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比起前些年,現在的青島,真的好低調。

這座北方第三大城市,難得一次上熱搜,結果還是因為疫情。

前幾天,網傳一大波韓國人往青島逃難。事後證明,是謠傳,這些韓國人是回來復工的。詳細分析,可回顧《原來,我們真的錯怪韓國人了!人家跑到青島只是為了這個》。

之前,我們也給大家分析過,國家統計局核減了2018年的GPD數據,山東被調低了接近1萬億。

青島的數據也下調了。修訂後的GDP數據,直接減少了1052.12億。排名也因此被無錫和長沙反超。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2019年數據為初步測算(單位:億元)

2019年初步核算的數據出來後,青島又被寧波甩在身後。排名已從全國12名,下滑到第15名。

目前尚存的懸念是,不知道會不會再被鄭州趕超。鄭州近幾年增速很快,還在“8%”一檔。“北方第三城”易主,也許是早晚的事。

就連昔日它看不上眼的省會濟南,在合併萊蕪之後,也蹭蹭蹭地上來了。

青島,能不急嗎?

這兩年,青島選派一批又一批年輕幹部到深圳掛職學習,先後定下“北方深圳”、“文化延安”、“東方巴黎”的定位,顯得有點“混搭”。

它還多次喊話“只做省內勉勉強強的第一,並不光彩”……

連續被趕超後,青島還能翻盤嗎?這裡的樓市,還值得投資嗎?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改革開放以來,一些沿海省份呈現出“省會+海港城市”的雙城發展模式。山東的濟南與青島,就是一出典型的“雙城記”。

作為海權時代開放發展起來的新秀,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是山東省的經濟龍頭、計劃單列市,堪稱北方城市中絕對的明星。

此外,在中國“一帶一路”中,青島還是唯一的海陸“雙定位”城市,可謂得天獨厚。旗下的膠州灣,是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門戶,區位同樣不容小覷。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膠東半島一帶被稱為藍色經濟區

自上世紀90年代起,這裡就是經濟外向性很高的地區,允許向外資提供獨立的稅收優惠、產業佈局、用地優惠。

來自海對岸日韓兩國的外資,一度成為當地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其中,韓國企業分量最重,韓資在山東的外資佔比一度達到了25%左右。在青島,韓國企業最多時達到萬餘家。截至去年6月,在青島註冊的韓資項目累計達13010個,實際投資額197.4億美元。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青島主要幾個行政區

經濟強勢之外,青島又是一個非常宜居的海濱城市,瀕臨黃海,依山傍水,空氣清新。

老城區很有特色,新城區也通過舊改快速發展,城市綠化和建設水平,在山東稱得上是首屈一指。

青島風頭最勁的時候,一度出現“中國青島,山東濟南”的尷尬說法,壓得濟南抬不起頭。

不像河南、河北等臨近省份,山東人去外省務工相對較少,高端人才和勞動人口也願意往青島和膠東半島跑。

北方的大學生,除了去北京、天津,青島也是一個主要選擇。

青島的中國海洋大學,也是985高校,綜合排名不如山東大學,但錄取分數並不比它低,其中就有城市加持的原因。

很多人可能不瞭解,青島領銜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在中國可以排進Top5,能跟珠三角掰一掰手腕。

比鄭州所在的中原城市群、成都重慶攜手的成渝經濟圈,還要高出一頭。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圖源澤平宏觀

在青島的拉動下,山東省內東西部的差距逐漸擴大。

以至於這些年,山東的第一條地鐵在青島開通,山東的第一座4f級機場(膠東國際機場)落戶青島,山東的第一個國家級新區(西海岸新區)在青島設立……

於是,濟南雖貴為省會,但顯得很尷尬。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圖源第一財經

以經濟首位度和人口首位度來看,濟南均排在27個省會的最後一位。在將萊蕪合併前,濟南一度位列青島、煙臺之後,屈居省內第三城。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2017年,濟南GDP數據還只排在全省第三位

2018年11月,多個城市被中央巡視組點名“引領帶動作用不夠”、“省會作用不夠”等,其中就包括濟南。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如今,局面開始出現了新變化。

在強省會戰略下,濟南開始加速崛起,發奮圖強。

2019年年初,濟南“吞併”萊蕪,用一種“物理”方式直接將GDP總量提升了1000多億,甩開煙臺,直追青島。

甚至,濟南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它和青島的經濟差距也在逐步縮小。

據初步核算,青島GDP11741.31億元,濟南GDP為9443.4億元。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青島、濟南兩個城市近四年GDP數據

按照2018年修訂GDP數據來看,濟南僅調減183.6億元,而青島GDP縮水了1052.12億元,調減程度僅次於天津。

此外,濟南作為省會城市,有著青島難以比擬的結構性戰略優勢:處於統合各個板塊的中間地帶,高鐵時代下,陸路交通更為發達。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山東的中部是高大連綿的泰沂山脈,青島靠東,濟南處於省的中西部

隨著陸權重要性的回升,青島作為海濱城市,交通優勢、政治資源也有所收縮。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相比濟南,青島的高鐵通達度稍顯遜色

經濟上的陣痛,跟青島比較依賴投資驅動有關。

但歸根結底,還是不得不提到整個山東的通病——官本位思想。

因為,青島的對手不在北方,而是眾多的南方強市,營商高手。

2019年5月公佈的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中,青島排在12位,同比下降了3位,遠遠低於一些南方城市。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報告TOP15

在一些企業家的印象裡,青島乃至山東的營商環境並不算好:審批流程緩慢、複雜,到了省一級的職能部門,一般不敢“第一個吃螃蟹”。

這與南方優秀城市的營商環境相比,差距明顯。

南方城市普遍更重商貿文化和契約文化,富有開拓精神,不少官員也是企業家的範兒,更重視使用市場化方式辦事,以數據說話,政府的手很少“亂伸”。

這也是為什麼青島政府,不斷選派一批又一批年輕幹部,到深圳掛職學習。

因為城市經濟的競爭,最後都要落到企業的競爭。沒有大而強的企業,城市經濟就難有起色。

曾經,青島海爾是中國企業頂禮膜拜的偶像,張瑞敏是中國企業家之神。

如今,海爾市值1000億,遠低於格力的3000 億、美的的3600 億。更不用說,阿里巴巴、騰訊的市值,已經高達3 萬億。

這是望塵莫及的差距。

現在,在招商引資的時候,青島的優勢已經不那麼明顯。相比杭州、成都、長沙等城市新星,青島更是缺乏互聯網產業基因。

哪怕貴為山東經濟最強市,其第三產業發展也乏善可陳,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僅佔GDP10%。

不容樂觀的還是青島的產業結構。

青島在家電、石化、機械等傳統行業實力強大,結構老化,近年來飽受原材料價格暴漲的衝擊,後勁不足。青島目前的頭部企業依然只有海爾、海信,影響力大不如前。

這才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伴隨著新一輪經濟普查與2018年數據的修訂,青島遭到了一次暴擊。

人們發現,原來安徽上海廣東等省份,居然還隱藏了實力,經濟數據不減反增。

而山東、天津、河北等省市,則出現大幅下調。這一調整,青島就從12名滑落到16名,被無錫、寧波、長沙所趕超。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關於2019年GDP的排位是初步核算數據,圖源西部城事

現在,鄭州的數據還沒公佈,跟青島應在伯仲之間。

身後,新的追兵,已經兵臨城下。佛山、泉州、南通、東莞,都後勁十足,濟南、西安等強省會城市,也虎視眈眈。

青島若不能強力奮起,失落將在所難免。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不過,青島手中,仍然有一手好牌,並非沒有機會翻身。

放眼整個北方,青島的基本面還是很強的,經濟底蘊深厚,也足以和一些南方強市PK。

去年5月,《青島日報》的頭版文章就說得相當直白:

以青島獨特的資源稟賦優勢,以青島的體量,如果我們是省內勉勉強強的第一,也不光彩,如果是第二,那就更等而下之了。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青島的心氣是很高的,絕對不甘於久居人下。

2018年6月,青島先是迎來久違的“高光時刻”,舉辦了上合第18次領導人峰會,在國際的舞臺上秀了一把。

去年10月,支持青島建設上合示範區的文件出臺,又給青島打了一針強心劑。

要知道,去年7月的中央深改委會議,青島和深圳同時被委以重任——前者是“建設上合示範區”,後者則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一時間,“南深圳,北青島”被頻繁提及,備受矚目。

經濟強勢、城市宜居,光是這兩個因素,足以讓青島底氣十足。

整個山東省,正在刮骨療毒,痛定思痛。

有人說,要破解“南北差距”的命題,山東省是最大的希望。這也是山東的歷史使命。

國家把山東定為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實驗區”,也隱含這一深意。

而青島,是山東的經濟和改革的希望,絕對的先鋒。

怕疼治不了病。

這需要敢為天下先的冒險精神,以及擁抱世界的格局和眼光,非常考驗執政者的功力。

青島能不能探出一條新路,打造優異的營商環境,是它重拾榮光的關鍵。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樓市黃大大的主業,是地段研究。

放在北方來看,青島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天之驕子,背靠山東省,腹地也足夠深厚。

就像所有福建人都愛去廈門投資,相應的,整個山東省的購買力也愛往青島湧入。

這也是上一波全國樓市熱潮中,青島樓市出現瘋狂局面的原因。

2017年,舉辦上合峰會的消息放出,青島各界歡呼,房價應勢大漲。

最欣慰的還是開發商,狠狠炒作了一把。

在買漲不買跌的樓市環境下,許多投資客失去了理智,“售罄”、“搶房”、“秒光”、“夜間不打烊”頻頻閃現,甚至還出現跳漲毀約、全款優先、天價裝修等亂象。

彼時,青島房價也直接從2017年底的2萬元,一路直接躥升至2018年4月的2.5萬元,這時候的青島樓市,開始出現非理智房價泡沫。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2017年年初到2018年四季度的房價漲幅

政府當然不能坐視不管。

2018年4月中旬,青島限購再度升級,本地戶籍最多購買2套,外地人1套,新房二手房限售5年,相當於徹底堵死了投機需求。

這次調控也成了青島樓市二手房市場的分水嶺。

二手房成交量驟減,5月份成交量相對4月環比下跌39.7%,由完全的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觀望和等待的購房者開始增多。

在有價無市的情況下,房價開始陰跌,青島房價從18年中旬的高峰期(2.5位元/平米)一路跌了10%,到年底,房價水平回落到2.2萬元/平米。

2019年,青島樓市則是處於橫盤微跌,繼續下滑了5%-10%,最終維持在2萬左右,一直到現在還是這個房價水平。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青島近一年房價走勢,圖源中國房價行情網

這與青島這兩年的經濟縮水也分不開。

可見,一次國際性會議時過境遷後,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青島這幾年的頹勢。

不過,作為北方第三大城市、計劃單列市,青島的底子還是很紮實的,口碑也非常不錯。

因此,青島的樓市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上合峰會的過度炒作的高房價,在2019年底也回落到了正常區間。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圖源樂居研究院

包括目前,在疫情的影響下,青島房價均價還能穩在2萬1左右,是比較合理的,能夠與城市價值相匹配。

更何況,青島又是人口淨流入的北方城市之一,目前擁有近940萬常住人口,有51.65萬在校小學生,未來不必擔心無人接盤。

青島曾喊出要做下一個深圳,排名卻步步下滑,樓市還能翻盤嗎?

不過,青島的城市格局,“大餅”畫得很大,不容易判斷城市發展的方向。

西海岸新區是國家級新區,位於南邊。

紅島經濟區,位於西北位置,有傳言市政府會遷過去。城市也還有可能向北延展。

當地的房價水平,也出現了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空間層面依次遞減的趨勢。

其中,中心城區和縣市區存在分化,差距明顯:

中心城區土地供應少但需求旺盛,房價水平更高;市北老破舊比較多,城市面貌比較陳舊,除了個別具備學區價值的二手房,其它漲的很慢,次中心城區和縣市區的庫存佔比則比較大,去化率較低。

因此,選擇在青島長期投資,可考慮市南、李滄片區。

因為紅島經濟區和黃島區片區利好已經釋放完畢,不太建議上車,剛需客可以在市北、市南交界處做選擇。

最後,無論青島有多著急,腳踏實地改革創新,方能實現真正的經濟轉型。

也期待青島在收穫上合示範區利好後,迸發出更多城市活力。

為青島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