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浦友和的《相性》:谈及教养儿子的经验,突显品格与尊重

三浦友和的《相性》:谈及教养儿子的经验,突显品格与尊重

不知不觉,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结婚也快40年了,山口百惠当时从如日中天的事业勇退,回归家庭,虽然坊间总是隔三差五的传出她复出的消息,但她在40年里从未言复出,而且还为三浦友和生了两个儿子,而如今他们的两个孩子也承继了父母的艺术才能,进入了娱乐圈。

如果看过《小森林冬春篇》这部电影,可能会对他们的次子三浦贵大会有少许印象,因为他就是里面饰演桥本爱好朋友的裕太。

三浦友和的《相性》:谈及教养儿子的经验,突显品格与尊重

三浦友和曾在自传体《相性》里曾谈到与孩子的关系,以及他对教养孩子的感悟。

他从父亲的视角去思考孩子的未来以及品性的建立,以下为其中的摘录:

婚后四年,我们有了孩子 。

若说是有了孩子,或是生了孩子都不恰当,最符合我们心情的表达是,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孩子。

我从来不对孩子们说希望你将来成为这样的人,也从来没有强行让孩子干什么。

如果孩子找我商量,我是一定会应答的,但我自己从不主动找孩子说什么。

不过,我对孩子们也是有着期望的,期望他们成为“好心人”。

我所说的“好心”,指的是”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自己需要时常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立场和所思所想,换句话说,就是承认自己的短处、狡猾和脆弱之处。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短处才能理解对方的缺点,从而体谅对方。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好心人”。

我渴望跟好心人在一起,成为搭档和朋友。

所以,我也期望孩子们成为好心人。

有好心就会交到很好的朋友,这会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孩子培养得好不好,可能是出于偶然。父母不论如何努力,实际上孩子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所受到的影响更大,乃至对他的人格和人生道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对两个儿子,我一次也没有说过要好好学习或一定要上好学校之类的话。

因为超越能力的期待是没有好结果的,而喜欢做的事情,你就算不管他,他也会好好学习的。我只希望孩子成为不特殊、健康、和善的人。

孩子要靠他们的个性活下去,想怎么活就怎么活,成长之路只能如此。

孩子总是要独立的,而且肯定会走一条与父母不同的人生道路。

三浦友和的《相性》:谈及教养儿子的经验,突显品格与尊重

从三浦友和的育儿观点上看 ,对于孩子更多的是给予榜样以及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①榜样作用: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个环境而父母是这个环境的载体。

就如詹姆斯·鲍德温所说的,

”孩子们从来不会好好听从长辈的教导,但他们永远都在模仿长辈“。

孩子的品格以及待人处事都是源于父母的教导,大部分不容易听教的孩子,通常都是因为父母是个讲一套做一套的人,在这点上,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智商与观察力,单纯话语上的教导远不及父母以身作则的表率来得更具效果。

②学会尊重:父母与孩子之间是彼此尊重的关系,而父母起的是主导作用。

一位儿童心理研究专家曾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谈不到爱。”

尊重孩子是爱孩子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爱孩子的真正内涵。离开了尊重的爱,是一种不全面的爱,甚至可以生活是一种畸形的爱,它会影响孩子正常“心智”的发展。

很多家长都常用“我是为你好”的态度,去否决孩子的选择权,在他们看来,孩子是不成熟不够理性的,但事实上,孩子是具有独立的人格与尊严的生命体,并不是大人的附属品。

就如《狗十三》里的父亲,一直压抑女儿的需求,美曰其名是教她在复杂的社会中学会隐忍和懂事。而在现实生活里,一些在童年时代被过分压抑,没有在正常需求内得到尊重的人,成年后即使过得体面,也很难改掉自卑的底色

成年人与孩子之间的尊重,在于平等的对话以及愿意理解他的需求,许多时候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成熟,但重要的还是对孩子的态度,最好还是减少居高临下的作风,增加与之平等对话的机会与条件。

正所谓凡事都有因果,没有被悉心照顾的幼苗岂有丰满的收成。

优质的孩子来自于优质的教育,而优质的教育最好的提供者就是父母。要使孩子有健全的人格修养,也取决于父母本身的素质以及用心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