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6种方法达到高效栽培模式

大白菜是大众化的蔬菜,主要采用露地栽培的方式,在我国部分地区除春、夏季反季节种植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防止抽薹开花外,秋季、早秋栽培均不需要采取特需的防护措施。


(一)露地栽培


大白菜适应性很广,在我国南北地均可露地栽培。大白菜露地栽培方式:主要有垄栽,平畦栽、高畦栽培。北方大部分地区采用垄栽,一般垄栽距45/70cm,垄高25/30cm,垄面宽25/30cm,垄台高35/55cm,垄栽便于排水、浇灌。平畦栽主要为盐碱地及北方部分地区春播,畦宽依品种而定,莲座叶披张的大型品种每畦栽1/2行,行距60/67cm,莲座叶直立的小型品种每畦栽2/3行,行距42/56cm。南方多雨地区主要采取高垄栽培,每垄栽1行,垄高10/20cm,顶宽约20cm。高垄栽培可增厚耕层,通透性好,灌水方便,减少病害,可用机械培垄,保证按时播种。

(二)地膜覆盖栽培

地膜覆盖是在露地栽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栽培方式、保证湿度,还可促进白菜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及根系的发育。在雨季来临后还可有效避免大雨或暴雨对土壤的冲刷,春季多采用此种栽培方式,不仅可以增温保湿,促进植株生长,提早壮大同化系统,而且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中耕次数,省工省力,降低成本。做好垄或畦后,将垄面修整细碎、平整、播种,上盖地膜。垄栽用90/95cm的,畦栽或平畦直播用1.2/1.3米的地膜为宜,每垄或每畦一幅。覆盖时要拉紧、盖平、使膜与畦面或垄面覆贴紧密,膜的四周要用土压严,使膜不易被风吹动。也可在定植后覆盖,将苗从地膜下掏出后压土。

大白菜6种方法达到高效栽培模式

(三)地膜加小拱栽培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春季温度较低,为提高温度多采用该栽培模式。春季利用小拱棚栽培大白菜不仅为大白菜的周年供应提供了新的茬口,而且为春季大白菜的高产、高效提高可靠的保障。具体做法是在播完种或定植好苗后覆盖地膜,外用小竹竿作支架,搭成拱形,再盖上塑料薄膜,两侧用土压实,防止被风刮开,有条件的地方拱棚外夜间还可以盖一层草帘用于夜间防寒,后期可掀开薄膜。

大白菜6种方法达到高效栽培模式

(四)大棚套小拱棚栽培

在我国西北、东北及黄河中下游地区,春季可利用闲置大棚套小拱棚进行春提早栽培。大棚保温性能较好,内套小拱棚可使蔬菜生产环境的气温保持在15度以上,大白菜播种期可以提前20/25天。一般钢管骨架大棚高2.0/2.2米,宽8米,长40/50米,面积300/400平方,外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温,棚内可将地做畦或起垄栽培,再垄作或平畦搭建小拱棚。

大白菜6种方法达到高效栽培模式

(五)遮阳网栽培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炎热夏季种植大白菜气温较高,光线较强,利用一些果菜拔秧后空闲的棚架,上盖黑色或银灰色遮阳网,内种大白菜,即可防暴雨有可降温。另外,银灰色遮阳网还能驱除蚜虫,防止病毒病的发生。晴天一般于10/16小时遮阳。通过遮阳可减弱光强,降低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不仅有利于大白菜苗期生长,还能减少病害。

大白菜6种方法达到高效栽培模式


(六)防虫网栽培


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较多,利用30/40目尼龙防虫网,罩在大棚外,在台风暴雨来临时经防虫网阻挡后,变成蒙蒙细雨,减轻对植株的冲刷,保护土壤结构,使植株健康生长,确保蔬菜生产,出苗率、净菜率高。而且,在夏季虫害多得季节防虫网覆盖可避免害虫直接危害或入内产卵危害,做到不用或少用农药,生产无公害蔬菜,确保食用放心。

大白菜6种方法达到高效栽培模式


大棚覆盖可将防虫网直接覆盖在棚架上,四周用土或砖压实,棚管架间用压膜线扣紧,留大棚正门揭盖,便于进棚操作。如果需加强防虫网的遮光效果,可选用银灰色、灰色或者黑色的防虫网,其中银灰色防虫网避蚜虫效果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