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鹽醬醋茶」 一清二白豆腐腦

可能是淮南的所在,大別山早他地就有了豆腐。無論是八仙的點化,還是淮南王的功勞,反正這裡的先民知道了豆腐是怎麼來的。

正宗的豆漿微黃,用那一物降一物的滷水點就,便成了豆腐。豆腐腦的最大特點是豆腐的細嫩以及柔軟,故稱豆腐中的“腦”,因此要掌握點滷的技巧。它要求熬漿用微火,不能溢鍋,使豆腐腦不糊、不苦、不澀,勾滷時用急火,一開鍋就行。

豆腐腦多數是在早點攤上售賣的。賣豆腐腦時,盛豆腐腦還有講究,用平勺盛在碗內,碗中間豆腐腦要像小饅頭似的凸出,各地各家口味又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從小學時我就對它情有獨鍾。現在整天忙碌,每個星期六晚上就盤算著:明兒一大早就趕著去吃上一碗熱騰騰滑嫩嫩的豆腐腦,那才算過了個完整的週末。

論起我們這地界的豆腐腦與別處大有不同。只在盛放豆腐腦的大木桶裡劃出幾勺放在煮開了水的平鍋裡稍歇一會兒,便送入大海碗裡。事先得將辣椒醬、鹽、榨菜末、醬油等佐料備在碗底,待連腦帶湯一起衝起,就可以享用了。由於豆腦剛入碗中如盛開的花朵,又常被食客們稱為“豆花”。北邊人,喜歡喝雞汁、奶汁的;南方人,則喜歡放些蝦皮、紫菜。咱大別山裡的人,就喜歡這一清二白的。這不,曾聽與我同桌的一位老大爺說過這麼一句話,這豆腐腦啊,就好比我們做人一樣,就得要個一清二白的勁兒。

在大別山,它還經常被叫做“豆腐嫩”,這可就表裡如一了。一口豆腐腦,就著幾口乾貨,美美地一餐早飯下肚,新的一天就這麼精神煥發地開始了。(文/管亞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