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师:《认识心性 速证法身》之万法皆空(十五)


仁清法师:《认识心性 速证法身》之万法皆空(十五)


无为法

无为法即不是因缘和合的法,所以是不生不灭的法。“为”是造作、作为的意思。无为法共分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

一、虚空无为:虚空是无质碍的,不是因缘造作的,所以称为虚空无为。有两种:一是空间的无质碍。二是虚空的无质碍。但中观的应成派也认为这种无为是有条件的。

二、择灭无为:“择”是智慧简择,就是用智慧去甄别、筛选、抉择。“灭”是息灭、不生。当我们用佛法原理去抉择正邪、对错,依据正确的方法去修持后,会慢慢觉悟到诸法本性空、生死不可得、心无造作、烦恼断除的境界,此即为妄念灭、烦恼灭、生死灭、轮回灭的证境。这是通过用智慧抉择而证得的灭,称为择灭,此择灭可使烦恼不生、心无造作,所以叫“择灭无为”。

三、非择灭无为:有别于前条的无为。并不是通过智慧抉择达到的,而是因为证得某种圣果后,达到一种证量,而断灭了某种业果成熟的缘,因缘不具足,所以果不生,因为果不生,所以无果可灭,不生不灭故,所以叫非择灭无为。

比如:佛陀成佛后,心中再无瞋,即使遇到曾经伤害过他的提婆达多,也不会显现报复提婆达多的业果。

四、不动无为:如果修定的人进入到第四禅天的定,或投生到四禅天,会有这种无为。因为四禅天离一切苦、乐受,虽尚有舍受和第六识的生灭,但他在定中会如如不动,没有任何造作,故称不动无为。

五、想受灭无为:修行者进入灭尽定时,前七个识会真实地不生不灭,一切的妄念和执着都没有,所以叫想受灭无为。

前一条的不动无为中,第六识还是有生灭的,只是因为入定而如如不动的缘故,当时世间的一切变化对他都没有影响,故称不动无为。

六、真如无为:“真”即真实不虚,“如”为不改变、不动。即是诸法的实相。一切法的法性,本来没有生灭变化,如如不动,此即为真如无为。

以上是根据唯识宗的理趣,以学习笔记的方式,对于“什么是万法”做的简单的讲解,这需要我们慢慢去思维。讲万法的目的是为了分析(讲解)万法的空性,讲万法空性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证悟空性的方法,掌握证悟空性的方法是为了去实修证悟人空和法空,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真正达到实修提高、了脱成佛的目的……恳请善思念之!(待续)

更多请搜“仁清法师”

释仁清 拙笔 20、2、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