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官:同事重病你會捐多少錢?長春95後扭頭就走,老闆無言以對

在常規面試中,面試官一般有五種提問類型,比如,啟發式、壓力式、計劃式、能力測試式和行為描述式面試。正規企業喜歡用STAR法則來設計面試的邏輯框架,但也不排除一些創業小公司喜歡出怪招,所以,奇葩面試題也不少見。

面試官:同事重病你會捐多少錢?長春95後扭頭就走,老闆無言以對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企業受到了不小的打擊,為了緩解企業找工難,58同城發起的企業靈活用工專場招聘活動,能有效幫助企業招聘兼職員工,緩解企業的用工難。也能帶給求職者方便快捷的求職平臺,又能在疫期為社會提供無接觸服務,展現求職者的社會價值。這不,有家公司組織一場面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面試官:同事重病你會捐多少錢?長春95後扭頭就走,老闆無言以對

有一家公司可能出於價值觀認同考慮,老闆親自參加了面試小組,最後的環節,出了這麼一道面試題:假如同事換了癌症,你會捐款嗎?你願意捐多少?這已經是二面了,有三位90後候選人。

張娜,1992年生人,已經有三年工作經驗了,據說這是她第二次跳槽。她很乾脆地回答:捐款是一項公益,捐不捐取決於自己的內心,我們這一代人特別討厭單位強迫捐款。如果這位同事是身邊熟悉的朋友,不用單位組織,我一定會捐款,具體捐多少,要看同事的家境情況,家境好的我捐500元左右,家境真困難的我捐1000元左右。強調一下,我會親自到醫院看望時交給同事,拒絕一切有組織的發動。


面試官:同事重病你會捐多少錢?長春95後扭頭就走,老闆無言以對


林海,1993年生人,已經有兩年工作經歷了,簡歷上寫著這是他第三次辭職了。他不知道面試官想考察什麼,索性從內心出發,直抒胸臆:熟悉的同事,我會捐款;不認識的,甚至從來沒見過面的同事,我不會捐款。這與我有沒有愛心無關,也與捐款金額多少無關。單位發動員工捐款,對癌症患者高昂的治療費,都只是杯水車薪而已。我們員工捐款,只是讓自己的良心安寧幾天,這是社會問題,為什麼不建立合理的保障機制,讓同事看得起病?

面試官:同事重病你會捐多少錢?長春95後扭頭就走,老闆無言以對


黎小杰,1995年生人,第一次找工作,沒有工作經歷,也不懂職場規則,於是怯生生地回答到:我在大學裡,經常遇到捐款的,還有眾籌捐款的,多的時候一個月就會遇到三四個,不知道真假,也不知道捐的錢落到實處沒有。我在大學的時候,一般就捐一百元,圖個愛心,圖個心安吧。我還沒有遇到同事捐款的事情,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才對,既不想違背自己的善心,也不想被道德綁架。我還是希望單位組織一下比較好,省得讓每一位員工都那麼糾結。我最希望的捐款方式,是在單位放一個捐款箱,誰願意捐多少就捐多少,全憑自己的內心意願,不登記金額也不公佈名單,讓善良裝在每一個人的心底就好了,千萬不要拿出來比一比、曬一曬,捐200元的不一定比捐100元的有愛心,不捐款的也不一定沒有愛心,只是不願意被裹挾罷了。


面試官:同事重病你會捐多少錢?長春95後扭頭就走,老闆無言以對

這位95後應屆生,站起身來,繼續說道:我只是實事求是發表自己的觀點,不想附和什麼,更不想迎合什麼。至於面試官用什麼尺子來衡量我的善良,那是你們的事情。對不起,我不能被人這樣的題目來衡量我的內心,我可以走了嗎?面試官面面相覷,老闆也呆呆坐著,若有所思。


PS:職場火鍋目前不知道這家公司怎麼評判這些回答。善心,不能被衡量。善心,更不能被逼迫。所有的愛心,源於內心的出發,與外界與形式與數量,有時候真的沒有關係。你們怎麼看待這樣的事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