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的鍋包肉,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說起鍋包肉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一口咬下去,酸、甜、肉香味全部充盈在唇齒之間,它是小編最喜歡的食物,第一遍定型後掛糊,炸到通體呈金黃色後,再炸第二遍上色調味兒,第二次過油後能夠讓鍋包肉最外層更為焦酥,等兩遍油過完後用白醋加少許白糖烹汁,裝盤後撒上胡蘿蔔絲蔥絲鍋包肉,於東北人來說,就如白月光、紅玫瑰,更是一抹無法割捨的鄉愁。濃郁的酸甜口味,從上菜開始就讓人忍不住流口水。雖然在東北通常以"女士菜"的身份出現,但是一旦到了餐桌上,那些帶著大金鍊子小金錶的東北壯漢,也抵擋不住這盤鍋包肉的誘惑。

你喜歡的鍋包肉,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鍋包肉的來歷

鍋包肉是著名的東北菜,深受人們的喜愛。當年道臺杜學瀛接待外國來賓,為了迎合他們的口味,作為濱江道署首任道臺杜學瀛首席廚師的鄭興文冥思苦想才創出了"鍋包肉"這道菜。這個故事鮮為人知。

你喜歡的鍋包肉,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鄭家祖籍遼寧省建昌縣,鄭興文從小家道殷實,良好的家庭環境讓鄭興文逐漸對飲食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菜餚的製作也有了一定的研究,並能對菜餚的色、香、味、形加以點評,被人們譽為"小美食家"。鄭興文6歲隨父來到北京,14歲時已對美食和烹調極為偏愛。鄭興文曾在北京一官員家學做官府菜餚,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後,出徒的鄭興文於1881年 清光緒七年 在北京 當時稱北平 的一條街面上開了一家名為"真味居"的中檔酒家。1907年,受朋友舉薦,鄭興文帶了14個技術過硬的廚子進入了當時的道臺府做主廚,專門給首任道臺杜學瀛料理膳食。

你喜歡的鍋包肉,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作為當時北方重鎮的府衙,道臺府裡經常會宴請國外的賓客。由於外國人喜歡吃甜酸口味,北方的鹹濃口味令外賓們很不適應。為了討好外國使節,道臺杜學瀛就命府內廚師變換菜餚口味。幾經冥思的鄭興文就把原來鹹鮮口味的"焦燒肉塊"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餚,這一改也就出現了新的菜餚,鄭興文按照菜餚的做法稱它為"鍋爆肉",可能是洋人在點菜的時候發音有問題,到了現在就被叫成"鍋包肉"了。遼寧菜中的鍋包肉用的是番茄汁,也是另一種風味。

這就是我們喜歡的鍋包肉的來歷,現在光是想想感覺口水已經流下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