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慧君散文:劫後是重生

節令已過雨水,窗外已是春意盎然,月河川道,油菜花黃,麥苗返青;河堤上,楊柳堆煙,碧桃染霞,正是踏春的好時機。但是這個春節,因為新冠肺炎的瘋狂肆虐,將全國人民“囚禁”於室內已有月餘。我每天宅在家裡,關注疫情,渴望早日取得“抗役”勝利。

最近幾天,捷報頻傳,各地開始有序復工,我也在欣喜中等待著“解足”的訊息。是啊,那麼漫長嚴寒的冬天,都沒能阻擋住春的到來,誰又能阻擋勝利的到來呢?隔離的日子,終於讓平日奔跑的腳步停了下來,有時間審視反省自己的內心和世界,思考人生未來的目標。劫後是重生。疫情結束後,我想幹些什麼呢?這個問題我想了無數遍,那些一直想去而沒有去的地方,那些一直想做而又沒做的事情,那些本該聯繫而又未能聯繫的朋友……待疫情結束後,都將一一去做。

我與窗外的世界分別的太久太久,疫情結束,首先就是穿上漂亮的衣服,化上精緻的妝容,衝出家門,將大自然擁入懷中。然後去江邊,去香溪,去這個城市的角角落落,讓久違的喜悅重新爬上眉梢。我一定會滿懷愛意地凝望這個世界,仔細地嗅聞春花的香氣,把我最愛的春天描刻在心裡。我要像鳥兒一樣在風中自由奔跑、自由呼吸、自由歌唱,會對著漢江大喊:“活著真好!自由真好!”然後任由激動喜悅的淚水流過臉龐,不用在意行人詫異的目光。

因為懂得了世事無常,便明白了親情的可貴。以後我會經常和家裡姊妹們走動走動,談談天,拉拉家常,回憶一下我們年輕時甚至孩提時的往事,一起思念思念我們的父母,重溫一下親情的溫馨美好。

一直想學游泳,和朋友也約過幾次,卻因為這樣那樣原因,一年多時間過去了,這件事還停留在口頭計劃中。其實,說到底,還是自己思想不堅定,外界原因只是一個藉口而已。疫情過後,說去就去,游出一個健康的好身體。我是那麼喜愛江南水鄉,幾次前去,因為天氣炎熱,身體虛弱,都是匆匆而別。但烏鎮烏篷船上的月光,西塘紗燈紅光流瀉、溪水瀲灩的夜晚,始終魂牽夢縈,那些一次次列在計劃中而又爽約的地方,爭取今年實現。

當我和我的孩子們重逢在校園的時候,我除了教給他們知識,更想和他們坐下來,一起從這次疫情中探討一些平時覺得抽象、難以思考的問題,比如生命的意義,比如敬畏生命,比如我們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誰是我們真正的偶像,崇拜的英雄……我們從中吸取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我想,這個比書本的死知識更有意義。

女兒已是研三,六月份就要畢業了,學生生涯就此畫上圓滿的句號。去年暑假,女兒就對我和先生說,等她畢業時,邀請我們參加她的畢業典禮,我特別激動,欣然應允。能夠見證孩子的成長,參與她的學習生活,是多麼幸福的事啊!我們工作都忙,但還是決定,我們提前把工作安排好,參加她這最後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畢業典禮。

經歷了這場災難,更加知足感恩。以前總是渴望人生的波瀾壯闊,總希望人生能有一點色彩,經歷了大災大難,明白了平安是福。疫情結束,我還是希望恢復以前兩點一線、按部就班的平凡日子,不失業,有飯吃,家人平安健康,就很好。

這次疫情給我們的教訓太多,給我們的感動也很多,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心理更加通透明白,我將帶著劫後重生的喜悅,擁抱生活,做想做的事,做應該做的事,認真過好每一天。

盧慧君散文:劫後是重生

盧慧君,筆名錦時素年,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散文學會會員,安康市作家協會會員。《千高原》雜誌簽約作家《漢江文藝》簽約作家,有作品發表在報刊雜誌和各大網站,多篇文章編入中、高考語文閱讀模擬真題,有文章收錄《2018中國散文排行榜》,散文集《青春如花》已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