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9:魏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7位


魏姓,晉國六卿之一,是當代中國人口排名第44位姓氏,在宋版《百家姓》排行第30位。魏姓起源於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諸侯國魏國,冊封地於今山西芮城縣北。後魏國被晉國消滅,封給大夫畢萬,後人以邑為氏,尊畢萬為得姓始祖。


截至2013年,魏姓人口大約佔中國人口的0.45%,總人口大約有570萬。主要集中於河南、四川、河北三省,大約佔魏姓總人口的28%。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9:魏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7位


姓氏源流


源流一:魏姓源出隗姓。


源流二:魏姓出自姬姓。


源流三:魏姓出自羋姓,戰國時秦國大臣魏冉,為羋姓之後裔。


源流四:魏姓出自少數民族漢化改姓或為少數民族固有之姓。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9:魏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7位


郡望堂號


郡望


魏姓的郡望主要有鉅鹿、任城等。


鉅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鉅鹿(今河北省平鄉西南)。相當今山東省德州、高唐,河北省館陶之間地。漢代至北魏因襲沿用。漢後大致相當於今河北省平鄉以北及晉縣一帶。


任城郡:三國魏置任城郡(今山東省微山縣一帶)。西晉復任城國。北朝魏孝明帝神龜元年(518年)分高平郡一部,置任城郡,治所由仲淺村移於今濟寧市任城路,併為任城郡治,隸兗州。北齊天保七年廢亢父縣。隋、唐、五代任城縣建置名稱不變,但隸屬有別。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年),置濟州於鉅野,任城屬之。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濟州移至任城。元至元六十二年之間,濟州治所數易鉅野,任城。


堂號


魏姓的堂號主要有敬愛、治禮、十思、鉅鹿、九合等。


九合堂:春秋時晉有大夫魏絳。山戎向晉請和,絳向晉君說和有五利。於是晉便和附近的少數民族山戎等締結了友好條約。8年之中,晉國九合諸侯,稱為霸主,都是魏絳的功勞。


鉅鹿堂:魏姓因鉅鹿郡為望,故也以“鉅鹿堂”為其堂號。


品析丨宗祠對聯欣賞49:魏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7位


宗祠楹聯


書屏志畫;圖像表功。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唐初政治家魏徵。下聯典指西漢大臣魏相,宣帝時,歷官大司農、御史大夫、丞相,封高平侯,主張整頓吏治。圖像被繪於麒麟閣。


和戎著績;救趙全仁。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春秋魏絳,即魏莊子。力主與戎族和好,為晉悼公採納。下聯典指戰國信陵君魏無忌竊取魏國虎符救趙。


誓成宅相;綽有祖風。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晉魏舒,應相宅者言,年四十而顯貴。下聯典指唐魏徵五世孫魏暮,議事無所畏,上謂其有祖風。


公忠體國;機警能文。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春秋時晉人魏絳。下聯典指北齊史學家魏收,機警能文,十五歲能寫文章。為北朝三才子之一。


信陵世澤;明鑑家聲。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指戰國魏人魏無忌。下聯指唐朝魏徽。


穰侯家躋四貴;伯起名列三才。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指戰國秦昭王母宣太后之異父弟魏冉,號穰侯。曾四登相位。下聯指北齊魏收。


疏列御屏,契洽天子;治稱政譜,德薄黎民。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指唐朝魏徵。下聯指宋朝厭兀進士魏子翁。


兼聽則明,以古作鑑;通經致用,拜夷為師。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指唐朝魏徵。下聯指清朝道光進士魏源。博學,與龔自珍齊名。有《曾子章句》等。


虎觀談經,妙析異同之旨;鶴山授業,共推理學之宗。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說東漢任城人魏應,曾與諸儒在白虎觀講論五經的同異。下聯典指南宋學者魏了翁,西父憂時,曾大白鶴山下築室授徒,後又建鶴山書院,一時學者雲集。反對佛家、老子的“無慾”說,推崇朱熹理學,著有《鶴山全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