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对杜甫的情谊到底有多深?

大鱼传媒剪辑


李白、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后人合称为李杜。

唐玄宗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两位伟大的诗人在东都洛阳相遇,这一遇诗仙、诗圣相见恨晚。由此,兄弟二人开始了三次在一起,且时间又不短的交往。“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二人在携手共游吟诗抒怀中,结下了高山流水的知己之情。对此,闻一多先生认为,李杜的相遇,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刻,或许只有老子与孔子的相遇能与之相比。并把这次相遇比喻为“太阳和月亮的相碰”。

李白年长杜甫11岁,杜甫对李白心存崇敬仰慕,写下了《赠李白》、

《赠李白》、《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八仙歌》、《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不见》、《昔游》、《遣怀》这十四首诗表达了对李白的无比思念之情。

李白视杜甫为知己也写诗抒发想念之情(据专家考证李白写给杜甫的诗现仅存三首),如:《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从李白写给杜甫诗的数量上看,好像李白对杜甫情不至深。但如果从历史现实的角度看就会理解了。1,古代交通不变,路途遥远而艰难,各地方的信使不知多少天才能往返传送一次。信件是否丢失都是未知。2,李白由于官场不得志,常年游走于名山大川拜访寻道。根本不知道杜甫给他写了那么多思念之诗,但就诗的量上看也不能说明李白对杜甫的情不深厚。3,李白早成名于杜甫,且又是诗坛前辈又是兄长,加之杜甫对李白崇拜致极,所以杜甫对自己敬仰的诗人多写几首想念的诗也是正常的。


长江源远流长


在元744年,杜甫与李白初次相逢,两人一见如故。杜甫33岁,李白44岁。杜甫此时是诗坛默默无闻的人,而李白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了。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有14首,李白写给杜甫的有4首。数量不能代表出李白的情谊,只能说两个人性格不同。

李白的《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戏”和“瘦”字带着一种略带调侃的关心,说明两个人的关系比较亲切。

李白曾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写道:“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我思念你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荡荡向南流去寄托着我的深情。)

李杜友谊长存![大笑]




女侠七安


唐朝诗坛,一仙一圣,文学双峯,惺惺相惜,忘年知音,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比肩世界级文学大师间友谊之交往,留下了一笔丰厚的人文遗产传世。

李白早于杜甫11年,文学成就已名扬天下,在那个年代应为杜甫的文学前辈不为过之。但李白非常欣赏杜甫的文学才华,两人天命年间古洛阳之遇,相见恨晚,灵魂间火花四射,相知,相惜,相通。一段“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故事由此展开,至今仍是经典的中国故事之一。当然,经济潦落的杜甫小弟,得到大哥李白资助自然而成。此次见面后,李杜二人以后一年多,又两次相遇,其不亦乐乎情景今人无法描绘,那是风光与诗情,那是才华与理想,那是美酒与时光的绝佳交融,心灵踫撞,写下了中国文友加兄弟一次高端的仙圣合一之篇章。

现有资料记载,两人互赠诗篇颇丰。其中现保存的有近20首,杜甫赠李白的有13首之多,可见小弟敬大哥之情何等之深。这里必须说明,李杜同为双骄,是杜甫生后经过200多年的打磨,历史才确定了杜甫的文学地位,这也说明当年诗坛巨匠李白对杜甫独道的欣赏和特殊的厚爱,李白似乎看到小弟杜甫是不会缺席的明日之星一样。历史有情,终于把他们连结在一起,发出了李杜一体的万丈光芒。


用户江湖夜雨


唐代众多诗人里面,李白与杜甫名气最大,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誉为诗圣,二人在诗坛上的地位无人能比,同时也各有千秋,难以分出伯仲。从年龄上来看,李白比杜甫大11岁,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李白年过四十,而杜甫正值而立之年。

当时李白早已名满天下,还曾担任皇帝身边的御用文人,杨贵妃都亲自替他磨墨,最得宠的太监高力士为李白脱鞋,达官贵人纷纷把李白奉为座上宾,何等风光!在此之前,杜甫早就对李白崇拜不已,称之为小迷弟毫不为过。

俗话说,闻名不如见面,看到偶像李白比想象中的还要英俊潇洒,浑身散发出超凡脱俗的魅力,杜甫难掩心中仰慕之情。纵然如此,李白并不恃才傲物,反而平易近人,两人把酒言欢,席间谈古论今,交流诗文方面的观点。

经过一番交谈,李白对小迷弟杜甫的才华颇为欣赏,顿时产生相见恨晚之感,随后邀请他一同游历,爬上、烧烤、访道求仙,估计期间偶尔也会撩妹。文人相轻的问题,在李白和杜甫身上不存在,他俩志趣相投,有聊不完的话题,从而结下深厚的友情。

由于古代出行不便,最快的方式只能骑马,从而使得二人见面次数有限,却不影响李白和杜甫之间的友谊,他们通过书信关心着彼此,并相互赠诗,此种感情弥足珍贵。那么问题来了,李白与杜甫的友情究竟有多深呢?从杜甫的这首诗中,就能找到答案。

公元757年,交友甚广的李白,由于受到永王事件牵连,被流放到偏远的夜郎(现在贵州六盘水一带),直到两年多后才被赦免。那时候通讯不发达,杜甫到处打听李白的消息,却始终未能联系上,心急如焚,整夜整夜的失眠,从而写下《不见》之诗篇。

《不见》——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开头直接表明对李白的思念,已经太长时间没见,别人都认为李白性情洒脱,好像什么都不在乎,作为莫逆之交的杜甫,却看出李白放荡不羁背后的悲凉。随后对李白的怀才不遇感到惋惜,并希望他赶紧回来,哪怕只见一面都好,至少知道他平安无事。

朋友满天下,知己有几人,尤其时运不济时,还能处处为你着想的知己少之又少,李白交到杜甫这种重情重义的好友,称得上幸运。真正的朋友,在你辉煌时默默祝福,在你落魄时不离不弃,哪怕许久不联系,友情也不会消褪,你身边有像杜甫这样的朋友吗?


創業初心


一位「诗仙」,一位「诗圣」,都可以分别代表古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标准的两个人,也是两个无论是性格、机遇还是诗文风格都相当极端分化的人,但光是两人耀眼的才华就足以让彼此惺惺相惜,尤其是李白之于杜甫,他是杜甫的偶像。据统计,杜甫现存的1440首诗中,有15首是有关李白,仅是怀念和寄赠李白就占据了10首;而李白近一千首诗中,仅有4首和杜甫有关。有人就会认为李白和杜甫似乎关系也没那么好,但是了解李白性格的人都知道,他并非冷漠无情无义之人,只不过是性子比起杜甫而言,李白更加洒脱豁达,对人世间的情谊会看得相对轻一些,因此也更可能不愿去表达对某人的什么思念缅怀之情。也可能李白也写了不少诗给杜甫,但不一定都全部留存下来了,毕竟年代久远。


当然,坊间确实传两位关系十分暧昧,虽无从考证,但李白与杜甫不仅仅是强社交关系,更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好友,犹如我们现在所说的好基友。古时候人们社交本来就不容易,不像如今社交软件泛滥,随便都可以交到朋友,因此都会对朋友更加珍惜,何况知己难得!公元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自长安放还,杜甫这时则穷困潦倒,连吃饱饭都没法成为日常固定的事情,两人相遇于洛城,最后还同床共枕过。此事有诗为证,杜甫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就写到: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两人不到同床共枕,也经常写诗调侃对方,态度还是挺暧昧的,如李白写《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而杜甫就反唇相讥,回一首《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种朋友之间的调侃带点互损,像极了男人之间那种最佳损友的关系,不管对方说的话多损,甚至在自己身上挖苦,但就是这种毫不保留的真诚相处态度,才更证明情感之深,普通朋友是不可能如此调侃彼此的。



一起携手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将近两年,分别之诗,李白就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杜甫两位最佳损友从萍水相逢到就此话别,此生再也没有相聚。后来李白在安史之乱时曾参与过永王幕府,唐肃宗以“从逆”之罪判处李白流放夜郎,这时便是李白人生最低谷期,众叛亲离,谁都不想和他沾上关系。然而此时杜甫仍旧对李白表示关切和同情,写下《梦李白二首》,表示自己对李白艰险前途的担忧,甚至因为太思念而梦到他。这份情谊,即使穿越了千年岁月,也依旧让人感动不已,人生得一如此知己,还有什么遗憾的呢!


基耶斯洛夫斯基


李白在长安当官,根本不是个官场的环境,最后被人排挤,李白只能败兴离开。在李白最失望的时候,遇到了他一生的好朋友,他就是杜甫,他们在汴州相遇,相交。李白和杜甫刚刚见面,就像是多年的老朋友一样,两个人相谈甚欢,虽然他们相差11岁。李白和杜甫在一起倾吐心肠,游山玩水,度过了人生中最精彩的时光,这段时间,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感情非常深。

感情到底谁深谁浅?

李白和杜甫在汴州分手,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会互相牵挂。专家认为为从两个人分别后的表现,可以推断出李白对杜甫的感情没有杜甫对李白的感情深。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李白因为常年隐居在庐山,不知外面世界的变化,错误的加入了叛军永王的阵营,最后被叛军牵连入狱。这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杜甫对李白牵肠挂肚,对有叛军之名的李白依然很关心。杜甫是最了解李白的人,杜甫明白李白的性格根本不适合官场,李白在被流放的时候,杜甫还写了很多诗来表达对李白的关心。杜甫对李白感情很深。




王静泰


李白对杜甫的情意到底有多深,我无法揣测。因为我也不是李白。我也不是杜甫。我又没在那个年代。深深浅浅,只不过是后人用来评说的。但是我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英雄之间惺惺相惜。我想李白如果对杜甫的情谊深,那么他肯定对于和他同时代的他前时代的能人智者都有一种情意。李白的才学有他自己本身的努力。但是肯定离不开前人的指导。所有他看过的书请教过的人。作为诗仙,他都有深深的情谊。从李白身上我没有学会他诗句的精华。但是我学到了一种做人的道理。懂得欣赏别人,懂得感恩别人。懂得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懂得有内涵来充实自己。


河北卡行


“你问我爱你有很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开个玩笑,这句歌词当然无法形容“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感情。
从流传世间的李白和杜甫的诗来看,
李白写杜甫的诗仅仅三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杜甫送我情”噢,对不起,同志们,这首不算,这首是写给汪伦同学的。。。。。。
而杜甫写李白的诗有三十多首:《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
或许有的人看到这里,就会武断的以为李白对杜甫感情仅仅是泛泛之交,而杜甫对李白的迷恋可以说达到痴迷的程度。
然而,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要想解开这个谜,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要想解开这个谜底,首先我们先从唐诗的流派说起
唐朝是诗的江湖,且已经成为这个江湖发展的鼎盛时期,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开山立宗,自成一派。流派大致分为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浪漫诗派、现实诗派等。
(一)、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派开山祖师乃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到了唐朝这一代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
(二)、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又称出塞诗派,边塞诗派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朝开始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边塞诗人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主要描写戍边守战部队的艰苦环境以及报国思乡的情绪。
(三)、浪漫诗派
浪漫诗派是前无古人的,开山祖师即是李白,代表人物也是李白。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代表作:《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
(四)、现实诗派
现实诗派也是前无古人的,开山祖师即是杜甫,代表人物也是杜甫。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等。
从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和杜甫在自己的派别里都是大拿级的人物,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两人的第一次相见,大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之意。在派别的地位以及在自己派别孤独的存在,决定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情谊的基础。诗人的情怀一旦泛滥,那真得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
二、有了情谊的基础,喝一杯酒继续加深
李白比杜甫大了11岁,两位诗人第一次相见时,李白已经43岁,而杜甫刚刚32岁。一个刚过不惑之年,一个刚过而立之年。
那年他们在山东相遇,同游齐鲁,把酒言欢。
李白好酒,这是整个唐代以及历朝历代的人民都知道的事,人民都亲切的称他为“酒中仙”,文化名人余光中曾评价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那个时候虽然已经开创诗派,但是在这位神级人物面前,还是比较谦卑的,充分的表现了一个粉丝的基本素养。李白说:来,小伙子,感情深,一口闷。杜甫虽然不胜酒力,但是氛围到了,可能腼腆,但是酒绝对得喝,这是偶像敬的酒啊!
(我们现代的人也有这种心理,在领导面前、在喜欢人的面前、在甲方面前、在兄弟面前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望,虽然不胜酒力,但是也得喝,回家呕吐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喝了几天,游玩了几天,到了离别的时刻,浪漫的李白写下了: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离痛饮离别已经没有几天了,我们一起登临赏遍附近的山池楼台。我们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再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逢,重新在一起开怀畅饮。眼前的泗水秋波荡漾,天边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离别之后,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现在且痛快淋漓地饮尽手中的酒杯吧!

后来,李白旅居沙丘城时,因怀念杜甫,又写了一首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我对你的思念,如同滔滔汶水,浩浩荡荡地随你向南行。
三、年龄、性格的差距,信息传达的延时,诗的多少并不能代表感情的深浅
作为长者,浪漫的李白在相见时感情的细腻更能表达自己的情谊。作为唐朝诗坛的天王巨星,再加上当时信息传达的落后,放荡不羁的李白不可能隔三差无的去怀念杜甫,再写一首诗来做纪念。因为古代信息传达的极不方便,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或许,李白临到捉月而去,也没收到杜甫写给他的那几十首诗,所以他无法做出回应。

而杜甫,因为性格的原因,他对生活中的疾苦,自己心情的感悟,都用笔记录下来,尤其对偶像的感情,他都用心的记了下来。

春天想起你,冬天也想起你;

《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冬日有怀李白》: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起风了想你,梦里还是想你~
《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梦李白》: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送个朋友都会顺便想起你……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这就像我们今天的朋友圈,如果当时,李白有智能手机,在朋友圈里看到这些诗篇,会留下《春日回杜甫》、《冬日有怀杜甫》、《岁末念杜甫》等等千古名篇也未可知。
四、李白回《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如果以浪漫派开山祖师李白的性格,收到杜甫这首诗的时候,他会回复一句:兄弟,你不懂我,请把“臣”改成“爷”。
回复以后,李白左手抱酒坛,右手拿剑,边舞边喝边吟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爷是酒中仙。“。。。。。
五、世人称李白杜甫为“大李杜”
“仙圣”齐名,情谊浓浓,你问我情谊有多深,滔滔汶水代表我的心(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飘渺孤鸿影888


有一种情谊叫做君子之交。未必全然了解对方,未必有利害瓜葛,未必年纪地位名望相称,却能够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李白思想倾向于道家,虽想随遇而安却总心有不甘。杜甫思想倾向儒家,却只能在颠沛坎坷中随遇而安。

李白容易遗忘,杜甫则难。所以杜甫写了很多思念李白的诗,而李白并没有什么反馈。但这并不妨碍二人互为知己的认知,君子之交,本来如此,我为你做我想做的,也不会强求你做你不想做的。

可惜历史的的风波乍起,二人终不再相逢,这一段情谊,不能戏剧化的呈现给后人了。



霜华满袖1


李杜之间的情谊还是很深厚的,不过就像任何人之间的交往一样,两边情感的投入很难说完全对等,李杜之间也是一样。通过两个人所存留的互赠和写到对方的诗歌来看,李赠杜的诗只有聊聊数篇,而杜甫写给李白的却有二三十首之多,而且大多情谊真挚深切,所以可以说,杜甫对李白的情感投入是超过李白对杜甫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和两人的性格和在当时的社会地位都有关系。李白是个逍遥派,杜甫性格相对深沉,从性格上两人并不是完全合拍。而且李白大了杜甫十一岁,并且名盖九州,而 杜甫当时和起李白就有些现在粉丝和偶像的关系,李白对这个小弟也只是比较关照而已,却并没有当做最好的交心之友,而相对来说杜就对这个大哥兼偶像比较上心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