:宋襄公東施效顰,以小國妄圖稱霸中原,可謂不自量力。而且在稱霸策略上,既不團結中原諸侯,失去各國的支持;也不尊王攘夷,失去合法的霸主地位。而且在泓水之戰中,不聽從部下建議,放棄兩次取勝的機會,最後只能失敗而亡,增添歷史上的一個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