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第一坑——“哭聲免疫法”別再踩,分齡分情況搞定寶寶哭

最近,二叔家添了個大胖孫子,這可把二叔樂壞了。天天在家族群裡曬寶貝孫子。小傢伙才十幾天,就長得白白胖胖,笑容甜甜蜜蜜的,看得人的心都要融化了。大家紛紛送上自己的誇讚和祝福。這下二叔更是起勁曬了。

但沒幾天,二叔開始吐槽了,“這兒媳婦有點狠心啊。好幾次寶寶哭得撕心裂肺了,兒媳就是不去抱他,還說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是在訓練他,省得把孩子慣壞了。這什麼歪理?這麼小的孩子不哭不鬧才有問題吧?”

家庭教育第一坑——“哭聲免疫法”別再踩,分齡分情況搞定寶寶哭


我一看,這真的是有點狠心啊。都說頭胎照書養,這堂嫂該不會看錯了書,踩到“哭聲免疫法”的坑了吧?

“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任何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 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的名言是“哭聲免疫法”的核心思想起源。

哭聲免疫法因為見效快,讓媽媽省心省力,曾在美國風靡一時,但是,被哭聲免疫法修整長大的孩子,後來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多麼可怕!

身為一個媽媽,這種“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方法光聽聽就替身處其中的小寶寶感到難過。寶寶哭肯定是有所求的

,不能圖方便圖省事,簡單到用這句話解決吧?

那麼,0~3歲的寶寶哭聲到底求什麼,新手爸媽又該注意什麼呢?

0-1歲的孩子哭了,那請盡情地寵愛你的小寶寶吧

根據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理論,0-1歲嬰兒最重要的事就是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

而信任感和安全感,正是通過媽媽一次次及時而溫暖的回應來獲得的。

這階段小嬰兒還不會說話,他只能用哭聲來表達他的需求。餓了,哭;困了,哭;尿布溼了,哭;身體不舒服,哭;無聊想抱抱了,哭;甚至只是想見到媽媽也是哭。他用哭聲吸引媽媽的注意,呼喚媽媽來照顧他安慰他。

這時候的媽媽可別迷信什麼訓練方法而置寶寶的哭聲於不顧啊,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及時回應他。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回應並不單單是抱他。

聽到寶寶的哭聲,媽媽應該及時來到寶寶的身邊,查看寶寶的需求。餓了就餵奶,按需哺乳,而不是死守著三四小時喂一次。尿了,就給換掉又冷又溼的尿布。寶寶想抱抱就抱抱他,跟他說說話等等。等媽媽幫寶寶解決了TA的需求,寶寶就又會甜甜地朝媽媽笑開了。

家庭教育第一坑——“哭聲免疫法”別再踩,分齡分情況搞定寶寶哭


寶寶每天累積這樣被及時回應的溫馨體驗,日久天長,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等寶寶有了這份信任感和安全感,媽媽就會發現寶寶越大越好帶。

具體表現為:

●寶寶的大動作發展較快,且勇於探索,能很快適應新環境。

●寶寶越大越少哭鬧,能夠有耐心和能力去用臉部表情、身體語言、手勢、嬰語等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用大哭大鬧。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寶寶分離焦慮比較輕。比如媽媽出去一趟,也不會又哭又鬧,而是安心玩自己的,等媽媽回來又是親又是抱表達依戀之情。媽媽真的是心都要被寶寶萌化了呢。

在要上幼兒園時,安全感足的寶寶能夠快速融入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如果寶寶入園後老是哭,一哭就哭個半學期甚至一學期的,媽媽可得反省一下哦。

另外補充一點,小寶寶有時候會因為安全感不足而狂哭,這時候可以借鑑一下美國明星小兒科醫師哈維·卡爾普(Harvey Karp)發明的一套模擬子宮內環境的5S法

具體做法是:把寶寶抱起來(swaddle)、輕輕搖晃(swinning)、讓寶寶有東西可以吸吮(sucking)、側身躺在爸爸媽媽懷裡(side position)、發出“噓”聲哄寶寶(shushing sounds),或者用吹風機、吸塵器等白噪音來安撫寶寶。這一套方法可以神奇地安撫大部分哭鬧的寶寶。這招親測有效。但需要注意的是餓肚子或者身體不舒服的寶寶不適用。

家庭教育第一坑——“哭聲免疫法”別再踩,分齡分情況搞定寶寶哭


1~3歲的寶寶哭了,新手爸媽記得仔細分辨背後的原因


這時候寶寶哭的原因很複雜,有生理性的,也有社會性的,需要爸爸媽媽們注意區分。

1、生理性哭泣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雖會說話,也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但有的時候還是會用哭來表示的。尤其是身體不舒服的時候。

我一個朋友寶寶2週歲多,這次春節可能是糖果吃多了,然後有吃蛋糕水果什麼的,當天也沒什麼症狀。第二天午睡醒了才開始嚶嚶哭個不停,問他怎麼啦?他都說腿疼。但腿不紅也不腫,也沒哪裡壓到。以為是喉嚨疼,給噴開喉劍,之後睡著了。但是睡不安穩,還是哭醒了。這才著忙連夜抱去醫院一看,醫生說應該是肚子疼,很多這麼小的孩子分不清到底哪裡疼的。尤其是肚子疼的時候會感覺全身都不舒服。幸好開了藥,吃過以後不久孩子精神頭就來了,也不哭了。

在這裡提醒新手寶爸寶媽一點,如果孩子精神頭不好,還一個勁地愛哭,先要覆盤一下孩子近日來的飲食、活動等等,觀察孩子的症狀,抱去醫院讓有經驗的醫生看。千萬別自己按老經驗來啊。

家庭教育第一坑——“哭聲免疫法”別再踩,分齡分情況搞定寶寶哭


2、社會性哭泣

嬰幼兒心理專家S·弗雷伯格在《魔法歲月》裡這樣描述:“要學會用哭來控制父母,小寶寶必須要有思想、有感知客觀世界的能力、能理解因果關係。”

隨著孩子身心發育,孩子開始懂得用哭表達自己的委屈和不滿,用哭控制父母了。最常見的就是明明家裡玩具一堆,還非要買同樣的玩具,不順他的心意給他買就開始不顧一切地狂哭,哭得滿地打滾,涕淚橫流,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勢頭。別人的異樣目光讓人覺得難堪,這時候是想一買了之還是暴揍一頓拖走了事?

這時候暴揍一頓可不好,對小孩身心不利,而且公眾場合注意形象,也注意給孩子留點面子。

難道要買?不,這時父母絕對不能服軟,服軟了就是在變相鼓勵孩子的這種控制行為。以後他會故技重施。千萬別低估孩子的機靈勁兒!

那怎麼辦?

這是我的經驗分享。具體做法:第一步,遠離玩具店。見孩子苗頭不對,要扯嗓大哭,立馬眼明手快抱過孩子,以在學校考50米的速度撒腿狂奔,到比較安靜的地方。

第二步、抱著他,讓他哭個痛快,最好配合摸摸頭,拍拍背之類的小動作。一般這樣做之後,孩子很快就會平靜下來。

第三步、先同理再講理。認可寶寶喜歡新玩具的心情,啟發式提問,“那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不給你買嗎?”耐心等孩子回答,如果孩子實在答不出來不用勉強,最關鍵的是讓孩子開動腦筋進行思考。

剛開始,孩子並不懂為什麼,用控訴的小眼神看著我,只會說不給我買。耐心給他講過幾次之後,他下次經過玩具店,喜歡的玩具會多看一會,看完就放回去了,嘴裡還念著“這個家裡有”、“家裡還有玩具可以玩”。

家庭教育第一坑——“哭聲免疫法”別再踩,分齡分情況搞定寶寶哭

當然,孩子的社會性哭泣不止這一種情況,還有很多種,比如2歲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知道了“我”與別人不同,在行為上表現為“我要自己來做”,在言語上都是“我”字當頭,凡是不按照他的想法來做就哭就鬧,這就是所謂的“可怕的兩歲”。這時,爸爸媽媽們可千萬穩住,在“三不傷害”原則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物品的前提下,可以儘量順著孩子的意願來,以幫助孩子順利發展自我意識。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等平穩度過這個時期,爸爸媽媽們會發現自己孩子懂事了好多啊!

寫在最後

養孩子真的精細活。需要父母好好學習,書上網上看的別盲目去做,多聽聽老人家的意見,少踩一些育兒坑,一起養育健康快樂的孩子吧!

在育兒路上,您發現了哪些坑?一起聊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