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魏源为何能写出巨著《海国图志》?你知道力量有多强大?

魏源是清代著名思想家,字默深,名远达。在中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魏源写过一本《海国图志》。这是一本很有名的书,它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事实上,魏源能够写出这本巨著,还跟一个人有关,这个人是谁呢?说出来中国人都知道的,他就是林则徐。1841年3月,魏源在林则徐推荐下,进入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裕谦的幕僚。但是裕谦对魏源的意见建议并不看重,魏源感到不被重用,没过多久就辞职了。1841年8月,魏源再次遇见林则徐,在国家正被外国人入侵的危难时节,老友相会,分外感慨,两人“万感苍茫”,彻夜长谈。感谢历史,让他们相遇。这次相遇,直接促成了《海国图志》这一巨著的诞生。那晚,林则徐将自己收集的《四洲志》资料转交给魏源,嘱他修撰《海国图志》。看着厚厚的一沓资料,魏源感慨万千。第二天,两人分别后,魏源带着这些资料回到家中,埋头整理、撰写。不到一年时间,《海国图志》诞生了。《海国图志》一书中,包含有80幅在当时是最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介绍了当时主要国家的历史地理情况。


思想家魏源为何能写出巨著《海国图志》?你知道力量有多强大?


自从一二次鸦片战争耻辱战败后,虽说举国麻木依旧,但知耻的清政府,其实也很勇:三十年洋务运动,一群洋务名臣自强求富的口号震天响,卖力建工厂造洋炮练新兵。像号称亚洲第一的汉阳铁厂和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全是账面上的辉煌成果。谁知甲午开战,所谓辉煌成果,从海战到陆战,齐刷刷败得干脆。这就好比一个曾被流氓欺负的苦孩子,三十年里卧薪尝胆,苦修武功,总算练出一身漂亮肌肉。刚刚自我感觉良好,却还没等到一雪前耻,就被邻家昔日看不上眼的小弟黑虎掏心打翻,没愈合的伤口上,活活给补上深深一刀。才知道先前的漂亮功夫,全是虚胖。如此痛彻心扉,以至于大清当时,着实举国追问:为什么?相关的原因,从中国到日本的专家,都总结了很多。以至于直到今天的课堂上,还是中学历史考试的重点。但有一个日本人总结的离奇原因,却一直说的不多。早在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前,日本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就坚定认为日本一定会赢:因为捡到了一件来自中国的绝世法宝。而当代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同样也持这观点:日本能够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一个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国家,首先要归功于这件法宝。这个传说中的宝贝,正是中国清代思想家魏源写就的一本奇书:《海国图志》区区一本书,会有多大的杀伤力?日本人的回忆是:相当巨大。


思想家魏源为何能写出巨著《海国图志》?你知道力量有多强大?


日本人与《海国图志》的缘分,起自1851年长崎港的深夜。这一天的具体日子,日本各种史料说法各异。但发生的事情,却堪称鸡毛蒜皮:一艘来自中国的商船,在长崎港被日本海关工作人员查出了违禁货物。虽经一番争吵交涉,却还是被严格执法,全数没收,但是在相当多日本史学家甚至政治家眼里:这个时日不可考的小事,却是日本历史浴火重生的开始。因为那批被查禁的货物中,就有三本《海国图志》。在日本海关工作人员眼里,这本书记录的内容,都是外国稀奇古怪的事,好些语句还十分大逆不道,连日本人当时像妖怪一样看的天主教都夸,简直非主流。作者魏源,虽说是个举人,可比起当时日本人熟悉的中国名家,真个也叫不入流。这样一本毫无亮点的处理书,起初日本人也没在意,照规矩充公了事。谁知奇特的事情,却接二连三的发生了。从这一夜开始,这本看似普通的书,仿佛一块包藏神奇力量的魔法石般,开始源源不断的爆发强大的魅力。从政府工作人员,到上流社会的贵族,乃至是民间的武士学者,但凡识字的日本人,只要拿过来随便翻几眼,立刻就被深深的吸引住,然后疯狂的为之痴迷。于是这本普通的书,起先只是在贵族圈里悄悄流传,后来竟火热传遍,各阶层的日本人更是奔走相告,人人都要先睹为快。但凡有点关系门路的,都是不惜千金托关系走门路,就为能借来看几眼。很快就有了手抄本,在民间静悄悄的流传。更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劈波斩浪偷渡中国,只为求得一本正品原版。等着三年以后,又一艘中国商船造访长崎港,又被海关人员一口气查出了二十多本。但比起上次的如狼似虎,这次日本海关的态度,却是格外恭敬温暖:开个价吧,政府收购了。就连当年远赴欧美留学的第一代大清留学生们,对这事也都有惊讶的记忆:北洋水师的那批留学管带们,都清楚的记得那些同吃同住的日本同学们,几乎人手一本《海国图志》,吃饭时都会认真翻开。仔细一打听,竟然是个中国人写的。以明治维新时代另一位日本牛人吉田松阴的说法,正是这本书,不但激励了一代日本人为国家奋斗的决心,更帮助日本人找到了一条奋斗的道路。看看日本的历史大事,就知道此言不虚: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一群日本精英们卖力奋斗,他们的角色行业身份不同,但从横井小楠到伊藤博文,有一点却相同:《海国图志》的铁杆粉。这本书在日本的火热程度,现代人看几部日剧就能熟悉:在各种反映日本近代生活和大事件的日本电视剧中,捧着一本《海国图志》纵论古今,是电视剧中时常出现的桥段,也是那时日本人的流行风尚。在这个历史问题上,他们十分认账。认账的原因,是因为无可否认的铁的事实:这本看似怪异的书中,珍藏着让日本崛起的强大力量。


思想家魏源为何能写出巨著《海国图志》?你知道力量有多强大?


《海国图志》有三个版本,即50卷本、60卷本和最后定稿的100卷本。

1842年12月,《海国图志》初刊50卷本,约57万字,有地图23幅,保留了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原文,侧重于对海国夷情的一般介绍。

1847年,50卷本扩充为60卷本,60余万字,“西洋技艺”从1卷增加到8卷,增加了对海外各国的情况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介绍。

1852年,再增加到100卷本,约88万字,有地图75幅、西洋技艺图57页、地球天文合论图7幅,涉及到海外各国的政治体制等内容。

魏源撰写的《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御侮图强的方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贯穿于全书,引导国人去打开长期封闭的视野,正视和认识世界,探求抵御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强国之道,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思想启蒙的作用。

《海国图志》提出的“以夷制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仅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传播到邻国的朝鲜、日本等国,推动了近代之初东亚国家对外认识的转变和开放,使其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时代价值,在中国近代史和东亚近代历史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第一,魏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最早的人。《海国图志》成为中国近代之初,面临历史巨变提出向西方学习,其“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打破盲目自信的封闭状态,放眼全世界,了解世界各国,观察世界变化,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开启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促进中国开始了解世界,是中国政治思想开始向近代化转变的重要的标志之一。

第二,魏源是一位经世致用的实践家,具有较强的国家忧患意识。在鸦片战争后,一批政治家、思想家和有识之士,关注现实、注重实效,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封建末世深刻的社会危机,掀起了经世致用之思潮。《海国图志》集中体现了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经世思想,又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学术学风乃至西学的引进和传入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这一思想,不仅滲透着魏源的“以匡济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而且体现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民族使命感,“师夷”指明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沿着“师夷”“制夷”的方向曲折前进。

第四,《海国图志》提出富有近代色彩的外交思想。鸦片战争前后,魏源意识到东西方正由过去隔绝的状态向相互之间彼此交往的方面转变,意味着中国要自强,必须正视外部世界、学习西方、进行具有新的时代内容的改革等迫切的课题。这一对外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五,《海国图志》提出的海防思想是中国近代海权思想的集大成。魏源在研究历史和中国周边国家政治经济现状之后,认为“清王朝的威胁,不是来自内陆,而是来自海上”,提出严修海上武备,建设近代海军,抵御外来侵略。这一海权思想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思想与理论准备。

第六,《海国图志》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思潮起到了启蒙作用。魏源认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之法,确信古老的封建帝国因循苟且只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魏源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发展,激发了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改革的思想。

第七,《海国图志》摒弃“天朝中心”“天圆地方”“九洲八荒”的观念,树立“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风尚。


思想家魏源为何能写出巨著《海国图志》?你知道力量有多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