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能够成为10大传世名画,除画工深厚以外,还有什么玄机

《千里江山图》能够成为10大传世名画,除画工深厚以外,还有什么玄机。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千里江山图能够成为10大传世名画,除画工深厚以外,还有什么玄机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

千里江山图能够成为10大传世名画,除画工深厚以外,还有什么玄机

卷後有当时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证明此画是真迹无疑。

千里江山图能够成为10大传世名画,除画工深厚以外,还有什么玄机

《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 

千里江山图能够成为10大传世名画,除画工深厚以外,还有什么玄机

《千里江山图》绢本大手卷,青绿设色。画面上江水浩荡,浩渺天际,应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耸,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人类的创造: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楫亭桥,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难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全图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

千里江山图能够成为10大传世名画,除画工深厚以外,还有什么玄机

以上是绘画功底方面的介绍,除此以外,还想探讨一下绘画以外的东西,而这些往往决定着绘画境界的高度。

先探讨2个问题。

千里江山图能够成为10大传世名画,除画工深厚以外,还有什么玄机

一 千里江山图是写实绘画吗?

按照我们的认知习惯。传统绘画多是写实风格的。那《千里江山图》是写实风格的画吗?这就要先讲一讲,千里江山图的绘画背景。王希孟在作画之前,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游历。把看到的名山大川,记在心中,落笔纸上。但是,大宋的江山,如此多娇。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纸上完全画出来的。他画的这些山水。也不是一一能够与现实中完全对应的。所以,《千里江山图》不能算为写实绘画。

千里江山图能够成为10大传世名画,除画工深厚以外,还有什么玄机

二 千里江山图是写意绘画吗?

既然不能算谢师绘画。那么能不能算成写意绘画呢?我们知道。中国传统古代。有很多是写意绘画。协议绘画都是抒发感情的一种手法。对物体的描绘大都极为概括。绘画笔法简练,以感觉气韵为主。如此说来。《千里江山图》是不能算作写意绘画的。

千里江山图能够成为10大传世名画,除画工深厚以外,还有什么玄机

​既不写实,也不写意,那应该怎么看待《千里江山图》的绘画呢?

我是这样理解的,《千里江山图》不是完全记录祖国的山山水水地理图卷。但是,它记录了作者观赏这些山川时候产生的感受观者站在这幅画前,如同真的站在名山大川面前的感觉一样,身临其境。这个是绘画的最高境界。因为古人,想看真正的这些名山大川是不容易的,因为那时的交通没有这么发达,到哪里去也不是这么方便。这个时候,既想足不出户又可以看到天下的山山水水。那么就需要有人把名山大川画于纸上,使观者居于家中。就有了站在名山大川面前的感觉。这是那时候的最高追求。而王希孟达到了这一点。

千里江山图能够成为10大传世名画,除画工深厚以外,还有什么玄机

王希孟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们观察这一幅画的时候,感觉他是一气呵成的。但是,这幅画其实用了一年的时间。那么作者是靠什么?给我们这种感觉呢。首先他不可能是一次直接画下来的,只是我们不能发现它间断的痕迹,这就叫气韵的连贯性。

这就需要需要一种功力,就是我们说的画外功。我可以讲这是一种道家的功力。只有神完气足的人才能做到。作画者需长时间的心不外驰,神不外用,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不知疲倦地,把这么多细节的山山水水一气画出来。

这个功夫不是短期就能修炼到达的,而且需要有很高的悟性和天赋。但是王希孟作画时才18岁,可见他的功力有多深厚。

另一方面这种精研入微的绘画手法,也反映出当时北宋的格物穷理的哲学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