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魏征之明为何不劝李建成先下手?玄武门之变后为何还能位极人臣?

农在天涯


大家好,我是微知,我答一下。

  • 魏徵画像


第一点,魏徵不是没劝过李建成对李世民下手,李建成也不是不听。李世民出人意料、铤而走险,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集团才以失败告终。

第二点,玄武门之变后,魏徵能在李世民手下位极人臣,一是靠魏徵的过人智慧,二是靠李世民的胸襟和眼光。特别是两人在言谈话语间达成一个默契,开始精诚合作,收获双赢结局,共同开创贞观盛世。

一、李世民集团把魏徵视为“仇人”

唐高祖武德初年,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间的倾轧就开始了。李元吉之所以跟着大哥李建成死磕二哥李世民,是因为大哥是太子,李建成答应他,将来即位以后,立他为皇太弟,“故元吉为之尽死”。这就形成了以李建成、李元吉为首的“太子集团”。

唐朝开国,李世民功劳最大,被封为“天策上将”。他的天策府,等于大唐第二朝廷,府里有一批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试想一下,即便李世民不想夺太子位,手下人也一定会怂恿他去夺位。何况李世民绝非自甘平庸之辈,早就觊觎太子之位呢!

因此,唐朝建国不久,两大集团围绕大唐皇位,展开了殊死争夺。如《新唐书·袁朗传》中说,双方“争致名臣以自助”。

  • 李世民画像


武德四年,李渊任命魏徵为太子洗马。据《贞观政要》的记载,魏徵是李建成向李渊提出,经李渊批准才得到这个任命的。新旧唐书都有记载,魏徵入东宫后,李建成“遇之甚厚”。《贞观政要》记载,魏徵“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经常劝李建成早点下手干掉李世民。

此后五年,魏徵深深卷入兄弟夺位的漩涡之中。史书中只记载了两大集团各出“阴招”,想整死对方的情况,没有记载具体哪个主意是谁出的。但是,我们根据其他史料的推断,不难看出魏徵给李建成出过不少整李世民的主意。

《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六年,魏徵已经在李世民手下做到检校侍中(宰相)。这年八月初四,李世民在九成宫宴请近臣。酒席上气氛十分欢快,酒至半酣,玄武门之变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站起来,对李世民说:“王珪、魏徵过去追随李建成,我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仇人一样,想不到今天能坐在一起参加宴会。”

长孙无忌这话,恐怕是酒场上的无心之言。正因如此,也是他的真心话。李世民回答说:“魏徵,过去确实是我的仇敌,但他能尽心尽力办他分内的事儿,这就值得表扬。我能提拔重用他,与古圣先贤相比,也毫无愧色!魏徵常常不顾情面劝谏我,让我不办错事,所以我非常器重他!”

  • 长孙无忌画像


魏徵听到这里,也站出来对李世民说:“陛下您鼓励我劝谏,所以我才敢提意见;如果您不接受我的意见,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听听魏徵这话说得多么体贴,一句话把功劳都给了皇帝。李世民听后龙颜大悦,给在座的各位每人打赏15万钱!

从玄武门之变到这时,已经6年了,魏徵已经成为李世民的重臣。而李世民集团的人仍清清楚楚记得,当年把魏徵当作仇人的往事,就连李世民也不否认。如果不是因为魏徵给李建成出主意整李世民,大家会有如此深刻的印象吗?

那么,以魏徵和李建成的深厚渊源,他又怎么能在昔日“仇敌”李世民手下位极人臣呢?请看继续看。

二、魏徵和李世民的“政治默契”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集团的人都成了李世民的俘虏,魏徵也不例外。新旧唐书和《贞观政要》都记载了这个场面:

魏徵被带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愤怒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

李世民很清楚,“骨肉相残,古今大恶”,但他自己就做出这样的事儿了。这个黑锅,他自己不想背。他这么问,实际上就是暗示魏徵:我可以要甩锅了。

如果魏徵没有听懂这句话,向李世民求饶或者辩解,恐怕就没有后来的魏徵了。但魏徵显然听明白了,当周围的人为他担忧的时候,他慷慨自若地回答:“太子如果听了我的话,就不会有今日的杀身之祸。”

这话很硬、很直,但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魏徵这话有几层含义:第一,我也给太子出主意搞你呢,很可能就把你搞死了,所以你的玄武门之变,有正当防卫的性质。言下之意,你的这个锅,我们替你背了,是我们挑拨的你们兄弟相残;第二,我是太子属官,当然要为太子尽心尽力了。言下之意,我跟着你,也会为你尽心尽力的;第三,魏某人是忠诚的、有骨头的,不会被吓住。

  • 魏徵画像


李世民一听,魏徵听懂我的话了,回答得好!他马上“为之敛容”,刚才的满脸怒气,转而变为肃然起敬的脸色,当场赦免魏徵,并任命他为詹事主簿。李世民一登基,又提拔他为谏议大夫。

从此,魏徵与李世民达成一个“政治默契”:过去的一页翻过去了。就李世民来说:你替我背了锅,我也知道你有才能,此后跟着我好好干吧;就魏徵来说:我有我的志向,只要能实现我的志向,不必纠结皇位上坐的是李建成还是李世民。

魏徵的志向是什么呢?

三、魏徵不想做“忠臣”,而是想做“良臣”

魏徵志在做一代“良臣”。

新旧唐书都记载:贞观元年,有人告发魏徵包庇亲戚,李世民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不久,温彦博回奏,告发之事查无实据,但魏徵平时言行举止不大检点。李世民就让温彦博代表自己去批评魏徵几句,提醒他以后注意点。

过了几天,魏徵上奏说:“我听说,君臣应该协和默契,用道义结为一体。不想着至公大道,只注意言行举止的小节,那么国家的兴衰,就很难预料了。”

李世民一听,马上就明白魏徵的意思。他和颜悦色地说:“我(对让温彦博批评你的事儿)已经后悔了,你也不要因此就心怀隐匿回避。”

魏徵连连叩头,说:“希望陛下不要让座做忠臣,要让我做个良臣。”

  • 凌烟阁功臣图中的魏徵画像


李世民听了很奇怪:怎么还有不想做忠臣的人呢?他赶忙问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魏徵解释说:“良臣不仅让自己获得美名,而且让君主也得到圣明的称号,能够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让自身受到诛杀,让君主背着杀害忠臣的恶名,导致国破家亡,只留下他自己一个忠臣的名声。这两者差得很远啊!”

李世民听后非常高兴,赐给魏徵绢五百匹,并说:“我希望你不要违背这些话,我也不会忘记国家安危的大事。”

此后,魏徵全心全意为唐朝兴盛谋划,不断向李世民进谏;李世民也兢兢业业,不计较魏徵一些略显过火的谏言,朝堂上形成风清气正的氛围。君臣齐心协力,开创出贞观之治的盛世。

当然,魏徵的仕途一路开挂,贞观七年位至宰相,封郑国公。在李世民让人绘制的凌烟阁24功臣图中,魏徵位居第四。

看了魏徵的故事,您有什么想法吗?欢迎评论交流,共同分享历史智慧。

《魏徵年谱》

《新唐书》《旧唐书》

《贞观政要》


国学微知


魏征是李建成的铁杆嫡系,他很早就开始跟着李建成,为李建成出谋划策,比如:当初李世民拿下洛阳功高盖太子之后,魏征就建议李建成亲征刘黑闼,去战场上建功立业,否则很有可能被李世民取而代之。随后,李建成平定了刘黑闼,并建立了自己的以罗艺为统帅的嫡系军队。李建成和李世民开始了皇位之争,魏征向李建成建议干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念及兄弟之情,不忍心下手,结果却李世民来了个一箭穿心。随后,李世民抓住了魏征,并询问他:为啥离间我们兄弟。魏征说:“太子要早听我的话,估计也不会落得这个下场。”于是李世民就把魏征给放了。

魏征能够活下来全靠卖主求荣:

按照李世民最初的想法,他会在玄武门之变后大开杀戒,把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人,全部杀掉,出一口恶气,但是尉迟恭阻止了他。本来李世民是要杀魏征的,但是在尉迟恭的劝说下,李世民才放了魏征的。而且魏征曾多次置李世民于死地,李世民对他是恨之入骨,但是为了顾全以大局,于是就放了他。

后来魏征为了配合李世民的政策。于是决定亲自去河北安抚以罗艺为代表的的叛军。走到半路,遇到了两个李建成的嫡系大将正被押解去长安,魏征命士兵放了他们。并一起去了河北,叛军一听李世民既往不咎,于是都放下了心。但是罗艺仍然要起兵造反,最终被部下杀害。

魏征立了大功以后,并不是说李世民就不杀他了,卸磨杀驴的事情李世民还是做得出来的,于是魏征为了讨好李世民,他决定做一诤臣,处处给李世民作对,但是,李世民却看上了他这一点。其实李世民知道魏征这样做,就是为了给自己博得一个明君的好名声。魏征一辈子都非常小心,他生活勤俭克己,李建成时候,他从没有参与任何党派的斗争,一直在河北群雄、山东豪杰、关陇集团之间来回游走。因此李世民在贞观之治之后对魏征是非常的信任,并给予起高官厚禄。


公元前


魏征其实已经劝过李建成了,只是李建成不听劝罢了。

在成为贞观名臣以前,魏征的身份是太子洗马。这个职位是皇太子东宫的随从官员,始设置于汉朝,主要负责的工作是辅佐太子,教导太子政事。

根据史书记载,“隐太子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就是说李建成对魏征非常礼遇,很看重他的意见。

魏征一眼就看出李世民是能够威胁李建成地位的人,一直在劝谏李建成干脆点直接动手,但李建成没有听这条建议,只是想软刀子割肉,最后等来了玄武门之变。

根据《旧唐书·魏徵传》的记载:

徵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徵曰:“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素器之,引为詹事主簿。

这条记录是魏征劝李建成先下手的证据。

至于李世民对魏征的宽纵也很好理解——他是靠着政变上台的,可以将李建成本人杀个干净,但如果株连太广,就会影响政局不稳。

李世民是通过重用魏征,才塑造了自己宽仁圣明的形象。


HuiNanHistory


魏征劝了,李建成没听。魏征之所以能被李世民重用,三条。



第一,李世民为了统战需要,安定人心,没有对魏征下手。李世民本来准备大开杀戒,把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人全杀了,但被尉迟恭拦住了。尉迟恭说,你要是这么做了,就会人人自危,到时候反你的人会很多,得不偿失。李世民听了尉迟恭的进谏,饶了魏征一命。



二,魏征为了保命,出卖了李建成。李建成被杀后,他的嫡系都在河北地区,以罗艺为首,准备联合突厥人跟李世民干一场,给李建成报仇。魏征亲自前往河北地区,招抚了这帮旧部,罗艺也被部下杀掉。李世民大喜,决定重用魏征。



第三,大唐有三股力量,关陇勋贵集团,山东豪杰集团,河北群雄集团。魏征是平衡三股势力的关键人物,所以被李世民所倚重。



以上观点出自陈寅恪先生《隋唐政治史述论稿》。


唐风宋月


看魏征的经历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人,三国时期的吕布,两个人都是多次更换阵营,但是两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吕布最后是身败名裂,而魏征成为了一代名臣,究其原因,无非是魏征投奔一个阵营之后,忠心耿耿直到这个阵营倒台,而吕布却反复无常,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在背后坑主公了。

魏征画像

魏征辅佐李建成,为何没让李建成先下手为强?

魏征在公元619年随李密一起投奔了李唐,从公元621年开始就一直追随李建成,说魏征是李建成的心腹也不为过,李建成任命魏征为太子洗马,他非常的赏识魏征,对魏征礼遇有加,而魏征也没有辜负李建成的期望,经常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当时天下未定,李世民带着将领们在前线建功立业,李建成待在后方,李世民的势头都快超过李建成了。

影视剧中的李建成

魏征辅佐李建成,自然就要为李建成的未来考虑,所以魏征提议李建成,不要忽视李世民的威胁,也应当主动去请战立功,李建成听了魏征的建议,出兵平定了山东,后来局势逐渐稳定之后,魏征见李世民党羽众多,已经对李建成构成了严重威胁,又多次建议李建成一定要想办法将李世民调到偏远的地方去。

魏征人品是比较正直的,他不像李世民心狠手黑,他也不希望李建成成为一个残害手足的君王,所以他并没有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铲除李世民,另外一方面如果他真给李建成提了这个建议,魏征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了,毕竟手足相残这是个污点,如果还是手下的大臣提出来的建议,事成之后,魏征多半也会被李建成清算,所以魏征是不会让李建成先对李世民下手的。

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何还会重用魏征?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兵变,魏征这个李建成重要的谋臣,李世民当然不会放过他,但是魏征对李世民说,如果李建成听了自己的建议,就没有李世民什么事了,李世民一想,魏征说的也有道理,而作为李建成的谋士,给李建成出谋划策也是分内之事,所以李世民也没有为难魏征,继续让他出来做官。

玄武门之变

而魏征在李世民手下能够得到重用,这还和魏征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魏征是一个非常正直的大臣,也有可能魏征看李世民不爽,所以李世民在执政过程中,出了点差错,魏征常常会毫不留情的指出来,处理政务的时候,魏征又非常的公正高效,所以他经常把李世民惹得火冒三丈,但是碍于面子又不好处罚魏征。

李世民曾说过,在贞观以前,辅佐自己平定天下这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之后,矫正自己的过错,防微杜渐这是魏征的功劳。在满朝文武大臣中,只有魏征敢触犯李世民的威严,进谏矫正李世民的过失。在大唐社会逐渐稳定之后,李世民有些安于享乐,魏征又及时的进谏李世民,让他要善始善终,后来李世民又派遣魏征去辅佐李承乾,为自己培养接班人。

魏征画像

结语

魏征虽然最开始是李建成的谋士,也给李建成出过打压李世民的主意,但是并没有对李世民造成直接的威胁,而魏征也不是一条道走到黑的大臣,李世民见魏征能为己所用也就接纳了他,而相处下来,魏征十分的忠诚,不为权贵,还敢对自己直言进谏,让李世民非常欣赏他,所以魏征在李世民执政时期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玄坤文史


魏征当然知道李世民的威胁,他也曾劝李建成先下手为强杀了李世民,但是李建成当时还顾念兄弟情义,而且自己太子之位名正言顺,父皇又信任有加,未有太重视李世民的威胁危险,所以没有采纳魏征建议。

魏征毕竟是臣属,也不能力劝,死劝主上杀自己亲兄弟。所以最终李建成没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后,一方面李世民为了安抚李建成属下残余势力,毕竟太子党势力不小,要是逼的太紧,铤而走险闹出大乱子更不好收拾。重用魏征这个曾经劝李建成杀他的旧臣可以向其他东宫旧臣释放善意的信号,拉拢他们。

另一方面,魏征有名望,特别是在河北山东一带名声很隆,可以帮助李世民游说安抚这些地方,稳定局势。

第三,魏征本身很有才华,能治国安邦,而且只要他认定为主必定忠心耿耿,劝李建成杀李世民正是为他着想的忠心之举。李世民当然能看出魏征的才干和忠心,所以肯重用他,而魏征没有辜负这般信任,施展平生抱负,一同开创“贞观之治”成就一段君臣佳话。


十分之七君


魏征是劝过太子李建成先下手为强,除去李世民以绝后患的!只是李建成拒绝了魏征的建议。这是有史书为证的,据《旧唐书》记载:俄而建德悉众南下,攻陷黎阳,获征,暑为起居舍人。及建德就擒,与裴矩西入关,隐太子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征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征曰: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素器之,引为詹事主薄。

从这段史料可知,魏征先是跟随李密,后来一同降唐,之后被窦建德所俘,窦建德了解魏征才能,让他做起居舍人之职。再后来窦建德被擒,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征很有才华,就让他做了太子洗马,对魏征很是礼遇有加。魏征看到李世民功勋势力一天天壮大,常劝太子早做准备,但是李建成不听。后来玄武门之变,太子失败,李世民找来魏征问:你离间我和太子兄弟之情,为什么?魏征回答:太子如果听从我的建议,必无今日失败之祸!太宗李世民对魏征也很器重赏识,让他作了詹事主薄之职。

由此可以得知,魏征不但是劝过李建成早作准备,而且是每劝,也就是常常劝说建议李建成早作准备。然而李建成却拒绝了!为什么?原因可能是李建成觉得自己已经是太子了,继承皇位那是早晚的事。只要自己不犯明显的错误,弟弟李世民功劳再大,也翻不了船。而魏征的建议固然有道理,但是一旦这准备对付李世民的事泄露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可能不保。为安全稳妥起见,不能有任何过错让李世民抓住把柄,所以宁可被动也绝不犯错。结果事实却证明,李建成错了!

那么作为太子李建成的忠实部下,还数次建议李建成作好对付李世民的准备。对于这样一个,对手李建成的忠实部下,魏征还毫不胆怯的面对李世民,承认自己劝过李建成早点动手。李世民为何还器重任用魏征呢?这里面其实隐藏了一个很大的密秘和交易。

不可否认,唐太宗李世民是个英明神武的帝王,也是个为民着想的好皇帝,天可汗可是受到天下万民拥戴的!也创下了青史留名的贞观盛世,但是李世民也有一个洗不去的污点:杀死兄弟夺取的皇位。

既然抹不去这个污点,那就想办法抹黑对手,洗白自己吧。于是在流传下来的各类史书中,大家看到的都是李世民如何英勇善战功勋卓著,李渊的各种犹豫软弱,李建成各种无能和歹毒阴狠,最后李世民是被迫动手自卫,才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继承了皇位。而大唐在李世民的治理下,也是国力空前强盛,天下归心万国来朝。

这些史料有真有假,关于李世民的固然不假,但是关于李渊李建成的史料却不真,尤其是李建成被抹黑最厉害!简直就是太子李太恶。这样的抹黑,对于千年之后的我们,当然是不辩真假难说孰是孰非。但是你别忘了,当时还有很多身临其事者,这其中就包括有才华又是有名气的魏征。李世民抹黑李建成的事,瞒得过别人能瞒得过魏征吗?当然不能!聪明如李世民如何不知这样的结果,既然瞒不住魏征,就要想办法堵住魏征的嘴巴,让他承认史书说的是事实,承认跟随我李世民才是对的!你魏征不是很有才华吗?很好,我治理天下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只要你甘心为我服务,帮我治理天下,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包括名臣的称谓,我全都可以给你!唯一的条件就是:你要对以前和李建成的事情,闭口不言!

这个交易对李世民魏征双方而言,绝对是皆大欢喜的双赢结局!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各类史书。




JSDD


说不定劝过也未可知呢?

魏征是唐朝贞观时期的名相,也是有名的直臣,唐太宗李世民以之为自己的镜子。对于太宗皇帝,魏征多次在公开场合据理力争并指出他的错误,有时候激动了,唾沫星子都能喷到李世民的脸上,这常常使得李二下不来台,多次生出杀意,多亏了长孙皇后的劝谏,魏征才保住了自己的脑袋。当然了魏征死后还是受到太宗的清算,这是后话了

但是你知道吗?李世民如此倚重的大臣其实一开始却是李世民的敌人

魏征出生于北周末年,此后天下战乱不断,隋炀帝即位后东征高丽,修大运河极大透支了民力,于是天下不稳,人心思变。魏征本是瓦岗麾下,后来王世充打败了西魏,于是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

不久窦建德又俘虏了他,于是魏征又成了窦建德夏国官员,而后李世民打败窦建德,魏征被俘,又转投李唐。当时魏征这种经常改头换面的人是很难被人信任的,但是太子李建成非常赏识他,不仅封为太子洗马而且待遇深厚,因此魏征是妥妥的太子党,和李世民可以说是势不两立

那么问题来了,魏征是个明白人,那么他为何不劝李建成先下手干掉李世民呢?

其实这还真是冤枉了魏征,对于李世民魏征是保持了相当大的警惕,他多次对李建成建议要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小编记得以前在读《资治通鉴》的时候曾有魏征多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的记载,只不过当时的李建成害怕父亲李渊反对,不敢去做罢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作为李建成最倚重的幕僚,魏征应该多次给出巩固太子地位的建议,其中不排除种种制约甚至除掉李世民的措施(史上虽无明确记载,但理应如此)。然李建成性情直率、宽简、仁厚,不忍心向兄弟骨肉下毒手;其次,李建成已被立为太子,如平稳过渡,将顺理成章地继承帝位;其三,李建成同样战功显赫,他曾率军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下长安,功勋不在李世民之下,且手下拥有一批谋士,因而对太子之位没有危机感。应该强调的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后,为了证明自己获得帝位的合法性,必须在史书中大书特书自己的战功,同时贬低李建成、李元吉兄弟的历史功迹。设使当年没有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得袭大统,谁敢说他不会成为一位贤明有为的君王?现在来说说魏征后来为什么仍然受到李世民的重用?这不能不说是李世民的英明之处了。李世民用人的原则可归纳为“任人唯贤,既往不咎”,除了魏征外,原来李建成手下的人才在太宗朝大都得到了量才使用,如王珪、徐师漠、欧阳洵、裴矩、罗艺等人,他们都为大唐帝国的强盛作出了贡献!


宰相门前走狗


在玄武门之变前夕确实有很多人劝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的,以李建成当时的势力要暗中干掉李世民完全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而当时建议干掉李世民的人当中就包括齐王李元吉和文臣魏征。但是这个建议一一被太子李建成拒绝了,当然李建成并不是妇人之仁,而是李建成根本无需用如此卑劣的手段就可以成功继位。但是事与愿违,李世民最终还是逆袭了!

为何李建成不采纳魏征的建议

李世民在当时已经是李渊钦定的太子了,这其中不仅是因为李建成是嫡长子,而且李建成也被李渊栽培多年,他是李渊苦心培养的接班人。所以李建成只要不出现再大的过失,皇位迟早是自己的,根本没有必要去和别人一较长短。

其二就是李建成其实一直在对李世民进行政治打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就是因为李世民在政治上的失利。此时李世民要么眼看着被李建成和李渊一点点打压,一点点削弱实力;要么就奋起一搏,或许还有胜利的可能,最终李世民选择了后者。

所以说李建成妇人之仁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一个胜券在握的人完全没有必要对对手使用阴险的方法,不然可能还会得不偿失。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便是胜券在握也有翻盘的可能,就是因为李建成太厉害了,所以他大意了,被李世民一举翻盘。


李世民不杀魏征是为了拉拢李建成旧臣

李建成已经当了多年的太子了,李建成在初唐时期是具备很大的势力的,虽然李建成已经死了,如果李建成曾经的旧臣全部被逼反的话,李世民能不能做的了皇帝其实还是很难说的,即便李世民将他们镇压了,必定也是会大伤元气的。对此,李世民宽容了所有李建成旧臣,并且重新量才录用,魏征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魏征的重用让李建成旧臣投降李世民

魏征不仅是李建成的属下,而且是一个很忠心的属下,即便是魏征被李世民抓住了,还说是说出了因为太子心软李世民才能成功的话。面对这样反对自己的太子党如果能够赦免的话,李建成的部下肯定就不会造反了,所以李世民用魏征给李建成的旧部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所以魏征太重要了。

还有就是魏征本身的能力了。正是因为魏征具备非常厉害的政治能力和举世无双的口才让李世民越来越器重他,所以魏征的位极人臣一方面是因为李世民的政治需要,一方面是因为魏征就很有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