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初級第五課:走進青花瓷

教學對象:7-9歲

教學材料:吹塑板、藍色卡紙、水粉顏料、水粉筆、調色盤、抹布、水桶、圍裙、鉛筆、魚尾夾、洗衣粉、勾邊筆

教學目的:

1、瞭解我國博大精深的青花瓷文學藝術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過觀察圖片、欣賞詩詞等,讓學生了解青花瓷的知識、形態特徵。

3、初次嘗試單色印製版畫的方法,展現特殊視覺效果,並利用文字、圖形等作背景創作一幅形式多樣的吹塑板版畫。

教學重點:

1、學習青花瓷瓶的畫法及花紋的分割方法。

2、學習平塗印版法的表現方式。

3、將學到的關於青花瓷或者版畫的小知識寫到背景空白處,展現不同的版畫背景處理藝術,起到襯托主體的作用。

知識點:吹塑板單色版畫 ——平塗技法

導入: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

   一首《青花瓷》帶我們走進了這個精緻的工藝品世界。青花瓷是中華文化的精粹,起始於唐宋時期,是以一種單純的青色彩料,描繪於白瓷素坯上,再附上透明白釉,經高溫燒製而成。青花瓷器是中國古瓷中最富民族特色的優秀品種,遍佈於全世界,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物質文明的重要貢獻。青花瓷以其青白相間的色彩,特別是那白釉中突現出的藍色花紋給人以一種幽雅、恬靜、清新的感覺,猶如藍天大海、青山綠水、草原綠洲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探索這隱藏在燒窯裡的秘密吧……

圖片欣賞:

版畫初級第五課:走進青花瓷


版畫初級第五課:走進青花瓷

白底藍花

版畫初級第五課:走進青花瓷

圖案的連續與重複

版畫初級第五課:走進青花瓷


版畫初級第五課:走進青花瓷


版畫初級第五課:走進青花瓷

作畫步驟

1、在吹塑板上用記號筆畫出花瓶的形狀、添加描繪出花瓶上的圖案。

2、用鉛筆在吹塑板上刻畫,刻板時要注意力度。

3、固定好紙和板,用水粉筆調和白色水粉顏料+洗衣粉,平塗在吹塑板的青花瓷瓶形上。

4、邊塗邊印,印好後,把紙和板分離,晾乾。

5、用記號筆書寫文字或圖形來裝飾背景,也可用小的吹塑板刻簡單圖案重複印在背景上。

6、在小的吹塑板上刻自己的姓名,名字要反著刻,用紅色的水粉顏料印在畫面適當的位置。

作品要求

1、調水粉顏料時要厚重(酸奶狀),在顏料裡添加少了洗衣粉。(目的是除掉吹塑板上的油質,增強顏料的附著力)

2、印畫時,用力要均勻,如發現印不清晰,找到原因後,在吹塑板上繼續上色,再印。

(印不清晰的原因:顏料不夠厚重;印的時候手按壓的位置不對或用力不夠;印慢了、顏料幹了。)

3、作品要求青花瓷瓶在畫面中的形態可多變,所有作品中的青花瓷瓶的形狀不能完全一致。

作品欣賞

版畫初級第五課:走進青花瓷


版畫初級第五課:走進青花瓷


版畫初級第五課:走進青花瓷


版畫初級第五課:走進青花瓷


版畫初級第五課:走進青花瓷

課程延伸:

同學們知道青花瓷為什麼一般用一種顏色(青色)描繪嗎 ?

青花盛產於元朝,因為蒙古人崇尚白色與藍色,白色象徵著純潔,意思是人的心像乳汁一樣白、純潔。藍色代表大海和天空,人的心胸像大海和天空一樣廣闊無際,胸懷大志;在蒙古人心目中,藍色象徵著永恆,堅貞和忠誠。也可以說,藍色是代表蒙古人的色彩。蒙古族祖先建立國家時稱“藍色的蒙古國”,用藍色的織物做國旗,把國家的首府叫做“青城”,把帝王的宮殿叫做“青宮”,把國家的史冊叫做“青史”,把皇帝的印章叫“青印”等等。這些都是蒙古族人把藍色象徵為永恆的一種反映。

青花瓷的特點是色澤明快、清新、雅緻、大方,裝飾性強,素為國內外人士所珍愛並且在世界的製造瓷器的工藝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同學們,課下回到家裡觀察一下,家中客廳、臥室、廚房等擺放的物品,比如:花瓶、盤子、桌布……是否有青花瓷的紋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